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意思)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意思)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意思)

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意思)

息肉这块黏膜上长出来的小赘肉,平时看不见,体检一发现格外恐慌。其实,有的息肉并不需要切。


鼻息肉不怕恶变怕复发

鼻息肉有两大特点,很多医生形容切鼻息肉就像割韭菜,切除之后很容易复发;其次鼻息肉与过敏、哮喘等疾病往往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小的鼻息肉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当息肉慢慢长大,可能会阻塞鼻腔通道和鼻窦,并导致鼻窦感染和呼吸困难。

专家提示

广州华侨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涂博介绍,鼻息肉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当鼻或鼻窦的黏膜反复发炎并肿胀时,就会形成息肉。鼻息肉要积极治疗。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都不能一劳永逸,还要积极预防复发,定期复查。另外,还建议鼻息肉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来判断是否合并有过敏性鼻炎。

诊疗建议

如果流鼻涕或鼻塞超过3个月、出现鼻后滴漏、嗅觉和味觉丧失或减弱、头痛、面部压痛等情况,尽早到医院检查。

不是所有鼻息肉都要切除,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急性炎症引起的黏膜水肿、息肉样变应积极治疗药物治疗,暂不必手术;真菌性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鼻息肉,必须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发的鼻息肉需手术治疗,切除息肉,开放堵塞的鼻窦窦口,再加上术后的药物治疗。


胃息肉有些未必是坏事

体检查出胃息肉,全家都跟着一起担心,害怕会癌变,其实有种胃息肉,胃镜检查中发现后反而证明胃是比较安全的,就是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女性要多于男性。

专家提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玫指出,在胃内发现胃底腺息肉往往提示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幽门螺旋杆菌是国际公认的I类致癌物。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基本上不会得胃癌。胃底腺息肉与胃癌呈负相关。同时,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诊疗建议

推荐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大便潜血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腺息肉一般不必过度担心。对已发生出血、疑有或已有癌变的息肉以及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则不论息肉多少、类型、有蒂无蒂,一定要切除,此类息肉通常可在胃镜下切除。

对于40岁以下发现多个胃底腺息肉或病理提示存在异型增生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以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可能。


胆囊息肉有一部分是假性息肉

部分胆囊息肉是吃出来的,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与饮食高度相关。高胆固醇饮食(例如:肥肉、动物内脏等)或有脂肪肝的患者特别容易得此类型息肉。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能会有右上腹胀痛不适等。

专家提示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斌表示,约70%的疑似胆囊息肉为假性息肉,不具有恶变潜能。假性息肉并不是真的从胆囊壁上长出一块肉,多数是胆固醇结晶导致黏膜隆起,即胆固醇性息肉;此外还包括炎性假性息肉和部分局灶性腺肌症。而真性息肉则以腺瘤性、增生性为主要特点。

诊疗建议

较小的胆囊息肉以随访观察为主。大小稳定的小息肉无症状,只要定期做B超检查进行动态随访。有轻微症状考虑炎性假性息肉,可短期2~3周内给予利胆、消炎等治疗,3~6个月复查。


若出现息肉直径大于等于1厘米;病变快速增大怀疑恶变(每6个月增大大于3毫米以上)或伴明显症状;胆囊息肉小于1厘米但合并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壁增厚大于3毫米等,可行手术切除。


肠息肉一经发现最好切除

结直肠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恶变;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恶变几率则比较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率极高。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典型的癌前疾病。

专家提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胃肠肿瘤中心主任苏向前表示,不论是那种类型的肠息肉,一旦发现建议尽早切除。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如果持续刺激,甚至也有癌变风险。建议息肉切除前先取活检明确其具体性质,因部分息肉可能已发生癌变。一旦发生癌变,其切除方式和单纯息肉的切除方式是不一样的。

诊疗建议

有胃肠癌家族史、结直肠息肉病史、溃疡性结直肠炎、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的人群建议结肠镜筛查。单纯良性息肉且符合内镜下切除条件,及时切除。若息肉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或者活检病理发现癌变建议进行手术。

普通人群从50岁开始行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可过5~8年后再检查。高危人群需提前至40岁左右开始肠镜筛查,有息肉及时切除,一年后再复查肠镜,若正常可3~5年后再复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局灶性腺肌症是什么意思)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