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反贺是怎么回事(三王反贺的真相)三王反贺是怎么回事(三王反贺的真相)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三王反贺是怎么回事(三王反贺的真相)

三王反贺是怎么回事(三王反贺的真相)

1955年授衔时,许光达被授予了开国大将军衔,他是10名大将里年龄最小,资历最低,战功也是最低的大将。他被授予大将在当时存在的争议很大,论战功、资历、职位等,很多上将都要比他高,所以许光达曾几次提出让衔,毛主席称赞他:“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明天下杨”。

最终许光达享受的是上将的待遇(大将待遇行政四级,上将待遇行政五级),如果陈赓大将的书童还在,那么他是最有可能接替许光达成为大将的人选,争议也不会有那么多。


陈赓大将的书童

1925年正月,陈赓的书童效仿他离家出走前去投军,他随着部队参加了北伐,在武汉的时候竟然意外地碰到了少爷陈赓。

这位书童叫卢冬生,他比陈赓小五岁,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刚满七岁的时候就到陈赓家当了牧童。陈赓没有将他当成佣人看待,待他如自己亲弟弟一般,陈赓不忍他劳累放牛,而是将他作为了自己的书童,卢冬生也因此得以学习了一些文化。1916年,陈赓离家投军,第二年卢冬生就离开了陈家,离家陈家之后他过了8年牛马不如困苦生活。最终他受陈赓大哥的影响,知道要想改变这受苦的命运,只有参加革命。


陈赓和卢冬生相遇之后,陈赓给上级要了卢冬生当自己副官。南昌起义打响后,陈赓率部向广州进发,部队抵达会昌时发生了激战,两翼部队因为走错了路,导致陈赓率领一个营孤军奋战,陈赓在战斗中左腿受伤,是卢冬生忠心耿耿地不离陈赓左右将他救下。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卢冬生陪伴着陈赓辗转福建汀州、广东汕头、香港,再由香港安全地到了上海,这一路上两人历经凶险。


在上海的一天,周总理来到来到了陈赓的住处,陈赓夫妇作为卢冬生的入党介绍人,卢冬生光荣入党。陈赓奉命前往天津组建地下情报组织,他不忍耽误卢冬生,让卢冬生跟着贺龙和周逸群走了,卢冬生公开身份是贺龙的警卫员。


卢冬生在贺龙的部队中进步神速,从交通员一直干到了师长和师政治委员,成为红二军团的第四号人物,是湘鄂西苏区的先驱者之一。在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之后,他率部时而当前锋,时而担任后卫,时而攻坚,时而阻击,屡次担任重任,屡建奇功。

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红二军团及红二十八军等整编而成为八路军120师358旅,卢冬生被任命为旅长。这时的王明又重新回到了延安,贺龙力挺毛主席时出现了“三王反贺”的情况,贺龙被批军阀作风,作为原红二军团的第四号人物以及贺龙亲信的卢冬生也被批判为军阀作风。卢冬生为证清白,坚决不任358旅旅长,转到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和刘亚楼一起被党组织派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校学习。


1945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卢冬生和刘亚楼等一起回国,卢冬生被任命为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2月24日夜晚,卢冬生因事没有穿军装外出,在街上碰到了一个苏军正在抢劫,卢冬生用熟练的俄语质问这位苏联士兵并且制止了他,在卢冬生上车时,怕事的士兵从后面开了一枪,卢冬生殉职时年仅37岁。消息传来,陈赓泣不成声,贺龙悲痛不已,贺龙亲自为其写碑文。


卢冬生不死,将是冲击许光达的最佳人选

许光达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资历并不高,1932年前往苏联,1937年回国,1938年才参加工作。在授衔时,萧克曾是120师副师长,八路军另外两个师的副师长都是元帅,旅长大多也是大将,萧克仅仅只中了个上将状元。萧克论资历、战功、职位都高许光达不少,一野成立时张宗逊还是许光达顶头上司,王震的军功资历也比许光达高,甘泗淇,阎揆要、赵寿山等人还是许光达的顶头上司。

在授衔时,除了比战功、资历、职位之外,还要看各军团、军区、根据地等代表。


在红军的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大主力中,红一方面军元帅出了八个,大将七个;红二方面一个元帅贺龙,一个大将许光达;红四方面军元帅徐向前,大将徐海东和王树声。

萧克、王震、甘泗淇等人虽说长征之后是红二方面军的人,但其实他们最早是出身于红一方面军。在红军10个军团中,卢冬生是红二军团仅剩的4个党员之一(红二军团被撤销到重组时许光达不在列,许光达当时在苏联学习)。在授衔时,其他九个红军军团都有元帅或是多位大将代表,红二军团没有出太多战将,为了照顾红二方面和红二军团,出身红二军团的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许光达也必须是大将,因为他是红二方面以及红二军团的最佳代表,如果许光达没有被授予大将,那么红二方面军将无最佳大将人选,红二军团也无人。如果卢冬生还活着,军事能力不比许光达和刘亚楼低的卢冬生肯定会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发光彩,作为八路军时期358旅的旅长第一人选,解放初期东北地区的松江军区司令员,红二军团的代表,卢冬生比许光达更合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三王反贺是怎么回事(三王反贺的真相)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