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上面正中憋胀是怎么回事膻中穴上面正中憋胀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膻中穴上面正中憋胀是怎么回事

膻中穴上面正中憋胀是怎么回事()

膻中穴,绝不是浪得虚名

(果雪儿健康家庭亲子中医育儿团队原创,抵制侵权)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

您好。

亲子中医,健康第一;中医育儿,幸福开启。

欢迎您来到果雪儿健康家庭亲子中医育儿的启蒙养成公益课堂。

接下来,七彩云给您分享的是一个重要的穴位——膻中穴。

首先,来看这个“膻”字,有两种读音。


第一种读音,读作dàn。

什么意思呢?脱去了上衣,光着膀子,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袒胸露臂”。

在这个意义上,古代“膻”字同“襢”和“袒”字;后来呢,专门用作了膻中穴的穴位专属名称。

其实,膻中穴位置,就好像一个人袒胸露臂之后,正位于其胸部前的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从膻中穴的位置上来说,可以说,与“膻”字的这一个读音dàn,所表示的本义,正密切关联。

也正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说,膻中穴有一个别名。

孙思邈在《千金》中,一名为“胸堂”,胸部之大堂,胸部特别重要的穴位,非膻中穴莫为。

当然,也是基于位置,膻中穴还有一别名。

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一名为“上气海穴”,位于任脉下部的“气海穴”的上方,二穴正好相对。

再来看第二种读音,读shān。

在甲骨文中,“膻”字有四只羊、两只羊的写法,什么意思呢?

羊多了,羊群中总会有一种难闻的味道,同“羶”和“羴”字,称之为膻气或羊臊sāo气。

膻中穴经属任脉,任脉乃是人体两大高速公路之一,物质交流自然不比寻常。

任脉之气,在膻中穴处,吸暖胀散,非常旺盛;这就好像羊群身上散发出来的辛臊气息,非常冲鼻子,二者有得一比啊。

正是从膻中穴本身的这个功能性来说,正与“膻”字的这一个读音shān,所表示的意思,非常相似。

也正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皇甫谧在《甲乙经》中,一名为“元儿”。

“元”,是说膻中穴内的天部阳气;“儿”,是说这种首当其冲的阳气并非枯燥之气,而是含有一定的水湿,是温煦的水气。

也是基于此,膻中穴还有一别名,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一名为“元见”。

“元”,还是讲的膻中穴内的吸暖胀散之气;“见”,是说这种温煦的蓬勃的水气,如此分明,谁都能感受得到,当不言而喻也。

其次,来看这个“中”字。


第一层意义,纵向来看,膻中穴在任脉的正中线上。

上边我们说到,膻中穴又名“上气海穴”,就是与位于任脉下部的“气海穴”来讲的。

《甲乙经》云:“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

第二层意义,横向来看,膻中穴在两乳之中,胸的正中央。

《难经·四十五难》中说:“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

“气会”,也是膻中穴的别名。是说,这里为宗气之所聚,贯心脉而行呼吸,是人体八会穴之一。

我们都知道,宗气,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又称胸气、大气、胸中大气;其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可以说,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

气会膻中”,膻中穴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无可取代。

第三层意义,形而下来看,膻中穴为“心包”之“中”。

心包为膻中”,膻中穴位于心包膜处,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是十二募穴之一,可以代心行令。

这里的“募”,是聚集、汇合的意思。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膻中穴另有别名,为“心包募穴”、“腹募穴”。

《黄帝内经》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心包之气,汇聚八方脉气,为人之情绪的集散地,气机交通之要塞。

膻中穴在这里,能够增强心肌供血,犹如强效的“救心丸”;能够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保护心脏,犹如英勇战士。

第四层意义,形而上来看,膻中穴为精神、思想之“中”。

中医之膻中穴,老百姓叫做心口窝良心,儒家谓心地方寸,道家称黄庭、中丹田,佛家视作心轮

如今社会,此身难得,此生难得,此情难得,养生养心,养身养神,养人养道,几人能明乎真谛?

行文至此,借用《书·大禹谟》中的一句,作为本篇的结束吧——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七彩云携北京果雪儿健康家庭亲子中医育儿启蒙教育团队的所有老师同事,祝福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中医启蒙公益课堂说明:

1、凡具体诊疗及养生方法,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2、本文为果雪儿七彩云亲子中医育儿启蒙公益养生原创系列。

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尊重创作,欢迎完整转发,健康分享,助人就是助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膻中穴上面正中憋胀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