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耳鸣是什么原因(中医怎么治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中医治耳鸣是什么原因(中医怎么治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中医治耳鸣是什么原因(中医怎么治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治耳鸣是什么原因(中医怎么治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你是否有这种经历:


一静下来,脑子里就嗡嗡作响,时刻不得安宁?甚至听不清别人说话?有时还会感觉天旋地转,身体感觉无比的虚弱?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很多人认为耳鸣耳聋就是肾出了问题,于是一味的补肾,却怎么也不‍‍‍见好。去医院诊断发现是神经性耳聋,于是渐渐放弃了希望。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神经性耳聋,也是有治愈的希望,关键治疗方向要对。

本期,固生堂中医邀请丁玉宝医生,介绍他治疗耳鸣耳聋的案例和经验。



医案举例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


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见,二者的病因和治疗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先来看2个案例。


>>>>

医案举例1


患者,女,25岁

主诉:耳鸣1周。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数分钟则止,随后开始出现左耳鸣,伴听力下降,几天后右耳出现少许耳鸣,口干,腰痛,少许气短乏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双寸弱,左关微浮弱,右关尺微浮弦。

诊断:气虚水饮

治法:益气利水

处方:党参,黄芪,泽泻,白术,茯苓,猪苓,桂枝。5剂,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3日后随访,耳鸣消失。



>>>>

医案举例2


患者,女,85岁;


主诉:间断耳鸣1年余,加重伴眩晕3天。患者1年余前开始间断耳鸣发作,3天前耳鸣加重,伴听力下降,头晕,天旋地转,改变体位容易诱发眩晕。纳可,眠差,大便3日未解。舌两边郁红,苔白腻,左脉浮弦,右脉浮弦滑弱。

诊断:阴虚阳亢兼水饮上犯

治法:滋阴潜阳,利水化饮

处方:熟地、枸杞、牛膝、山萸肉、天麻、石决明、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泽泻。5剂,配合针灸3次,头晕耳鸣俱减,后以此方加减继服10余剂而愈。



中医怎么认识耳鸣耳聋?



人是一个整体,各系统都相互关联而互相影响,所以中医看来任何一个局部的疾病,都不一定只是局部发生了问题,很多疾病看似在此,而根源却在于彼。


如果只盯着局部看,就很有可能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正如一个咳嗽,也不单纯是肺的问题,《黄帝内经》中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耳鸣耳聋也是如此,并不单纯是耳局部的问题,或者就是肾的问题,很多其他方面也会引起耳鸣耳聋,如果只盯着补肾,那是很难治好这个病的。


中医对耳鸣耳聋的分型大致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证主要为气血不充,导致耳窍失养,形成耳鸣耳聋;实证主要是气血瘀滞,耳窍受阻,引起耳鸣耳聋。具体分型如下:


01虚症


1肝肾不足


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宜补肾益精,潜阳肃窍。方用耳聋左慈丸加减。



2脾虚清阳不升


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


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加减。


02实证


1风热侵袭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


2肝胆火盛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水饮上泛

此型患者往往素有脾虚停饮,常因多食生冷瓜果,导致水饮不化,上犯清窍,导致耳鸣耳聋,且常伴有眩晕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西医多诊断为梅尼埃病或耳石症。舌淡,苔薄白,有齿印,脉弦缓。


治以温化水饮,方用五苓散或苓桂术甘汤加减。


4痰阻清窍

症见耳如蝉鸣,听力下降,头昏沉重,胸闷脘痞,咳嗽痰多,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以化痰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减。


5瘀阻耳窍

可因头耳部外伤或者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引起。伴有头部刺痛,痛有定处。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中医治耳鸣是什么原因(中医怎么治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