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健康成长?)健康成长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健康成长?)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健康成长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健康成长?)

健康成长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健康成长?)

目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过去一些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疾病正慢慢销声匿迹,如贫血、蛔虫、营养不良等。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挑战也逐渐严峻起来,如近视、肥胖、抑郁等身心健康问题,这种转变也提示我们:由生活方式转变而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的重要影响,应当从生活方式入手,找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法。


首先,充足的户外活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2021年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指出,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至少两个小时,分别落实在校内校外。截至目前,户外活动是唯一一项已被证实可以预防近视发生的措施。

一项广州的干预实验表明,每日增加40分钟户外锻炼,可使一年级小学生三年内的近视累积发病率较对照组降低9.1%。此外,充足的运动有助于青少年维持营养的供需平衡并锻炼肌肉,预防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青少年常见病。


同时,户外活动对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同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显示,每周进行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可有效减少青少年情绪低落和抑郁的发生。


其次,应当控制青少年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但其带来的健康危害着实应当引起各方重视。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了,不仅意味着久坐的时间延长,同时也挤占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这时间上的一增一减,就会带来肥胖、近视等身体健康问题。同时,过分沉溺网络世界势必影响孩子现实中与人沟通的机会和能力,有损于孩子的社会能力和亲子关系,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第三,重视青少年的饮食问题。随着人民生活的日渐富足,吃不饱饭的情况已很难见到,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着想,饮食方面不能只求吃饱,而应是吃对、吃好。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中小学生应当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在两餐之间选择适量水果、坚果或酸奶等食物作为零食。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当然,改善青少年饮食状况不能只靠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学校和家庭的支持环境更为重要,因此,家长和校方也应当多了解相关知识,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合理的膳食。


健康生活方式还包括诸多方面,“但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从健康知识到健康行为的转变”,这不仅需要家长和老师日常对青少年进行言传身教,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为青少年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创造支持性条件。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青少年得以从原先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各方应当抓紧这难得的机遇,有效利用青少年的课余时间,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宣教,引导他们重视身心健康,在兼顾学习的同时强壮其体魄,增长其心智,保障其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健康,呵护祖国的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健康成长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健康成长?)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