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下的雪是怎么回事(天上下起什么的雪)天上下的雪是怎么回事(天上下起什么的雪)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天上下的雪是怎么回事(天上下起什么的雪)

天上下的雪是怎么回事(天上下起什么的雪)

日前,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约80万平方米的造雪任务

已经基本完成

比赛赛道造雪厚度约为1.5米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情况

问:这些雪都是哪儿来的?

是天上下的吗?

事实上,从许多年前开始

冬奥会雪上项目就不再使用自然降雪了

尤其很多项目雪道上的雪

都是特定工艺制作出的“冰状雪”

高山滑雪项目比赛 图/新华社

高山滑雪项目被誉为

“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

而冰状雪的制造

可谓铸造这一明珠的基石

因其硬度大、不易被破坏等特点

冰状雪在比赛中备受关注

那么,冰状雪在“上岗”前

需要经历哪些必要的流程和步骤

小编带您一起揭秘~

STEP 1 造雪

造雪工作,作为赛道制作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人工造雪则是利用造雪机将水和高压空气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制造出雪花。

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顾问吴隆兴介绍:

“造雪机造雪与自行车气门芯快速放气时会出现少量冰霜的原理一样,当高压气体和混合其中的小水滴被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时,便会凝固成微小的冰晶。”

此外,造雪师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造雪师需考虑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素,根据风向和风速摆放造雪机的位置,控制好水和空气的压缩混合比,将水注入造雪机的水管。

造雪机正在造雪

水流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会通过专用的喷嘴被分割成微小的粒子进而被喷到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喷洒距离越远,雪质越好),这些小水滴在落到地面前便会凝固成为冰晶,这也就是人们看到的人造雪花。

STEP 2 注水

不同于大众雪场,冰状雪赛道的制造在造雪机造雪后需要增加注水步骤,使雪道表面保持近似于冰面的结晶状态。

可清晰看到注水轮廓的冰状雪

大众滑雪场中使用的人造雪密度为400至500千克/立方米,而冰状雪的密度需达到590千克/立方米以上,进而保证赛道既有一定强度又有足够的弹性,让前后出发滑雪运动员的滑行赛道雪质状态一致,进而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冰状雪测量注水情况

先来看一段视频

注水步骤究竟是怎么操作的?

视频加载中...

比赛前,工作人员会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预判,依据气候特点调整注水方案,然后像犁地一样,把雪道下层雪翻上来,形成约40厘米的疏松雪层,用水炮向雪面以下进行注水,增加雪的含水量

工作人员正在对赛道进行注水

在注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会对湿雪进行反复翻压等一系列操作,直到搅打均匀为止

STEP 3 压雪

与光滑的雪面相比,压雪机压过的“面条雪”让雪板吃雪更深,更好回应滑雪者身体的发力。

压雪车的雪犁压雪深度、雪犁转数和行走速度以及司机操作水平都是影响压雪雪质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现场和夜间的温度,检查注水情况,再进行压雪,把雪压平形成雪面。

压雪车

针对地势高低不一、雪道凹凸不平的问题,压雪车可将雪面扫平,起到均匀雪量的作用,还可以打碎雪团以及雪面的薄冰,促使雪更加松软,使雪场更加平整。

STEP 4 检测

既然制造冰状雪赛道有如此多的要求,那么,如何判断雪质是否合格?

以往,人们大多采用人工判断的方法,找一些有经验的裁判员在赛道上踩一踩主观判断冰状雪赛道的建造质量。

如今,科技冬奥雪务保障研究团队合作研发了冰雪粒径测量仪和冰雪硬度测量仪

粒径测量仪

硬度测量仪

粒径、硬度、密度等方面更加精准地描述赛道状态,为后奥运时代冰状雪赛道制作标准的透明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造雪、注水、压雪、检测

经过这些流程

一条合格的冰状雪赛道

便铺就而成

你get了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天上下的雪是怎么回事(天上下起什么的雪)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