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会不会引起惊厥(惊厥的孩子会得多动症)多动症会不会引起惊厥(惊厥的孩子会得多动症)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多动症会不会引起惊厥(惊厥的孩子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会不会引起惊厥(惊厥的孩子会得多动症)

今天小鱼老师和大家聊一聊多动症娃的那些事。

带娃是一场修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萌萌的小怪物,带娃对于每一个家庭都是一场修行。

若发现宝贝有以下一些情况更是对全家人的重重考验

1. 比同龄人易分心,向外表现为不自主地活动,向内表现为做白日梦

2. 自动忽略细节,马虎

3. 不能坚持完成有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有始无终

4. 听不进他人的话

5. 不由自主地插嘴,极度爱讲话

5. 冲动,活动过多,有时不避危险,不计后果

6. 社交中情绪失常,过分激动

7. 有攻击性行为,或以消极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8. 自尊水平低,社会技能差

9. 在学习和/或社会行为上存在明显障碍

很多家长发现这些端倪后,会半开玩笑地问小鱼老师,我家那只是不是有多动症啊?那咱们先来看看到目前为止专家探索到的关于“多动症”症状界定、比例和原因。

症状界定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主要特征为:注意力涣散或集中困难、活动量过多、自制力弱。

基于以上三种病征,把ADHD细分为以下三个分类。值得一提的是,女生的ADHD状况更容易被忽略,她们通常在座位上神游不会影响他人,但会因此影响自身学业水平和自尊,她们同样需要得到专业的支持。

比例

通过对1983-2011年发表的针对中国和全球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球/中国儿童ADHD总体发病率分别为6.1%、5.7%。粗略估计,我国约有1461-1979万的多动症患儿!如果您孩子所在班级有30个学生,那么就可能有1~2个孩子是ADHD患儿!

迈入10岁左右时,有25%的ADHD儿童会逐渐回到正常,但仍有75%左右的ADHD儿童依然显现不适应学校、社会、家庭的现象。尤其在家庭,因为逃避责任或无法完成功课等等的问题,增加与家人之间的冲突与斗争,且有30%左右会在高中入学时失败,而大多会高考失败。

多动症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更甚的是,因为孩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成人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甚至产生抑郁症。另外,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可能增加。

为什么会得ADHD?

在产生ADHD的原因方面,目前有各种不同的假设。但其根源来自神经及化学性的解释占了大部分。除此之外,亦有解剖学、遗传性、环境性等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简单地说,ADHD娃莫名比其他娃少分泌些让自己保持专注的化学物质。因此ADHD娃主观方面也想专注镇静,但就是做不到。)

如何看待ADHD?

其实,就像有的孩子儿童期会得哮喘、癫痫一样,有的孩子就得了ADHD,他们都属于慢性疾病。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大家会和亲友说我孩子有哮喘,会共同探寻积极治疗的方法;也会和老师说我孩子有癫痫,拜托老师特别关注。但你会对人说“我家宝贝有ADHD方面的障碍”吗?

据我的经验是,愿意接纳自己孩子有ADHD障碍的家长不多,愿意积极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的更少。

以下是小鱼老师碰到的一些家长的反应:

妈妈A:“我根本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有这个障碍,我觉得说他有注意力缺陷就像说他精神方面有残疾一样,我觉得他很正常,很完整。我孩子又不傻,在他没生病的情况下我带他去儿童医院做测试,他会怎么想呢?如果有什么靠谱的机构可以做这个测试,我倒是愿意的。”

“我觉得大概就是小时候给他看太多电视了吧(开始后悔自责)。那有什么方法可以立刻帮助他吗?”

爸爸B:老师在微信上和爸爸B交流孩子的专注力属于特别欠缺的,建议去寻求专业诊断。该爸爸多次直接回避了老师的话题,只是尴尬而又不失礼貌地说,我会继续加强辅导的,让老师费心了。

妈妈C:“我们娃是查出来有注意力方面有缺陷,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孩子爸爸坚决反对吃药,担心吃药副作用大,会让孩子变得呆傻。可是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时,我经常会忍不住发脾气,这让我又崩溃又自责。”

妈妈D:“我们娃二年级查出有抽搐症和轻度多动症,医生说要吃药我们就给孩子吃了。孩子服药一段时间情况稳定了,我们也怕有副作用就决定停药,后来又复发了。看来还是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同时我们每个周末都坐火车去上海进行训练。一年多下来花了近十多万,总算现在情况比较稳定了,但也不能给他很多压力(压力会让抽搐症加剧)。”

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对ADHD障碍还是抱着不接纳、否认、自责等态度。就算理性上认知到了这个事实,情感上仍处于拒绝状态,会寻找一劳永逸的方法或特效药试图把孩子给矫正过来。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像妈妈D那样对ADHD障碍抱有更为开放的态度。

其实,如何认知、接纳、欣赏差异,并给每位个体提供适宜的发展机会,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相信这样一天不会遥远:家长们可以平和地向亲友提及自己孩子有某些障碍(小至ADHD,大至抑郁症、精神分裂、重度智力障碍)。亲友们因为拥有足够的通识也不会随意论断、另眼相看他们。社会和学校也会给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再用统一的标准考核班级常规和成绩,无形中给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传递了压力。

ADHD也有其优点

事实上,今天被叫做“多动症”的基因在以前考采集狩猎生活的时代可是优势基因呢!那时姑娘们的梦中情人大都是“精力旺盛、善于爬高上低,勇于探索”的ADHD小伙子,可是随着文明的建立,安静、听话、守规矩的小孩才更受到现代学校的喜爱。这就是所谓文明的代价之一吧!

讲真,小鱼老师私下里很享受和ADHD娃打交道(同时也对如何让他们在50多人的大课堂中学到知识感到头痛),因为正如Edward Hallowell博士的观察所述,ADHD娃有着其他孩子所没有的优点:

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精力;

敢于冒险,打破常规,喜爱创新;

在某些领域,有着惊人的毅力和韧性;

有着强大的直觉,能单凭直觉深入问题核心;

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

性格鲜明,有与众不同的幽默感和人生观。

难怪研究表明ADHD障碍者的开朗、幽默、不拘一格很受异性青睐呢!

如何早期发现ADHD?

先来看看ADHD娃在每个年龄阶段的普遍情况:

幼儿期

进行ADHD测试时,由于其症状不明显,所以比其它疾病更复杂更难判断。在幼儿期时,通常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到了学龄时期,如怀疑患有ADHD,过去幼儿期的种种情况,可有效帮助医师进行诊断。

学龄前(3岁-5岁)

3岁至5岁的儿童有高活动率,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所以注意力不足与冲动是很平常的现象。

因此,在这个发展阶段分辨普通或ADHD的儿童也非常不容易。由于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的环境,因此除非特别观察,否则不容易区分儿童的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但是如果症状十分明显,已经干扰到其认知功能的发展或语言学习的能力时,还是可以藉由比较同年龄儿童的发展程度进行诊断。

通常,到了5-6岁左右开始,问题会逐渐一一浮现。但是,这些现象亦可能因抑郁、不安、躁狂、滥用药物、情绪障碍等因素所引起,因此需特别留意。

学龄期

进入小学后,有许多曾在幼儿园允许的事情在小学内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会逐渐浮现出ADHD儿童的问题。一些之前家长或幼儿园老师未曾发现的症状,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很明显地浮现在眼前。

所以,为了了解为何发生这种问题,必须回想幼儿期曾有过的现象与其成长过程。智能较高的ADHD儿童在3年级前,也有安安顺顺度过的例子。但是到了4年级起,由于上课内容变复杂、变难,因此ADHD儿童逐渐会在校园生活感到困难。

由此可见,学龄前ADHD儿童得到系统评估和专业支持的并不多(除非症状非常明显)。即使家长心中对孩子的行为有所疑惑,也更倾向于归因(解释)成孩子心理年龄偏小,感统失调,性格本身调皮,自己的教养方式不当(于是自己开始充电教育、心理方面课程),安慰自己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

事实上,也何其遗憾,大部分家庭因此错过了系统干预的黄金期。为什么黄金期在学龄前,神经学方面的原因不在此赘述,就说一个最简单最现实的原因,进入小学压根就没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系统干预,看娃写作业不打扰邻居的都是模范家庭。

当然,也非常理解大家为啥错过了干预黄金期,毕竟我们没有关于特殊儿童的通识教育,国外学校会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且开展了全纳教育(简单来说特殊儿童全都进普通学校,特殊学校关门大吉)。他们从小在学校就能看见类似于重度自闭症等各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老师也会借机进行接纳差异性的教育。长大后形成的观念自然不同。

再者,目前权威诊断权还在医生手中,大家在医院就诊体验如何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这和我带儿子去看过敏性鼻炎有共通之处,碰到忙的医生(还是托人排队求来的专家号)就开一堆检查项目然后配一堆药,惜字如金。碰到投缘的医生会跟我解释这个病的原理,平时该怎么护理,过多久进行一次复诊(当然也是我查了很多资料后记下疑问,在求诊时主动提问的)。

因此,带着平常心主动寻求专业人士进行诊断是第一步,并且还要和专业人士保持定期联系。

要不要吃药?

就像家长担心治疗哮喘药物含有激素一样,家长对ADHD药物副作用的担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设想如果是自己孩子遇到这样的境遇,我们是不是都会慎之又慎?

但如果一位甚至多位专业人士都建议需要服药,特别是当出现社交困难,与同伴发生肢体冲突,严重影响学业时则更需考虑服药。因为任其发展的后果比药物副作用更可怕。

简单来说,请闭上眼设想您现在是一只ADHD娃,遇到以下情境您会有什么感觉?每次您想集中注意力学习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卷子上叉叉四处横行,同伴关系差,然后被大人们指责不用心,觉得委屈不?还有自信不?复杂来说,在不同阶段,若不及时治疗ADHD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其实,就像哮喘药物的副作用远没有我们想象中可怕那样,治疗ADHD药物的药效主要是增加体内的内啡肽含量,让孩子觉得舒服而镇定,可以安静地做其想做的事情。据说,对于症状轻微的患儿,喝喝咖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您是患儿,有没有顿时觉得松了口气呢?更多可以点击:多动儿要不要服药,你还在纠结吗?

另外,建议家长,保持和专业人士沟通,细致反馈孩子服药后的情况,便于医生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症状、体质来调整药物种类和药量,直至调整至私人订制级(对孩子益处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的处方。

下图是国外关于不同种类药物的名称、服用方法、常见副作用、药效持续时间、优势以及注意事项。这也符合咱老祖宗的处世哲学——中庸: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大可在黑与白之间调试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参数。

本文小结

1.如果您家宝贝没有面临ADHD方面的挑战,也请尝试理解、接纳差异。底线是,即使心里爱不起来,亦要尊重。还没机缘悟道,get点术也是好的。

2.如果发现宝贝有ADHD方面的端倪,请尽早找到当地或周围大城市的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并坚持进行干预。或许一家人的生命质量的改变就在一念之间。

3.有资源、有情怀的同仁可尝试引进、开发一些接纳差异性的通识课程,也可从班会课上的小讨论做起。

4.相关部门可以整理发布一些专业人士的联系方式,供家长和老师能及时找到靠谱的诊疗与干预。

5.ADHD娃最需要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认可,并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具体在家校合作中有哪些温馨提示,敬请期待《 聊聊多动症娃的那些事(下)》

因个人经验局限性有些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欢迎后台拍砖和我进行思想碰撞哦。

参考资料:公众号 儿保妈妈

排版:阿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推荐阅读关于一篇ADHD的文章(注意文章的评论区哦):

《在儿子被确诊为多动症之后》

https://mp.weixin.qq.com/s/Vja4BUC3_FMHmK8SzXXfew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多动症会不会引起惊厥(惊厥的孩子会得多动症)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