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如何治疗(慢性疾病怎么治)慢性病如何治疗(慢性疾病怎么治)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慢性病如何治疗(慢性疾病怎么治)

慢性病如何治疗(慢性疾病怎么治)

作者:衣晓峰

有统计数字表明,至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高达23%,慢性病患者远远超出了3亿人。据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慢性病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教授马艳春介绍,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相对于感染性疾病和急性病而提出来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这类疾病的发展尽管可以用一个“慢”字来概括,但如果掉以轻心,防治不力,同样会拖累经济、健康乃至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我国因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说明防控工作十分艰巨且任重道远。

慢性病需长期积极对症调理

马艳春教授解释,作为一种较为广泛的称呼,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的特点,即发病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才是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及神经性疾病等,这些都属于慢性病,一般都是由于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疾病,具有隐蔽性、渐进性。当前,慢性病最大的症结是发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同时,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对于慢性病来说,如果病程迁延不愈,往往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留下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将增加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要积极干预,及早“止损”。马艳春建议,得了慢性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长期调理,吃药的同时还要规律生活,均衡饮食和避免情绪波动,这样才能从慢性病的阴影下走出来。

例如,长期高血压的患者,首先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要减少盐分的摄入,按医嘱服药;若血压依旧无法控制在标准范围时,必须在心血管内科医生指导下,根据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及心功能是否异常调整适合药物。

中医治病的精髓就是调整阴阳

马艳春教授解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疾病的本质就是机体阴阳失衡,出现阴阳失衡有两大原因,即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和外因(风、寒、暑、湿、燥、火);而纠正阴阳平衡有基本六大途径,即认知、情志、药膳、经络、导引、功法。通过这些手段“扶正祛邪”,调整内外因,进而使人体恢复平和体质。

中医常说的“扶正”,就是激发或增强“阴阳自和”(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的能力;而“祛邪”则是祛除作用于机体的外邪,并清除因外邪所致机体阴阳失衡而产生的内邪,进而改正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换言之,中医治病就是恢复正气的过程,或者说恢复病人免疫力的过程,在机体被感染后,采用“扶正”治疗的同时,还能有效帮助身体提高清除病毒的能力,将病毒“赶出”体外(祛邪),从而获得健康。

中医治则“三分治,七分养”

《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即中医提倡的“防患于未然”。

马艳春教授认为,慢性病的治疗完全符合中医“治未病”和“三分治,七分养”的根本大法。这其中,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成为慢性病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针对未病先防还是既病防变,我们都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增进心肺功能;定期监测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通过运动和娱乐活动愉悦心情,改善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同时,在饮食结构方面注意补充蛋白质,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在工作之余,学会调节心理平衡,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改善睡眠。

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不妨借鉴一下祖国医学中的精髓之处。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诸多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强调三点: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这也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的要求相呼应。

慢性病中医防治小贴士

在这里,马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如下几个中医防治慢性病的小知识,不妨一试——

一是常梳头 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中十二经脉和40多处穴位,以及许多个特殊机体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统调周身气血,畅通经络,去病健身。

二是按足底 脚底被视为人体第二心脏,因为脚上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有着密切联系,并连接全身各个器官相关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脚就成为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对于防控慢性病意义重大。

三是常咽唾液 唾液是人体精华,贮藏于人的丹田之内,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有助于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中医认为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

四是勤揉腹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益神元。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府邸,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能够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五是耳常按 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六是伸懒腰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七是常静坐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力,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马艳春教授认为,慢性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患者一定要重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同时掌握一定的中西医养生保健技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相信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和干预,压制住慢性病继续发展的势头。


马艳春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学报编辑部主任。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常委,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慢性病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慢性病如何治疗(慢性疾病怎么治)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