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儿童治疗康复中心(蚌埠市儿童康复中心)蚌埠儿童治疗康复中心(蚌埠市儿童康复中心)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蚌埠儿童治疗康复中心(蚌埠市儿童康复中心)

蚌埠儿童治疗康复中心(蚌埠市儿童康复中心)

  “妈妈~”听到儿子这一声清晰的呼唤,陈女士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这眼泪中,有着无数心酸,也有见到曙光的幸福。陈女士的儿子浩浩2岁7个月时确诊了孤独症,至今已经快2年半了,而陈女士带儿子到康复机构做康复训练也有一年多。

  “很多人可能没法想象我的感受,5岁的儿子第一次能清楚地叫‘妈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陈女士说,“真的是感谢这里的老师们,更感谢关爱这些特殊孩子的康复训练救助工程,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未来有希望了。”

  近年来,孤独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一疾病也逐渐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普通民众对该病认知程度低、筛查难度大,大多数心智障碍儿童往往因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甚至完全丧失时才辗转各大医疗机构确诊。如果不加干预和训练,孤独症患者大都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很难正常融入社会像普通健康人一样生活、就业。

  而对于孤独症改善唯一有效的就是康复训练,且干预训练越早越好。

  浩浩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是位于禹会区的启航星康复培训中心,这家机构目前有180余名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其中绝大多数是像浩浩一样的孤独症儿童。“心智障碍儿童的能力提升程度会因人而异,但经过长期的康复训练,每个心智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机构负责人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们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学习,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去年,该中心就完成康复训练目标,将33名儿童送入普通幼儿园、小学就读。这样的特殊教学很多时候需要的都是一对一的耐心教导,所以我们聘用的老师也需要比普通教育机构多,有60多名,如果不是民生实事支持的资金,我们机构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陈女士和郑丽红感谢的,是我市今年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要办好的20项民生实事之中的内容。具体内容是“为557名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为79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具提供救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共计636人。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标准,是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5万元实施,各县、区救助政策要与残疾儿童救助制度相衔接,具体按各县、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执行。其中省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8100元的补助,其余部分由蚌埠市本级与区财政按3:7比例承担(四个行政区),高新区和经开区由市本级承担,三县自行承担。蚌埠市财政局民生办介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每人补助5000元。适配辅助器具每人补助1500元,包含产品(材料)购置、评估、制作、服务费等,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按照应助尽助的原则来执行的,实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全覆盖。蚌埠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说,为了让每一个需要康复救助的孩子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超出任务计划的部分,所需资金都是各县区财政自筹资金解决的。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蚌埠儿童治疗康复中心(蚌埠市儿童康复中心)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