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婴儿老是要站着(三个月宝宝老是要站着)三个月婴儿老是要站着(三个月宝宝老是要站着)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三个月婴儿老是要站着(三个月宝宝老是要站着)

三个月婴儿老是要站着(三个月宝宝老是要站着)


写在前面:

小宋长成大baby以后,很久没写关于孩子大运动发展的文章了,前几天看了篇文章,也看了些妈妈们分享的视频,引发了好多感想,在此与大家分享。

另外,婴幼儿照料者基础课程网络6⃣️班开始报名了,欢迎咨询。


前段时间,高媛老师分享了这么一篇文章:《婴幼儿到底是否要练习坐和站?答案可能吓你一跳》。


当时只感慨了一句,高老师跟我关注了同一个号,但是文章没来得及看,以为是跟Pikler自由运动理念相符的内容,随手放在小窗。


上周,除了带娃,一整周的时间都被我用来看书和微信小窗里的这些文章了。看完后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从五感说起



人类的感官有多少种?你可能会脱口而出: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让天赋自由》是上周我读的第一本书,里面写到一位人类学家凯瑟琳·林·戈伊茨,在她的书《文化和感官》中提到她对加纳南部安洛埃维人的研究,这些人从未想过厘清感官的种类,但当凯瑟琳给当地人列出我们认为的5种感官时,他们询问了另一种,也就是最主要的一种——平衡感。


婴幼儿照料者基础课上有一道思考题:


婴幼儿的平衡感,是可以教的吗?


如果你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者你认为可以教,那么我跟你意见不一致。并且建议你开始思考关于“平衡感”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小练习感受一下自己的平衡感:


平衡感小练习


单脚站立,大腿抬起与地面水平,小腿自然下垂与大腿成90度。


双手侧平举打开伸直,开始计时后闭上眼睛。


过程中如果身体大幅度晃动、睁开眼睛、支撑脚移动计时停止。


坚持15秒为合格。


在我和Jordan多年健身和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下,我们发现,大部分人的平衡感是很差的。


Jordan在给会员做体测的时候会安排平衡能力测试,并会根据测试结果安排他的训练。我们设计的产后恢复运动,也是从找回身体的平衡开始。


我产后一个多月


平衡感与所有人的运动能力息息相关,当然也包括婴幼儿。


成人的平衡能力不好,我们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呢,如何掌握平衡感?我们需要做什么来帮助孩子?


不妨从平躺开始。


当孩子平躺时,他在锻炼哪里?


也许你看到这个小标题会产生疑问:


锻炼?平躺跟锻炼有关系吗?让婴儿趴着才叫锻炼吧?


的确,趴着锻炼孩子脖颈力量、锻炼孩子抬头,看起来很直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也听从各大主流指南的建议,在他状态好的时候让他趴着。


但在我有限的几次帮他练趴的经历里,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孩子看起来也很不舒服(前两天婴幼儿照料者答疑课上,我发现对练趴感觉不好的并非只有我一个)。


回看照片,妈妈反思,宝宝真不容易……


当时我并不了解「自由运动」,而是将权威的意见奉为圭臬,虽然隐隐觉得不自在,却更多的认为只是我的孩子缺乏锻炼,当时也觉得孩子翻身晚是练少了——因为南方湿冷的冬天和我的懒惰,我实际上很少帮他练趴。


每个人都看见平躺着的新生儿,每个人又似乎看不见「平躺」。


趴着确实会用到脖颈,但实际上,新生儿平躺时,得到的锻炼更多——



1. 平衡感(前庭感觉)


如果你家有新生儿,可以观察一下,他们的头总是倒向一边。渐渐的,他们才会看向天花板,身体逐渐平衡、舒展。


这就说明了,平躺,其实也是需要学习的。



在平躺的过程中,婴儿逐渐开始掌握平衡感,同时他们的脊椎、脖颈力量也在锻炼和增强。


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完全不需要我们做什么。

但也正因为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很难注意到这个意义重大的过程。


——如果你家有新生儿,除了那些基本育儿技能外,你最应该锻炼自己的一种能力,就是观察孩子的能力


观察他的动作变化,观察他的微小表情,观察每一个细节,那都是孩子对我们说的话。



2. 核心力量


如果你有过健身的经历,你应该会知道,许多锻炼核心(躯干中段,腹部、臀部等)的经典动作都是平躺着的,比如卷腹、仰卧抬腿、臀桥等等。


在小宋四个多月的时候,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类似于我们的仰卧抬腿,只不过他把腿抬得更高、抬得更快、落地得更用力。



建议大家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动作,平躺,双腿并拢上举到90度,下落到接近地面继续上举。不出15个,你一定会觉得腹部很有感觉。


当然,除了这个动作,孩子们还有很多平躺时候的动作。但不管什么动作,基本都需要动用到核心力量。由此可见,在孩子平躺的那几个月里,他们一直在锻炼核心力量,而且是自发的锻炼。


对比一下,当新生儿被练趴时,他的核心是被拉长的,四肢也无法活动,不管是核心还是四肢力量,实际上都得不到锻炼。


我和Jordan认为,核心是我们最需要锻炼的部位,但并不是练腹肌、马甲线,那是后话,第一步是建立「核心稳定」。我们也曾一起推出过相应的健身计划,分享给尤其是久坐少动的成人 《没有哪个计划适合所有人,但这个你一定要练》


核心稳定计划里的动作之一:背起


核心力量与平衡能力直接相关,也几乎决定了我们所有的运动表现。


小宋常去Jordan健身房玩,有时做出一些动作,比如全蹲、硬拉哑铃,没有人教,但却常惹得健身教练们感叹:孩子的姿势真完美


自由运动的孩子,他们的核心力量和稳定自然会发展起来,加上他们优越的关节灵活度,哪怕他们绝对力量还很小,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运动表现要优于大部分成人——


所以,别老想着教孩子,孩子比我们会运动多了。


大家不妨再思考一下,孩子翻身时主要需要哪里的力量?


答案仍然是核心


所以不要只看到抬头、翻身这些里程碑,不要着急孩子什么时候会翻身,不要忽视平躺的力量。


说得标题党一点,平躺,影响孩子一生的运动表现…



3. 本体感觉


我们是在通过本体感觉在感受自己的四肢,以及身体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及相互关系。这对于我们的直立、行走和平衡感的恢复都非常重要。


——《让天赋自由》


这段话也出自《让天赋自由》,作者并不是在说婴幼儿的运动,但我看到也很受启发。仰卧时和练趴时,孩子对四肢的感受,我们立刻就能看到区别。


平躺才能自如地探索手和脚/你也抓个脚试试?



当婴儿仰卧时,他们会主动地活动胳膊和腿,弯曲和伸展躯干。当婴儿可以用颈部和肩部的肌肉自由地抬起头时,与趴着相比,他们更愿意仰卧休息且更放松。仰卧时,婴儿的身体是平衡且安全的,他们能够感觉、看到胳膊和腿在动。他们还可以自由地弯曲和伸展胳膊和腿,为下一步的动作做准备,即侧滚,这是俯卧的前奏。


——《与0-3岁婴幼儿一起学习——支持主动的意义建构者》


上面提到了「侧滚」,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动作发展阶段,不过我不打算在这篇文章中展开来说。


想要特别划重点的是这一句:仰卧时,婴儿的身体是平衡且安全的,他们能够感觉、看到胳膊和腿在动。


这种平衡和安全感,非常重要,而且无法被教授。



之前上婴幼儿照料者基础课程还有一道思考题:新生儿仰卧好还是俯卧好?


我曾经认为各有各的好,现在我相信,新生儿仰卧好。


俯卧的好处,在孩子自己会翻到俯卧时,他便会获得,而且一定会比我帮他练趴得到的更多。


七坐八爬?先爬后坐是程序不对?


在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底下最后一条评论很有意思:



我们有各种说法,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或者七坐八爬,但不管月龄是几,总之坐肯定在爬前面。那孩子先爬后坐,是发育程序不对?


当然不是,相反,我认为先爬后坐,才是更自然的顺序——传统里所说的「坐」,不过只是成人的「摆坐」,并不是孩子真正的坐。


这在小宋身上也得到了验证。他在6个多月的时候,也曾被我摆坐过,但同被练趴一样,非常不自在,我必须在他身后作为他的依靠,根本不能像他处于卧位时我可以轻松地走开去做家务。


真·摆拍,小朋友无法动弹/6个月+


幸运的是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带娃,有许多事情要做,无法一直做他的「人肉靠背」,所以基本还是让他卧位玩耍,他可以自己决定平躺还是卧位。


没过多久,小宋就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由运动」的课。


俯卧位也有很多细节,需要很多练习/7个月+


其实对我们来说,把一个6月龄左右及以上的孩子放到“坐位”让他玩耍,会比把他们放到卧位更加方便。那这时候就该问问我们自己这个问题了:


思考


我的方便更重要,还是从孩子大运动发展质量的角度来考虑更重要?



对于扶坐,我的态度是不支持。Pikler理念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永远不把孩子放到他还不能自己到达的位置。


而至于拉坐,我看不到这项活动的意义在哪。


它是锻炼?锻炼什么地方?

它是亲子活动?你没有别的亲子活动可以做了吗……


在那篇文章里,作者提到权威认可的网站推荐拉坐,不过作者作为儿科医生他自己是不推荐这种做法的,


“临床中确实有些孩子因为拉坐导致肘关节脱位的,如果真的想拉坐,目前我的意见是不要拉着手,拉着上臂(肘关节以上的部位)是可以的。”


——儿科医生孔令凯


医生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但是必要性呢?好处呢?


不妨思考一下。



那么让孩子练习站呢?



那篇文章里同样提到了给孩子练习站立。权威的网站推荐的时间之早很让人吃惊,甚至早到2月龄。作者的建议是在孩子4个多月的时候,


“如果孩子在大人的支撑的情况下,在大人腿上站立的很好了,那咱们可以进行这个活动。”


——儿科医生孔令凯


我想医生的建议还是更多的从安全角度出发,对于4月龄的孩子,做好大人的支撑,对孩子来说说安全的。


但我同样要问一句:这么做的必要性呢?


锻炼?

帮孩子锻炼腿部力量?帮他们找站立的感觉?

能达到效果吗?

这种锻炼真的有用吗?

会不会反而阻碍孩子的大运动发展?


亲子活动?

也许有的时候这么做的确是大人和孩子玩的方式,但如果抱着锻炼的目的,还是趁早打住。或者总是这么玩,那么也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


当孩子自己站起,身体每个部位的力量都发展充分,连脚趾头都在用力/8个月+


如果总是把孩子放到他还不能自己到达的位置,比如总是竖抱新生儿(我曾经也认为竖抱新生儿是安全的,现在我同样思考这样做的「必要性」问题)、会坐前总是摆坐、会站前总是让他站、会走前总是“拎”着他走……


这么做会有很多潜在的问题:


1⃣️ 成人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工具人”,一遇困难就求助,比如被摆坐时离不开人,扶孩子走时成人必须时刻弯腰。开始的亲子乐趣,最后变成极力想要摆脱的负担。


2⃣️ 孩子的大运动发展出现“跳级”,漏掉一些重要的阶段,或者发展的质量不够好。


这样的画面很常见,但对孩子和成人来说,都不是好的学步方式


强烈建议大家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过渡姿势”,除了翻、爬、坐、站、走,孩子还存在着大量的过渡姿势,而这些过渡姿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运动发展的质量。对此我曾为花和兜写过一篇文章《只盯着里程碑,你将错过孩子运动发展的绝大部分精彩!》



//////////



最后,这篇文章还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对于“权威推荐”,我们需要保持一份思考。


“权威推荐”,我就一定要做吗?


如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信奉科学的,但科学最宝贵的特点之一就是敢于质疑,它永远处在不停的推翻和被推翻中。


当自由运动的理念得到更多的普及,当孩子自发的力量得到更多的看见,也许权威们的推荐意见也会随之修改。


从养育了一个两岁半孩子的“过来人”角度说一嘴,当初我们为之着急、焦虑的大运动发展里程碑,只是孩子生命中很短的一个阶段,三个月翻身还是六个月翻身,十个月走路还是一岁半走路,都没什么要紧,重要的是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质量,这才是影响深远的,我们应该用心关注的东西。


延伸阅读


花和兜高媛老师的文章:

《婴儿被睡眠训练给训练死!婴儿最需要的不是训练,而是尊重!》


婴幼儿照料者课程的学员的真实经验:

《新生儿到底要不要趴着训练抬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三个月婴儿老是要站着(三个月宝宝老是要站着)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