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有(功能消食化积化痰的药物是)化痰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有(功能消食化积化痰的药物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化痰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有(功能消食化积化痰的药物是)

化痰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有(功能消食化积化痰的药物是)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药师 刘治军

近期天气反复无常,那些腊月寒冬时“武装”得严严实实,躲过了流感侵袭的朋友,最近纷纷败给了这忽冷忽热的天气,一不小心被感冒、支气管炎等钻了空子。


咳嗽痰多,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经常看到有患者因浓痰无法咳出,而咳喘得满脸通红。因此,在治疗这种痰多咳嗽时,医生经常会给患者开一些化痰药,用来稀释浓痰,易于咳出,让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有效地缓解。

但是你知道吗?有的化痰药虽然稀释了浓痰,却可能会带来胃痛。

前两天,药师遇到一个老年患者前来咨询“我一吃这个化痰药(羧甲司坦)就胃痛,是不是我吃这个药有副作用啊?我该不该停药呢?”关于化痰药导致胃痛的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患者来咨询了,看来有很多人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那么化痰药为什么会引起胃痛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就要从化痰药的作用原理说起了。今天药师就来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化痰药会引发胃部不适。

痰,从何而来?

正常情况下,气管内的腺体和某些细胞会分泌黏液,包括水分和黏蛋白,来完成两件事:

① 湿润干燥的空气;

② 黏附吸入空气中的脏东西(灰尘、微生物等)。

同时,气管黏膜的上皮细胞还有纤毛,不断地摆动,把这些黏附了脏东西的黏液(就是我们说的痰)摆动到咽喉部,在我们不注意的情况下,和唾液一起吞咽到胃里。

如果气管发生炎症,痰的分泌量增大,上皮细胞上的纤毛摆动就忙不过来了,只能依靠咳嗽反射,把痰液通过外力咳出来。

化痰药是如何化痰的?

感染等原因可导致出现黏稠浓痰,不宜咳出。黏稠浓痰主要是因为黏蛋白通过二硫键大量地铰链,形成了稠厚的痰,很难咳出。

而常用的化痰药(如羧甲司坦和乙酰半胱氨酸)都富含巯基(-SH),-SH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裂解黏蛋白彼此铰链的二硫键(-S-S-)。

通俗的说,羧甲司坦等含巯基的药物,将由黏蛋白组成的牢固的-S-S-键打开,并让其与另一种物质形成-S-S-,这样原本铰链的黏蛋白彼此分开后,变得碎片化,浓痰因此变稀,而容易被咳出。

所以,很多有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的慢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常年接受这类化痰药来辅助清除体内大量浓稠的痰液。

化痰,为什么会导致胃痛呢?

但是,黏蛋白形成的黏液层不仅仅气管有,胃肠道也有。

胃肠道上皮组织中的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可形成聚合结构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黏液层分为:① 紧密结合肠道上皮细胞且缺乏微生物定殖的粘液内层;② 易被洗脱的粘液外层。粘液外层在食糜的摩擦下不断脱落和被降解,而杯状细胞能不断地分泌黏蛋白进行更新,充实黏液内层,使得黏液层处在持续的动态平衡中。

我们可以想象将胃想象成一个“肉制的口袋”,里面盛有强酸和胃蛋白酶。黏液层能保护胃免受强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能将胃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异生质、分泌产物(如酶,胆汁酸等)、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等与肠道上皮细胞隔离开来。如果没有这层黏液保护层,“肉口袋”早就被胃酸腐蚀,被胃蛋白酶消化了。

因此,问题就来了。羧甲司坦和乙酰半胱氨酸等化痰药,既然能够裂解气管内的黏蛋白铰链,当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时候,也会影响胃部紧密结合的黏液层,使其变得支离破碎,最终导致胃肠道重要屏障功能的黏液层变得稀疏,胃酸、胃蛋白酶趁虚而入,引起胃黏膜刺激、炎症,甚至发生溃疡。

所以,大量服用羧甲司坦这类化痰药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胃痛。

这类患者禁用化痰药

因此羧甲司坦和乙酰半胱氨酸的说明书都注明:“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或者“有消化道溃疡史者慎用”。

前者是说,正患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在没有治愈前要禁止使用这类化痰药;后者是指有过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现在已经痊愈的患者,即有溃疡病前科的人,要小心使用,化痰药可能导致溃疡复发。

如果服用上述化痰药出现了胃痛,或者目前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请不要使用这类化痰药。可以试试促进黏液分泌的氨溴索来促进黏稠痰液的排出,氨溴索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化痰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有(功能消食化积化痰的药物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