如何治疗黄疸性肝炎(怎样治疗黄疸性肝炎)如何治疗黄疸性肝炎(怎样治疗黄疸性肝炎)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如何治疗黄疸性肝炎(怎样治疗黄疸性肝炎)

如何治疗黄疸性肝炎(怎样治疗黄疸性肝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出版)拟定。

(1)以目黄、皮肤黏膜发黄、小便发黄为特征,其中目黄是首要症状。

(2)可伴有乏力、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胃脘闷胀、右上腹或右胁胀痛,大便灰白等。

2.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发布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脏肿大;

(2)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l周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

(3)急性淤胆型肝炎诊断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慢性淤胆型肝炎诊断需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出版) [2]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

1.湿热瘀滞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色泽鲜明,皮肤瘙痒,胁肋胀痛,口干口苦,或大便灰白,尿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主症:①身目俱黄,色泽鲜明;②口干口苦;③舌暗红,苔黄腻;

次症:①皮肤瘙痒;②尿黄;③脉弦数;

辨证标准:(1)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可诊断;(2)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可诊断。

2.寒湿瘀滞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色泽晦暗,皮肤瘙痒,胁肋刺痛,脘痞腹胀,尿黄,或大便灰白,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缓。

主症:①身目俱黄,色泽晦暗;②脘痞腹胀;③舌暗淡,苔白腻;

次症:①皮肤瘙痒;②胁肋刺痛;③脉沉缓;

辨证标准:(1)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2)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

3.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面目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胃脘隐痛或灼痛,口干咽燥,排便无力或大便秘结,舌淡或暗红,苔少,脉濡细。

主症:①面目肌肤发黄,无光泽;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③口干咽燥,排便无力或大便秘结;

次症:①胃脘隐痛或灼痛;②舌淡或暗红,苔少;③脉濡细;

辨证标准:(1)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2)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湿热瘀滞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理气。

(1) 推荐方药:茵陈蒿汤合下瘀血汤加减。茵陈、栀子、大黄、桃仁、蟅虫、赤芍、柴胡、枳壳。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

推荐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生地黄、赤芍、蒲公英、茵陈。

禁忌症:①严重的心力衰竭;②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③近期有消化道溃疡、出血;④肠道感染、肿瘤及肠道有手术史及大小便失禁;⑤难以控制的高血压;⑥严重痔疮;⑦青光眼。

操作方法:治疗前患者先行排便,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体位(一般为左侧卧位,还有头低臀高位、仰卧位,或者先左侧、再膝胸卧位、再右侧卧位、最后平卧的全结肠卧位),用结肠透析仪,以37℃~39℃的结肠灌洗液进行结肠透析治疗。将中药水煎成200ml药液,液体温度控制在37~39℃。嘱患者右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部垫高20cm,将适当型号肛管涂上石蜡油润滑后缓慢送入直肠约30cm。滴注药液后保留1~2h。每周3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②由于注入药液流速快、容量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甚至腰痛、头晕、头痛等。③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发生破裂出血。④原有痔疮加重或出血。⑤患者过于紧张或透析液过冷过热,引起肠痉挛。⑥电解质紊乱,透析液电解质浓度不合适等。

2.寒湿瘀滞证

治法:温中化湿,活血理气。

(1)推荐方药:茵陈术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茵陈、附子、肉桂、白术、干姜、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厚朴、郁金、甘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推荐方药:真武汤加减。炮附片、干姜、炙甘草、茯苓、桂枝等。操作方法同上述。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生脉饮加减。党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黄芪、白术、猪苓、山药、丹参、葛根。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病治疗仪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于病床,暴露肝区,以红外探头照射肝区,并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距离,每天1次,每次30min,2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部位必须皮肤保持干燥。治疗时注意将红外线及毫米波探头对准治疗部位再调节输出,以免辐射至眼睛造成损伤。

2.针灸

根据病情,辨证取穴,7天为1个疗程。

主穴:足三里、太冲。

阳黄者,加肝腧、胆腧、阳陵泉、内庭。

阴黄者,加至阳、脾腧、胆腧、中脘、三阴交。

注意事项:局部皮肤感染、针刺反应严重者慎用。

(三)西药治疗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3]进行抗病毒、保肝、促进胆汁排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内科基础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

1.生活起居:生活规律,戒烟酒,适度活动。

2.饮食调理:急性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病情减轻、食欲渐增后适量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避免进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寒湿者忌食生冷瓜果, 以防助湿困脾而加重病情。

3.情志调摄: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波动,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及自我防护,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淤胆型肝炎的《中医证候评分表》,见表1。评价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4)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2.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

治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

好转:黄疸部分消退,皮肤瘙痒、腹胀、胁痛等症状减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或降低,其他实验室指标好转;

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注: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J].中西医结杂志,2017,27(3):附I-附II.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3),129-140.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牵 头 人:李秀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主要完成人:

李秀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李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刘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汪晓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孙凤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如何治疗黄疸性肝炎(怎样治疗黄疸性肝炎)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