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治疗(黄连30克大剂量治疗)大剂量治疗(黄连30克大剂量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大剂量治疗(黄连30克大剂量治疗)

大剂量治疗(黄连30克大剂量治疗)

“群英荟——淋巴瘤诊疗研究解读系列会”是为中青年血液科医生打造的专属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精读淋巴瘤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文献、讨论淋巴瘤诊疗热点话题,共同探索并总结淋巴瘤的优化诊疗策略,以提升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本期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荣教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艳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马洁娴教授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娜教授为大家解读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相关的前沿文献,并邀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潇潇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黄燕教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璐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晓曦教授参与交流讨论,现将本期会议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文献精读(一)

DLBCL患者R-CHOP治疗失败后该怎么办?




马洁娴教授分享了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发表的一篇题目为“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CHOP failure—what to do?(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CHOP治疗失败后,该怎么办?)”的文章[1]。该综述探索了利妥昔单抗加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龙(R-CHOP)治疗失败的DLBCL患者的原因及可考虑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R-CHOP治疗失败的DLBCL患者分析

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25%。R-CHOP是DLBC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约50%-60% 的患者可通过当前标准治疗治愈,但仍有约40% ~ 50%的患者治疗后出现难治或复发。其中,约15%~25%的患者是原发难治(治疗期间或治疗后进展),约20%~30%的患者在完全缓解(CR)后复发,还有一些患者(<5%)没有达到CR,而只有部分缓解(PR)(图1)。


图1 R-CHOP化疗后DLBCL患者的结局


R-CHOP难治性患者:大多数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双重打击淋巴瘤(MYC-BCL2重排)(DHL)或双表达淋巴瘤(MYC-BCL2高表达)(DPL),其临床表现更具侵袭性。针对DHL或DPL的研究得出结论,患者的预后较差,R-CHOP可能不是治疗优选。


早期复发的患者:早期复发通常定义为诊断后一年或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复发。虽然这些患者通过治疗实现了CR,但随后快速进展,淋巴瘤细胞对之后的治疗没有缓解,这可能与遗传基因的异质性有关。


晚期复发的患者:与难治性患者或早期复发的患者相比,晚期复发患者对挽救性化疗的反应更好,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更长。然而,在诊断时或CR发生时,并无方法能够识别出可能复发的患者,更不能区分早期和晚期复发


R-CHOP治疗DLBCL失败后治疗方案的探索
目前正在探索新的策略以获得更高的CR率和更少的复发。虽然年轻的复发患者接受大剂量治疗后可进行自体移植,但更好的挽救方案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以下是建议的R-CHOP治疗失败患者的治疗策略(图2)。


图2 R-CHOP疗法失败的患者,建议的治疗策略


难治性患者的治疗策略:目前,尚无方法区分出难治性患者,患者通常会在一线接受R-CHOP标准治疗。然而,鉴于DHL、THL或DPL患者的预后较差,将重点放在它们身上,并尝试改善其一线治疗方案。


强化R-CHOP是相对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一项回顾性分析中,MD Anderson小组共研究了129例接受R-CHOP、剂量调整的利妥昔单抗加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阿霉素(DA-R-EPOCH)或利妥昔单抗加超分割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与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R-hyperCVAD/MA)交替治疗的DHL患者,发现接受DA-R-EPOCH或R-hyperCVAD/MA治疗的患者结局更好。与R-CHOP相比,R-hyperCVAD/MA与较高的CR率显著相关,而DA-R-EPOCH治疗EFS更长。但是,强化治疗方案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并可能与更高的毒性相关,因此,治疗高危患者更宜选择R-CHOP以外的方案。目前,几种调节MYC表达或活性的药物正在临床开发中。


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目前,尚未确定复发性DLBCL患者的标准方案。为了在挽救治疗后延长PFS,应考虑维持治疗。


PR患者的治疗策略:PR患者可能会进展,需在进展之前进行治疗。通常会给予患者一种标准的挽救方案(R-DHAP、R-ICE或R-ESHAP),然后进行自体移植。


总结

对于DHL或DPL来说,R-CHOP似乎不是一个好的治疗方案,但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方案虽然靶向MYC和BCL2的新药备受期待,但可能需要很长实践才能制定出良好的方案。对于复发患者,目前用于维持CR的免疫调节剂是一种可能适用于老年和年轻患者的策略。


专家热点讨论

在马洁娴教授的精彩解读后,又分享了所在中心对的高危DLBCL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些经验。随后多位专家就R-CHOP治疗失败DLBCL患者的治疗方案展开讨论。徐璐教授表示,DLBCL确实有一定比例的复发难治性患者,复发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全球已陆续出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其他新型抗体或小分子药的上市或临床数据,临床还需探索怎样选择合适的武器。随后,刘艳艳教授表示,R/R DLBCL患者在挽救治疗中存在很多困惑,目前有很多新药和治疗方案在研究中,也显示出可延长生存期,希望这些临床研究中的获益可以成为临床实践中的生存获益,DLBCL异质性强,不同类型的DLBCL发病机制不同,在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时也会有所不同,近些年也有一些基因组相关的研究已经初步显示出治疗优势,期待有更多好的文献,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来回答临床的问题。


文献精读(二)

Pola+BR治疗R/R DLBCL的数据更新




李娜教授分享了Blood Advances发表的一篇题目为“Polatuzumab vedotin pl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relapsed/refractory DLBCL: survival update and new extension cohort data(Polatuzumab Vedotin[下文简称Pola]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治疗R/R DLBCL:生存更新和新的扩展队列数据)”的文章[2]。该研究评估了Pola+BR方案在R/R DLBCL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设计
截至2020年7月7日,该研究共纳入192例R/R DLBCL患者:Pola+BR组(n=152[1b安全磨合,n=6;2期随机组,n=40;扩展组n=106)、BR组(n=40)。不符合移植条件的R/R DLBCL患者接受6周期(21天为一周期)Pola+BR或BR治疗。扩展组与随机组基线特征相似(图3)。

图3 GO29365研究设计

随机分组的主要终点是治疗结束时的CR率。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包括客观缓解率(ORR;CR或PR)、最佳客观缓解(BOR)、缓解持续时间(DOR)、PFS和OS。扩展组的主要终点包括评估Pola+BR的安全性、PK特征和疗效。


研究结果

截至临床截止日期,随机组(Pola+BR和BR)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8.9个月和48.3个月,扩展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


在随机组中,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Pola+BR vs BR的显著生存获益持续存在中位PFS 9.2个月 vs 3.7个月[HR,0.39; 95%CI,0.23-0.66; P<.0003])(图4-A)。


在扩展组中,IRC评估的中位PFS为6.6个月(图4-B)。


图4 Kaplan-Meier生存曲线:随机组PFS(A)、扩展组PFS(B)


在随机组中,IRC评估的Pola+BRvsBR的中位OS为12.4个月 vs 4.7个月 [HR,0.42; 95%CI,0.24-0.72;P=.001])(图5-C)。


在扩展组中,IRC评估的的中位OS为12.5个月(图5-D)。


图5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随机组 OS (C)、扩展组 OS (D)


在扩展组,IRC评估的ORR为41.5%,CR率为38.7%;在随机组,IRC评估的Pola+BR组与BR组BOR率分别为62.5%和25.0%,最佳CR率分别为52.5%和22.5%。


本研究随访时间更长,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问题。


表1 疗效结果摘要


亚组分析

研究者对接受Pola+BR的152例患者的BOR和PFS、OS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从 Pola+BR方案获益的患者:与后线治疗和难治性患者相比,早期接受Pola+BR治疗的患者、不难治的患者的BOR、中位PFS和OS更高。在非原发难治患者和接受Pola+BR作为二线治疗的患者中,疗效获益显著,中位OS分别为32.0个月和18.4个月(图6)。


图6 亚组分析IRC评估BOR(A-C),IRC评估评估PFS(D)、OS(E)


研究结论

在较长的随访中,Pola+BR扩展组和随机组的疗效相似;Pola+BR相对于BR的生存获益持续存在。Pola+BR是一种治疗R/R DLBCL的有效选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专家热点讨论
在李娜教授的精彩解读后,多位专家就Pola+BR方案治疗R/RDLBC患者展开讨论。黄燕教授与李娜教授探讨了该研究中应用Pola时,是否检测了CD79表达。李娜教授补充到,在该研究中均检测了CD79表达情况,但研究结果在CD79阳性和阴性中并无差异,后期还需大型研究进一步探索。刘艳艳教授补充到,CD79几乎在所有的B细胞淋巴瘤中均表达,作为一个靶向治疗的靶点,或可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随后,周晓曦教授分享了所在医院Pola+BR桥接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经验。王潇潇教授表示,从亚组分析数据看Pola+BR方案在二线、R/R DLBCL和原发耐药的患者中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期待将来在临床中有机会可以尝试使用该方案。最后陶荣教授总结,总的来说,R/R DLBCL仍然是一个高度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随着临床研究和新药的上市,治疗选择增多,如证据比较好的Pola即将来到中国市场,对于在哪些特定的患者里可以往前提也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2L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其治疗结局明显更差。同时Pola也在开展联合R-GemOx方案的研究,有望进一步印证2L后患者的获益。

期待Pola早日进入中国,使更多患者可及,更多患者获益。


本期“群英荟——淋巴瘤诊疗研究解读系列会”圆满结束,下期再见!



下期预告

群英荟 | 淋巴瘤诊疗研究解读系列会——第五场


群英荟 | 淋巴瘤诊疗研究解读系列会——第六场


群英荟 | 淋巴瘤诊疗研究解读系列会——第七场


群英荟 | 淋巴瘤诊疗研究解读系列会——第八场


群英荟·第1期 | 文献精度之初始DLBCL的诊疗新思维

群英荟·第2期 | 文献精读之聚焦惰性淋巴瘤的治疗

群英荟·第3期 | 文献精读之利妥昔单抗难治性iNHL的治疗新进展


往期回看


参考文献:

[1] Coiffier, Bertrand , and Clémentine Sarkoz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CHOP failure--what to do?.\" Hematology 2016.1(2016):366-378.

[2] Sehn, Laurie H., et al. \"Polatuzumab vedotin pl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relapsed/refractory DLBCL: survival update and new extension cohort data.\" Blood Advances 6.2 (2022): 533-543.


编辑:SXJ
审校:Evelyn
排版:Wenting
执行:Wenting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大剂量治疗(黄连30克大剂量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