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是什么原因引起(dic是什么原因引起的)dic是什么原因引起(dic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dic是什么原因引起(dic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dic是什么原因引起(dic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文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最近经治了两例危重的患者。两个患者的原发病不同,一例是胃部肿瘤切除术后,一例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共同点是术后因为胃肠道功能没有恢复需要长期的静脉营养支持。


两个患者先后出现高热(体温都达到39度以上)、寒战等败血症表现,随后化验指标提示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见化验单),血小板水平也急剧下降,凝血功能变差出血风险就会增加,马上开始配新鲜血浆准备输注。


正当准备齐全时,内科医生来了,听毕病情变化后,内科医生提出一个点:考虑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建议在输注凝血物质的同时也应该抗凝。


内科医生的话让外科医生很不解,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连连求问。下面就是他俩的对话。


“抗凝?那岂不是要增加出血的风险?”外科医生有点疑惑。


“DIC是一个病理过程,是一种能够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内科医生极具专家风范,娓娓回应道。


通过上面这件事,我们能看到:在医院中,尤其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某些特殊疾病状态,外科医生的认识还稍显欠缺,通过这两个病例的诊治过程以及对DIC重新认识后,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既可能出血又可能长血栓的疾病——DIC。


▲ 患者1的凝血化验指标


▲ 患者2的凝血化验指标



一、什么是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也称为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和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一出血综合征。


简单来说,就是致病因素活化了凝血,形成血栓,随着凝血因子不断消耗,溶解血栓的纤溶系统被激活,又会造成出血。



二、DIC临床表现有哪些?


DIC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 而这反映到各个器官上,可能是造成各个器官的功能障碍,表现为顽固性的休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诊断困难,个体间治疗差异大,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DIC在试验室检查上可以见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下降,D二聚体(D-Dimer)增加,这可以从文中提到的两位患者的凝血分析检测化验单中可以看到(见图1,2),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和盔状细胞。



三、DIC的诊断要注意什么?


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DIC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检测结果只反映这一过程的某一瞬间,而且临床状况会影响检测结果。


密切结合临床及检测指标的动态观察有助于DIC的诊断,因此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非常重要。


本期我们提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让患者朋友们对这个病症有个初步的了解,那么下期我们一起看下:引起DIC原因有哪些?DIC 该如何治疗?


作者:李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配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超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dic是什么原因引起(dic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