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如何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有意注意)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如何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有意注意)

如何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有意注意)

一、注意力差,容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在幼儿园坐不住,来回走动,正常儿童的注意维持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延长的,一个即将入小学读书的儿童,有目的的注意时间应该达到15分钟左右。一些父母比较溺爱孩子,总觉得孩子尚小,长大了自然会好,对孩子缺乏适当的行为约束,由此造成人为的注意问题。这一行为问题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也差,还会破坏课堂纪律。

矫正策略:在模拟教室的情景下,进行注意的行为训练,可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

二、偏食挑食,吃饭慢,不肯吃硬食物该现象往往由于父母的溺爱和纵容,以及缺乏科学的喂养方式所致。如:1岁以内的婴儿迟迟不愿吃泥糊状食物,1岁以后仍以吃奶为生,2岁以后还吃软乎乎的食物;每一种新食品的添加,缺少8次以上的尝试,父母强化孩子喜爱吃的食品等等。短期内可引起儿童营养不均衡、体重较轻或营养不良,长期可因营养问题而导致影响身高、生长迟缓、贫血或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此外,因长期咀嚼不良,还可造成口腔运动功能问题。

矫正策略:抓住半固体食物添加的关键期(4—6个月),注意,添加的食物质地要由软到硬,鼓励孩子尝试新食物,讲究平衡膳食。

三、明显多动,学龄前儿童的多动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不是等到多动的儿童进入小学引起了学习困难或学校适应不良时,才被动地进行诊断和治理。明显多动的儿童,容易出现不遵守纪律、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与同伴易发生争斗的现象。若不及时纠正,多动成性,会造成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紧张,最终可能形成性格冲动、学业低下、影响求职的后果。

矫正策略: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明显多动,主要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关键是让儿童懂得在不同情景下,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力。

四、过分依恋,缠人这是一种胆怯和退缩的行为。这些儿童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适应性比较差,不容易展示自己的能力,生中,会感到害怕或不安全,常会出现与亲人分离的焦虑,在家里,却象一个小霸王。过分依恋的儿童,每当交换一个新的环境时,比如进幼儿园或小学时,往往会有较强的情绪反应,哭闹不止,有的儿童还会拒绝入学,出现头痛、腹痛症状,使父母和老师都感到为难,而儿童本人的学习和情绪也受到影响。如长时间过分依恋亲人或缠人,就会出现社交技能障碍,或者从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陌生人也过分依恋、缠人,最终出现情感障碍、社会适应差。

矫正策略:培养其独立性,多与同伴交流,多走出家庭,参与群体游戏和活动。

五、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吸吮手指、毛巾等物品)50%的婴儿有吸吮行为。到了4岁以后仍有吸吮时,应视为异常,其发生率约为5%。吸吮常发生在白天或临睡前,最多见的是吸吮拇指或其他手指,也有吸吮毛巾、被角或衣角的。吸吮拇指或物品迟迟不消失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习惯,吸吮频繁或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影响下颌的发育、牙齿的排列不整齐。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着重奖赏与惩罚并举,一般奖赏与惩罚之比以3:1最为适宜,如果纯采用奖赏或过多地惩罚甚至责备,则难以奏效。

六、孤僻,难与同伴交往大约在3岁时,儿童开始与同伴交往,这是一种社会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的社会中尤为重要。有些学龄前儿童不能和同伴做游戏或玩乐,独自一人进进出出,旁若无人,即使暂时加入集体游戏,不一会儿便和同伴发生争斗,大呼小叫,不得安宁。这些儿童不愿与人交往,若不及时纠正,会出现交流或社会适应障碍。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采用示范疗法,即在自然环境中,父母或教师向儿童示范如何与同伴交流,如打招呼、请示、应答等方面。

七、过分好强,处处争第一,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评但凡天资聪颖的孩子都有好胜心,这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一旦当好胜心过了头,便成了阻力。这些儿童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经历较多的成功,多次获得第一,于是一味追求完美,只能乘顺风船漂流。当遇到挫折或受了批评以后,则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悲观、失望,行为表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自暴自弃或轻易放弃。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会产生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影响学习和人际交流。

矫正策略:关键在于心理疏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批评。

八、每天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游戏机儿童整天与电视或游戏机为伴,将正常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置之脑后。不少家庭在孩子年幼时用电视中的卡通画面或声音吸引孩子的兴趣,将电视充当保姆的角色。当孩子到了4岁以后,无意中接触到游戏机而产生了好奇,父母又依从孩子,任其玩乐。

矫正策略:让孩子懂得主次之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用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奖赏孩子的良好行为;也可剥夺这两项活动,作为对行为的惩罚。

九、违拗性严重(不听指令,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在儿童行为发育过程中,2—3岁儿童出现了违拗性,总是与父母唱反调,是一个比较难以驾驭的年龄阶段。这些儿童常常受到家庭的娇宠、没有适当的行为限制、缺乏正确的行为示范,特别是在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表现出无自制力、大哭大闹或大叫大喊。大部分儿童在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顺利过度,逐渐懂得规矩,尊重权威,但有少数儿童的违拗性不断加重,表现出目中无人、违反纪律、我行我素,甚至还以此为乐。长此以往,造成儿童与同伴或老师的关系紧张、交流困难、适应不良。矫正策略:必须是整个家庭人员的共同参与,遵照强化适当行为为主的原则。

十、难以入睡,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神经系统较易兴奋,而家庭的作息又无规律,很容易造成各种睡眠问题。儿童睡眠问题,在短期内造成白天的学习效率较低、注意力分散和烦躁不安。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伴随睡眠的各种附带条件,如要父母陪着睡、在床上玩累了再睡、入睡时间不规则等。

矫正策略:睡眠问题的行为矫正应注重入睡准备,如睡前至少半小时让儿童从事一些安静活动,并营造一个光线较昏暗的睡眠环境,每天定时完成同样的程序后上床,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如何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有意注意)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