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妈妈怀里一直没有哭声(为什么宝宝在妈妈怀里就不哭)婴儿在妈妈怀里一直没有哭声(为什么宝宝在妈妈怀里就不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在妈妈怀里一直没有哭声(为什么宝宝在妈妈怀里就不哭)

婴儿在妈妈怀里一直没有哭声(为什么宝宝在妈妈怀里就不哭)

过年这么忙,宝宝还跟着“帮倒忙”,抱着走就不哭,停下来就哭闹。大人忙累了想坐下来歇一会,宝宝都不干,惹得不少宝妈心烦意乱,感慨着:“带娃真愁人。”

宝妈送客后坐下“吃剩饭”,宝宝不听话,妈妈一坐下就哭闹

这几天忙着过春节,宝妈小杨连续做了好几顿大餐,一桌子要摆齐8道菜,忙了几天后,宝妈真的撑不住了。

这一天,送走了婆婆后,宝妈感觉有点饿了,想要再吃点饭。可是,小杨才刚一坐下熟睡中的娃就醒了,一个人在那边哭起来了。

眼看着剩饭都吃不成了,宝妈想着先捡碗吧,收拾完了休息下。可小宝宝哭个没完,小杨又不得不先哄娃,把娃抱起来逗乐了一会。还好,宝宝不哭了。但正当小杨抱着娃,坐下来歇一歇,打算一会再接着捡碗时,宝宝又哭了起来。

反复了几回,宝妈一坐下,宝宝就哭。宝妈一起来,走着抱娃溜达,哄着娃走走逛逛,娃就不哭了。宝妈小杨累得晕头转向,感慨着:“这辈子都不想带娃了,太麻烦了,混得连剩饭都吃不上了。”


奇怪!为什么宝宝偏偏喜欢被妈妈“走着抱”,妈妈一坐下来宝宝就哭闹呢?

“坐着抱”和“走着抱”有什么区别呢?

1.走着抱,宝宝感觉很愉快

有专业研究机构的认知科学专家,做过一项“坐着抱”和“走着抱”的研究,并把结果发表在了期刊上。研究者把6个月以内的婴儿,分成了两组进行对比。一组被妈妈“坐着抱”,另外一组被妈妈“走着抱”,以此观察动作、声音、心电图的变化。

最终证实,妈妈坐着抱娃的时候,宝宝很焦虑,总爱哭闹。但是,妈妈一走动起来宝宝就会心率降低,行为舒缓,倍加放松。研究发现,宝宝有这样的反应模式,从孕36-40周时,在母腹内就有了。

一般妈妈在走路状态下抱娃,宝宝反而不会“拳打脚踢”,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抱着走”会刺激到副交感神经系统,并削弱哭闹,能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

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宝妈们天天抱着娃走,只是说,适当的情况下,这样的哄娃方式确实比坐着抱娃效果更好。

2.走着抱,模拟母腹内的体验

小宝宝在被妈妈抱在怀中的时候,会有一种正在模拟母腹中体验的感受,非常有安全感。宝宝被妈妈抱着,能贴近妈妈的胸膛,听见妈妈的心跳声。妈妈抱着宝宝走来走去,有点轻微的晃悠感,像是在母腹羊水中的感受,很舒服。所以说,宝宝喜欢被妈妈抱着走,这是宝宝的天性使然,才出生那会的宝宝大都有这样的表现。

可见,宝宝喜欢走着抱,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宝妈不必太担心了。只是,有点辛苦宝妈了。而且,就算是走着抱娃,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宝妈要积极避免,以防万一。

“走着抱”娃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事项,每件事都很重要

照顾宝宝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是大事。稍微在哪个细节上粗心大意,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比如这几件事,新手宝妈常做错,千万要留心。

⑴走着抱时,不能使劲儿晃宝宝

走着抱宝宝时,宝妈不能使劲晃宝宝。小宝年龄太小,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不停摇晃宝宝,容易导致宝宝休眠甚至死亡,危害非常大。

⑵走着抱娃,要托住宝宝后颈部

小宝宝的后颈部位,非常柔软,颈椎正处于发育期。这个时候,走着抱娃要是不托后颈,宝宝在妈妈怀里摇来晃去,颈椎容易受损伤。

宝妈可以尝试竖着抱娃,用一只手慢慢托住宝宝后背和腿部,另外一只手托住宝宝后颈部和头部,然后交叉进行更换手,让宝宝更舒适,让宝妈自己也不太辛苦。

总之,跟坐着抱娃相比,小宝宝还是很喜欢被妈妈走着抱。只是,宝宝的身体太柔软了,宝妈抱娃的时候要多留心才行。

抱娃哄娃都是体力活,宝妈确实很累,但仍要在有空余时间时,帮助宝宝进行按摩,抱着娃走来走去多运动,哄娃更开心长得更健壮,这也正是当妈的辛苦之处了。

如果宝妈感觉很疲惫了,实在太累,就想办法让老公等家人,帮个忙搭把手,多抱着娃适当走走吧。或是宝宝哭时先查看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了,而不是立马就要求抱抱,这也是有可能的事儿。

互动话题:您家宝宝多大了?也很乐意被人抱着走吗?


——推荐阅读——

1.如果你想了解写作变现方面的消息,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

二胎宝妈是如何从一名小白成为百万粉丝博主的?选对了副业赛道

2.如果你想系统地了解如何带娃,可以观看并收藏以下这篇育儿宝典:

你家有娃,这是一本能用得上的“育儿宝典”,可收藏备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在妈妈怀里一直没有哭声(为什么宝宝在妈妈怀里就不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