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怎么回事抽动症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出现不停挤眼、皱眉、清嗓子以及手足不由自主的快速运动时,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眼科、五官科、神经内科就诊,反复检查、治疗都没有效果,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故意捣蛋,给予严厉批评,结果是越说越厉害。其实是孩子得了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的、快速、反复、非节律性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音。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

运动性抽动:常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眨眼被认为是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抽动发作有加重与缓解相互交替的过程。抽动累及部位可以沿头面部、颈部、肩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顺序发展,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发声性抽动:发声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哼声、吼叫声、吭吭声、尖叫声等。

儿童抽动症发作时间持续数周至数月我们叫短暂性抽动障碍,超过一年以上叫慢性抽动障碍。大多数抽动症发生在2-15岁,男孩比女孩发病多。

抽动症是怎么发生的

小儿抽动症可能是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受惊吓,情感激动,忧伤,儿童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生活中经历不愉快的事件等。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家长对小孩管教过严、不良家庭环境等。

2、躯体疾病: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咽炎、眼睛结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而产生。水痘、各型脑炎、肝炎等各种感染后,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抽动的突然起病,因此本病又有伴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药源性因素:儿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或中枢兴奋剂者。

3、行为模仿:有些孩子对别人的眨眼、抽动鼻子、清嗓子等行为很有兴趣,反复模仿而逐渐行为固定下来。

4、遗传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要比没有者明显增高,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

抽动症有什么危害

孩子发生抽动症时,往往由于外表不雅观,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议论或讥笑。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家长的担心。其实轻度的抽动症是可以自然消失的,也不会留有后遗症,大可不必过于忧虑。对于严重的抽动症或慢性抽动症,则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出现多动、冲动、行为,有些孩子出现逃学及品行问题,甚至于形成人格障碍,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所以要及时治疗。

得了抽动症如何治疗

抽动症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首先要治疗躯体疾病,如对小儿沙眼、结膜炎、鼻炎、扁桃体炎等原发病。其次,家长要知道孩子出现的症状不是孩子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孩子,也不要总的为些唠唠叨叨,越说孩子越紧张,症状就越重。这个病不会使孩子变傻,也不会使孩子变为精神病。家长要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要给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适当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建议尽量不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电影或电视,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他极为反感的事情,如强迫练琴、超额的课外作业等等。当然,症状严重的孩子需医生帮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