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半夜哭闹就让她哭可以吗(婴幼儿哭了能一直让她哭吗)婴儿半夜哭闹就让她哭可以吗(婴幼儿哭了能一直让她哭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半夜哭闹就让她哭可以吗(婴幼儿哭了能一直让她哭吗)

婴儿半夜哭闹就让她哭可以吗(婴幼儿哭了能一直让她哭吗)

近年随着90后步入为人父母的行列,90后带娃的理念也随之被讨论起来,更被戏谑的称为“硬核带娃”,其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面对哭闹不讲理孩子的态度:“你哭任你哭,我自岿然不动,甚至还给你拍下来留作黑历史”。


作为90后父母,我也做过这种事情,当时的心态就是不能让孩子把哭当做一种与父母谈判的武器,要让他知道哭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可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减少,甚至最后被逼到奔溃的还是自己,因为我家孩子太能哭了,最高记录哭过两小时。当耐心被耗尽就容易进入暴躁模式,轻则大声喝止,重则动手教育。


于是我进入了一个矛盾的状态,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为此找了很多的书来看,《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就是其中一本,书中提到面对这种情况时,孩子的情绪发泄很重要,父母的安抚也很重要,并且要做在前面。


书的作者心心妈是科恩亲授游戏力育儿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凯叔讲故事、成长树等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作者,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阅读了大量心理学、育儿书籍,并去学习了游戏力治疗等相关课程,结合自己在育儿中的实践,写了这本书。


她提出童年时如果父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们长大后就会更易远离紧张、无助、焦虑等等负面情绪。而孩子哭闹时父母的回应,就是一种给他们建立安全感的大好契机,因为这时父母所传递的爱与安全感是平日的几倍之多。


但在这之前,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爱哭闹?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活出自我和被别人看见,两个最基本的诉求。如果被看见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人就会封闭自我。而孩子哭闹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被父母关注。


婴儿时期,因为生理发育的限制,他们用哭声吸引父母,表达的需求也比较好猜,无非饿了、渴了和不舒服等,这时父母应对起来相对简单,满足需求即可。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的需求也会慢慢变多,但哭闹仍旧是他们吸引父母注意的最佳选择,排除生理需求,想要知道原因有点困难。甚至有时他们难过、痛苦到听不进父母声音,无论如何都哄不好。


其实,这时他们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在发泄情绪。书中提到一个例子,6岁的小女孩在与父母分床睡后,不停哭闹、挣扎,还不断喊疼,而疼的地方竟然是她出生第一天,被一位医生因经验不足连续扎7针的地方,原来独自入睡激发了小女孩的伤痛记忆,她通过哭来进行情绪宣泄。


看到这里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有段时间我和老公非常崩溃,因为孩子老是半夜醒来大哭大闹、抱起来不断挣扎,哄也没用、吼也没用,只有等他哭累了才会继续入睡。后来排除生理上的不舒服,我俩分析,有可能是因为白天被鞭炮吓到,或者是被吼骂的回忆让他惊醒哭泣。


而孩子还有一种哭泣,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想以哭的方式让父母达到某种妥协的目的。比如,不做作业、看电视、吃零食、买玩具等等。


可见,孩子的无理取闹只是表象,是他们情绪的发泄,而隐藏在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没有被看到。


但有时即使知道孩子哭闹另有隐情,父母还是会无法忍受这种行为,而这背后却也隐藏着他们心酸的经历。


2013年9月9日,沈阳一名男子因同居女友离家出走,在独自抚养患病儿子时,受不了孩子一直哭闹,将其杀害。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不过生活中父母因为受不了孩子哭泣,呵斥打骂孩子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于我们自己在年幼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督导级心理咨询师刘颋颋说过,每个父母都曾经是孩子。孩子会长大,会带着成长留下的印迹成为父母。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创伤的代际传递,指抚养者在年幼时遭受伤害,在他们成为父母之后,被伤害的感受会被孩子的行为所激发,从而影响他们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童年不缺爱》中也提到,父母之所以接受不了孩子哭,是因为自己童年时曾经有过情绪不被接纳的经历,而这些经历让父母觉得哭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孩子的哭声激发了他们这些不好的回忆,让他们焦躁不安、心烦意乱,只想让孩子尽快停止哭泣。


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无法哄好哭闹的孩子,会让父母有挫败感,觉得自己无能。尤其是旁边还有人一直有指指点点,试图劝孩子不哭时,会感觉压力倍增。


我儿子2个月大时特别爱哭,无论我怎么都哄不好,实在是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吼他几句。这时候我婆婆就会指责我不该吼孩子,并试图接手。她的这种行为放大了我的失败感,让我更烦躁不安,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宁愿和孩子继续“死磕”,也不愿意放手。


在了解孩子为什么哭闹,父母为什么无法接受孩子哭闹的原因后,面对“孩子哭闹时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你是否也有些头绪了呢?


首先,父母要确保自己情绪稳定且充满能量,如果实在疲于应付,就让他好好哭一场吧。因为父母不可能时时都保持情绪的高涨,能量的充足。如果在很疲惫的时候,勉强自己去与哭闹的孩子沟通,很容易适得其反。同时,孩子的负面情绪没有完全释放时,他会寻找下一次契机,也是父母二次处理的机会。


其次,抱抱你的孩子,给他擦擦泪水。此外还可以说一些共情的话,比如拍拍他的背说“我知道,我知道,妈妈在这里”。这是我们向孩子表达爱与理解的方式,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就在这里。


再次,让孩子知道情绪和行为是两码事。作者的女儿在背课文时,因觉得太难而崩溃大哭,她的处理方法是一直陪伴,并不时提醒孩子要完成背诵任务,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清理内心的挫败情绪。最后,孩子情绪发泄完了,第二天醒来,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这时要向孩子传达一个态度,情绪可以被理解,但该做的事不能懈怠。


最后,不要与孩子去辩论具体事件的对错,而是先注意他们的感受。如书中所说,被负面情绪包围的孩子就好比溺水的人,这时应该先将他“救”起来,而不是教会他游泳。就像孩子在生气时会说讨厌妈妈,再也不要和谁谁玩一样,这时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会比说教更有用。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通过父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而作为父母,常常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比如告诉他们哭没有用,要独立和坚强。让他们在一次次呼唤中被忽略、被否定,一点点的丧失安全感,变得敏感、暴躁、脆弱。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所看见的,得到的爱也是一致的、稳定的,他们内心的安全感才会越来越足。


所以,在孩子哭闹时,先不要想着如何让他们停止哭泣,陪着他们给他们释放情绪的机会,反而能让下次哭泣的时间更短一些。


就像《童年不缺爱》中说的,孩子能被允许哭泣,同时在伤心时还有爸妈的陪伴,这大概是童年最幸福的事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半夜哭闹就让她哭可以吗(婴幼儿哭了能一直让她哭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