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教育是怎么回事(天性教育四种性格)天性教育是怎么回事(天性教育四种性格)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天性教育是怎么回事(天性教育四种性格)

天性教育是怎么回事(天性教育四种性格)

近来在头条的文章中,发现很多类似“天性教育”有害论调。细读起来,有批判天性教育的孩子无规则、无感恩、无教养、无法无天的,也有批判天性教育的孩子是放养、是任由其发展成坏孩子的,也有批判天性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会好好学习的。

看的我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忍不住在此发声提问:各位老师,甚至还指代了什么清华教授,您们真的懂得什么是天性教育吗?

自以为是的答案,是会误导家长的,尤其,您的粉丝那么多,得带偏多少家长呢?

小编只是在心理学专业里学习了十几年,并不敢以“懂”儿童心理自居,然而对于天性教育,还是想多说几句。

天性教育,首先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发展心理学》所教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以下几点:

1、顺序性

2、阶段性、连续性

3、不均衡性

4、稳定性

5、个别差异性

小编以为,天性教育,一定是遵从这个发展规律,支持孩子从0岁到18岁的成长的。

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绝对不是天性教育,因为那与儿童成长的需求相悖。

天性教育,其次是跟随儿童心理成长脚步的

天性教育的实施,是在孩子需要情感包容的时候就给孩子情感支持;在孩子需要规则感约束的时候,就给以规则教育;在孩子需要确定自我的时候,允许他有自我的独立;在孩子需要内在力量的时候,给他最大的支持;在孩子需要同一性整合的时候,允许他有青春期的碰撞和迷茫……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父母的天性教育,都会支持到孩子心理成长的需求。绝不是任由其自生自灭,只管生养、不管教育的溺爱放纵或者冷漠式的教育方式。

天性教育,应该是帮助儿童积极正向成长的

实施天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跟随着孩子成长的脚步,以孩子自身为成长的个体,家长只提供帮助的方式。引导孩子从3岁之前规则感、自主性的发展,到6岁之前主动性的发展,再到12岁之前勤奋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有力量去适应他所在的:幼儿园、学校、兴趣班、商场、超市、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

家长提供帮助,既不替代孩子选择,也不压制孩子的行为,更不对孩子的成绩做过高期待,不把孩子变成分数的傀儡。

天性教育,应该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支持者

孩子是自由的、独立的,孩子愿意主动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家长只引导,不替代、不压制、不打击,提供最有力的帮助,支持孩子在成长中越来越独立自主,越来越积极正向,越来越有力量去面对他的世界。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渭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新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越来越好的适应他身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以至完全独立。

上面几位老师其实不是在讲教育,而是在讲危机教育,现代父母都有高焦虑,看到这样的危机教育会忙不迭地点头称是。然而,却会一脚踩入对孩子高期待、高压制的陷阱中,使得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厌学,一边被压制、一边要逆反。

诸位老师、家长朋友们:天性教育,才是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途径。

天性教育,是促使孩子自动积极成长、为自己事情负责的好方法。也是给家长节省心力带养孩子的好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天性教育是怎么回事(天性教育四种性格)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