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部发胀是怎么回事(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是什么)十二指肠球部发胀是怎么回事(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是什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十二指肠球部发胀是怎么回事(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是什么)

十二指肠球部发胀是怎么回事(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是什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大家谈谈,胃凉、胃冷痛、呕清水的问题。

这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当下寒冷季节,患者的症状可能更加突出、明显。

闲言少叙,我给大家说一个简单的医案故事。大家边看边体会,看这里有没有你的影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陆,当时才29岁。

此人早在三年前就有胃疼的毛病,一直未曾彻底治愈。当时有医院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三年来,此人用过很多西药。中药里头的理中汤,也不知喝下了多少剂。效果,始终不理想。

后来,他决定还是看中医、喝汤药。

问诊期间,见患者脉象弦迟,舌苔白滑,大便软溏,整个人精神不振。中脘胃部总感觉发凉,隐隐作痛,有发胀的感觉。一旦疼得厉害了,此人还会口吐清水。

医家经过权衡以后,给开了一张方子。这方子,不复杂,但是有意义。

茯苓24克,肉桂9克,焦白术、炒扁豆各12克,法半夏、陈皮、甘草各6克,儿茶(研末冲服)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之后,就感觉中脘部位的冷感大大减轻,食欲开始增加,白滑苔也往下退了。

这个时候,肉桂的用量减半,继续服用7剂。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

最后,医家用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患者的感觉好了,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三个月后,此人进行复查,发现溃疡消失。而且, 随访一年,患者病情未曾复发。

这是1987年,于《辽宁中医杂志》上刊发的验案。

我想说说这里的道理。

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寒湿水饮,困阻脾胃。

为啥这么说?你看,此人胃脘部总是发凉,这是不是有寒?他舌苔白滑,这是不是有水湿?大便溏薄,这是不是脾胃阳虚,运化失常?他总是向上反清水,是不是说明胃中有水饮?

当然是了。

脉弦,主痰饮。脉迟,主寒。

可见,寒湿水饮,困阻脾胃,就是这个患者的基本状态。这一点,没啥好研究的。

问题是,寒湿水饮,是怎么困阻在患者脾胃的呢?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一方面,可能是源于患者脾阳素虚,先天资质较差。另一方面,可能是水湿困阻脾胃日久,伤了脾阳。

而阳气,作为化散水湿的动力,一旦虚弱、被伤,后果就是无力抗邪,寒湿水饮越聚越多,彻底压制了阳气,这就导致寒湿水饮顽固地盘踞在患者的中焦。

从这个角度看,要想改善患者的问题,就必须温补中焦脾胃的阳气。这就好比地上有一滩污水。夜里,它一定不会化散。只有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它才能慢慢被蒸发掉。

现在,我们看看,当时的医家是怎么用方的。但见——

茯苓24克,肉桂9克,焦白术、炒扁豆各12克,法半夏、陈皮、甘草各6克,儿茶(研末冲服)3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苓桂术甘汤和二陈汤的合方。简单理解一下,茯苓、肉桂、白术、甘草,是一组药。其中的肉桂温补脾肾之阳,解决患者阳虚的基本问题。白术,苦温燥湿,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这味药,善于健脾和中。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这是另外一组药。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化痰,两者配合,还可以行气。

相对而言,第一组药,偏重于温阳利水除湿。第二组药,就是在化解湿痰。

在这个基础上,配扁豆健脾,配儿茶止痛。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很简单。

今天把这个简单的小医案,给大家讲一讲,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在寒冷季节,如果反复出现胃中冷痛、吐清水、食欲不振、便溏爱拉稀等现象,一定要警惕,是不是脾胃阳虚,寒湿水饮困阻中焦。消化道溃疡病的患者,容易这样。这个时候怎么办?要去看中医。根据你的舌脉,来最后确定问题所在。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像苓桂术甘汤和二陈汤的加减配合,就十分好用。临证,看患者阳虚问题是否足够明显。若确实明显,桂枝就得换肉桂了。

其次,我们务必要知道,阳气才是化解寒湿水饮最好的药。我们要想让体内少一点湿气,就务必多一点阳气。伤阳的事情,不要干。尤其是脾胃阳气,更是伤不得。所以说,冷饮、冷面、凉食,所有跟寒沾边的东西,理论上,都不应该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不碰凉,不贪凉的好习惯,那他将来的身体,很有可能是健壮的。那将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十二指肠球部发胀是怎么回事(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是什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