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宝宝吃药吐是怎么回事(6个月的宝宝吃药就吐怎么回事)6个月宝宝吃药吐是怎么回事(6个月的宝宝吃药就吐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6个月宝宝吃药吐是怎么回事(6个月的宝宝吃药就吐怎么回事)

6个月宝宝吃药吐是怎么回事(6个月的宝宝吃药就吐怎么回事)

宝宝一旦生病

免不了打针吃药

然而有些宝宝一看到药就哭闹

甚至会出现吐药的现象

来看看“晨晨”一家的经历

晨晨今年一岁,前些日子气温骤降导致她发烧、咳嗽,医生诊断后给晨晨开了些药并叮嘱家长定时给孩子吃,以免病情加重,两个星期过去了,晨晨总是不见好。

晨晨的爸爸说,“开的易坦静回家吃,她就不肯吃,就哭,哭的话我们就想尽快把药喂下去,用滴管吸,然后给滴到宝宝嘴里面,她一哭就容易呛到,呛到的话,药刚到肚子里面就给吐出来了。”不肯吃药所以病不见好,这可急坏了晨晨的家长,为了让她能多吃几口,家里人也是想了很多方法,可晨晨现在一看见吸管就大哭不止。晨晨的爸爸说,“后面我们想就是慢一点喂,慢慢的滴到嘴里面,但是这样喂后,一喂她就会一直哭,她会哭很长时间。正常的时候就是一两分钟,看她什么时候被呛吐出来,有的时候会补喂一点,有的时候就不喂了,看小孩儿的状态......“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晨晨爸爸说的这些情况

那究竟宝宝为什么会吐药呢?

宝宝吐药以后需要补喂吗?

我们在给孩子喂药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今天就请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儿科陈辉主任医师来给爸爸妈妈说说

专家介绍

陈辉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主任医师,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儿科应急救援学组委员。熟练应对儿科常见病以及急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监护。

给宝宝喂药的那些事儿

问题一:其实很多孩子的药物都已经做成了水果口味的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吐药问题呢?

专家:其一是宝宝对药物味道敏感,不想吃而主动吐的;另一种情况是药物对宝宝的肠胃产生了刺激导致的吐药;还有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孩子是认吃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没有吃过他不会轻易的吃。

问题二刚刚晨晨的爸爸说到一个补服的问题,就是孩子吐药后要不要补服,补服的量怎么控制呢?

专家:根据孩子不同的服药时间,一般有不同的建议:

吃药后15分钟内

这时药物还在胃里没有被肠道溶解吸收,假如呕吐量较多,大家应给他补喂。常用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较大,而说明书上标注的剂量通常是中等剂量,再加上一天之内分几次服用,所以补喂一次也不会超过一天的安全总剂量,大家可以放心。

Tips: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剂量范围较小,如果补喂有可能造成服药过量,进而导致宝宝肝功能受损,请大家一定要谨慎。而退烧药布洛芬安全剂量范围较大,通常补喂不会发生药物过量,但大家还是在医生指导补喂比较好。

另外,如果是感冒,服用了一些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症状的药物,比如像一些氨酚黄安敏类的感冒药,是缓解咳嗽、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从而使孩子更舒适点,而感冒大多是自愈病,若吃了这些感冒药后吐了,可不必补喂。

吃药后15分钟到1小时

大家要根据呕吐物有多少和吐出来药物的性状,来判断该给宝宝补喂多少剂量的药物。具体补喂多少剂量,大家最好询问医生。

一般我们主要根据孩子呕吐物占胃容量的多少来判断,这里面牵涉到不同年龄孩子的胃容量问题,胃容量在新生儿为30-60ml,l-3个月时为90-150ml,l岁时 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为2000ml。(tips粗略计算:1岁内以60ml为基础,每月增加30-20ml,2-5岁,每岁150ml)。

吃药后1小时

宝宝吃完药一小时后发生呕吐,大家就不必给他补喂药物了。这时,大部分药物已经被胃肠道溶解并吸收了。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大家可以参考以上建议给宝宝补喂。但是有一些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较小、个体敏感性高或吸收比较快的(如退热药 布洛芬半小时内起效),如果宝宝需要补喂,大家根据情况甄别或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问题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药困难,用果汁啊、牛奶这些饮品给她服药就解决了,这样的做法可取吗?

专家:一般是不能的。有些父母担心药物太苦会让宝宝难以下咽,就在喂药的时候掺一些牛奶或果汁,以改善口感,让宝宝顺利吃下。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很多药物和牛奶、果汁混合后,可能会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类物质,可与某些药物发生作用而影响药物吸收;而果汁口味甘甜,但与健胃药和止咳药等同时服用也会降低药效。

对于这些味道不好的药物,只要吃药后立即喝点水,苦味就会被稀释逐步消失,而且也有利于药物尽快到达胃肠,及早吸收。也避免药物长时间停留在嘴里或食道里对粘膜组织造成损伤。

有的家长发明出食物包裹法,把片剂研碎、胶囊掰开,洒进食物里哄孩子吃,其实隐患挺多,因为食物中可能有某种成分会与药物互相作用,或者影响药物代谢。

尤其有三类药物不能这么做:

注意

第一种是强调「不能掰开」的药,主要是一些缓控释片、肠溶片、肠溶胶囊,缓控释片掰开服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发挥药效过快会产生毒副作用,甚至会有危险。肠溶片/胶囊,仅在肠道内崩解发挥药效,此类药物对胃刺激性较大,若掰开服用会降低药效并刺激胃部;

第二种是强调「空腹服用」的药,尤其是消化系统药物,比如止泻药(蒙脱石散),拌着食物吃会影响药效;

第三种是强调「特定要求」的药,如有些胶囊壳是为了掩盖药物的刺激性或难闻气味,一般也不宜掰开,驱虫药在睡前禁食两小时后使用,控制喘息或过敏的药物-孟鲁司特钠,睡前咀嚼后咽下,还不能用水服药等。

问题四:药选择饭后是最佳时间吗?

专家:最佳喂药时间一般应在宝宝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因为此时宝宝的胃内已经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和避免宝宝服药后的呕吐。但对胃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药物,可选择放在饭后一小时服用,以防止胃黏膜损伤。

刚才也提了,有些药物必须是两餐之间空腹服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如止泻药蒙脱石散。若联合用药,有些必须分开服用,如抗生素和益生菌,抗生素餐前半小时,益生菌餐后半小时,相隔1小时以上,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减轻疗效。

有些药物有特定的服药时间,如孟鲁司特钠,或遵医嘱特定服药。

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问题五:喂药时,能捏住宝宝的鼻子吗?

专家:不能这样强行喂药。有些妈妈图省事,喂药的时候,不管宝宝会不会哭闹就捏着鼻子灌药,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样捏着宝宝的鼻子,很容易把药和水呛入宝宝的气管中。强行捏着宝宝鼻子灌药,宝宝极易呛到,造成气管堵塞,发生呼吸困难,呛咳,呕吐,甚至窒息等可怕后果。

妈妈应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尽量在宝宝愉快的状态下喂药。若宝宝满3岁以上,可以理解吃药的作用,可以多跟他交流,用温柔的语气告诉他吃药才能让病好起来,才有精神玩耍;也可以跟宝宝做游戏,让宝宝自己吃药;还可以在宝宝吃药后给他一点糖果作为奖励等等。

最后,陈主任再给爸妈支个大招,要让孩子不吐药,掌握喂药的3个时机有必要!

喂药前:

1、了解到孩子吐药原因,大多还是药物的味道和剂型的问题,所以应选择宝宝容易接受的剂型给宝宝服用,比如液体药物、颗粒制剂等。有些药物比较苦,大家最好购买口味是果味的药。

2、采取正确姿势:让宝宝头部和肩部抬高一些,并稍侧向一侧,接着把宝宝控制住不让他乱动,避免药物洒出来。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看准时机把药喂进去。

喂药中:

1、如果是液体或可溶解冲服的药物,可以选择专用喂药器、滴管或注射器。吸进药后,放在宝宝一侧颊黏膜和牙龈之间将药少量挤进,药物不会经过舌头,宝宝更容易接受,也很难将药吐出,父母待孩子吞咽后再继续喂下一口。

2、如果孩子呕吐频繁,建议父母喂药时分次喂,少量多次,只要在半小时内喂完即可。防止一下子喂进去,一转身就吐出来了。

3、如果是分散片,可以吞服、咀嚼或溶于水/稀果汁中服用,

4、对于一些固体或粉剂药物,可用辅助服用的凝胶饮品,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应产品(国内品牌如和药顺),该饮品有香甜的口感,顺滑的凝胶包裹药物的苦味,也不会与药物产生毒副作用。

喂药后:

1、孩子吃完药以后,再把宝宝竖起来,轻拍后背,帮助他把药顺下去,大孩子让其坐着或半躺着,过一会儿再躺下休息。没有咽下全部药液前,别让孩子平躺,防止发生呛咳。

2、喂药后可以喂一些温开水或喂少许白糖水,以清除口腔内残留的药味,避免引起呕吐。

end

觉得不错请点赞哦

来源 /儿科 陈辉 (标点健康专题采访)

综合编辑 / 妇幼党政办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非商业用途

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儿童优先 母亲安全

☝☝☝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

官方微信平台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

医院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368号

医院网址:www.jswch.net

温馨提示:地铁四号线到达龙江(省妇幼站)

距离最近3号出口(草场门大街北)——设有上行自动扶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6个月宝宝吃药吐是怎么回事(6个月的宝宝吃药就吐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