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消炎药引起胃肠紊乱引起的腹泻(消炎药造成的胃肠紊乱)吃消炎药引起胃肠紊乱引起的腹泻(消炎药造成的胃肠紊乱)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吃消炎药引起胃肠紊乱引起的腹泻(消炎药造成的胃肠紊乱)

吃消炎药引起胃肠紊乱引起的腹泻(消炎药造成的胃肠紊乱)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该种腹泻往往用其他原因无法解释,且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大概每一万人中有10个左右的患者会发生,发生率并不低。



2013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将抗生素相关的艰难梭菌感染列为紧急威胁的感染之一,迫切需要关注。


引起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原因有肠道菌群紊乱、糖和胆汁酸代谢紊乱以及抗菌药物的直接作用等引起。


其中抗生素使用以后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粘膜屏障损伤所导致的腹泻是最主要的原因。

益生菌可以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从本质上说是抗生素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衡所引起的腹泻。


益生菌可定植于胃肠道黏膜中,使得微生态环境得到重建,达到微生态平衡,从而增强了肠道粘膜和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



益生菌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维持正常菌群

益生菌可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菌群,通过竞争性抑制胃肠道上皮以及粘膜的可粘附部位,降低病原菌的定植水平,使得病原菌在肠道环境中不易定植存活,最终有效清除病原菌。

02

降低肠道的PH值

小肠内细菌较少,如果小肠上段的PH梯度上升,肠道运动减弱时,小肠下段及结肠的致病菌如葡萄球菌、梭菌等出现上移,造成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益生菌可以分泌乙酸及乳酸等,降低肠道的PH值,抑制部分病原菌的生长。

03

分泌抗菌分子

益生菌能竞争性地消耗致病菌的营养素,将肠腔内不消化的多糖,如低聚糖、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等进行发酵降解为短链脂肪酸,促进肠上皮细胞生长和分化,促进调节性T细胞分化。因此,益生菌分泌的抗菌分子(短链脂肪酸、细菌素、小菌素)等,可以直接抑制特定病原菌的生长。

04

调节免疫功能

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占人体内70%的免疫细胞。益生菌能刺激肠道淋巴组织的发育,促进分泌免疫球蛋白IgA(sIgA),增强肠粘膜的屏障,阻止致病性菌群在粘膜表面附着,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增强肠粘膜淋巴组织抵御致病菌的入侵能力。所以,益生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中和病原菌的促炎作用。


可用于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

益生菌种有哪些?

荷兰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实践指南提示:可用于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菌种包括嗜酸乳酸杆菌、鼠李糖乳酸杆菌、动物乳双歧杆菌等。

这些细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对于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的建立,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机体营养代谢形成,从而达到相互依赖、和谐共生的作用。

很多临床实践证明,益生菌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持续的时间,减少严重腹泻(水样便)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


当然,益生菌药物的有效性具有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特点,选择药物应个体化。也就是某一菌株的治疗并不代表其属或种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


不同菌株发挥作用所需剂量不同,同一菌株针对不同疾病所需剂量也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


还需合理利用益生菌,才能肠道健康一身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吃消炎药引起胃肠紊乱引起的腹泻(消炎药造成的胃肠紊乱)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