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岁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四十多岁月经量多正常吗?)四十二岁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四十多岁月经量多正常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四十二岁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四十多岁月经量多正常吗?)

四十二岁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四十多岁月经量多正常吗?)



在我们读古书时,就会发现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医书上写:月经量多,某某汤主之,然后各种分析,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月经量多,是怎么诊断出来的?


当病人告诉医生,她的月经量多,在病人的认知里,确实容易认为是病,但是在医者的认识里,这个不一定是病。为何?因为在医书中并没有告诉医者,如何去量化月经量多,月经量要有多少才算是多?


为什么医书不告诉医者?一是这些在当时都是师徒口口相传,作为常识性的存在,不必写进书里。二是那时的中医传承除了师带徒以外还兼有家族传承,因此这个可以这样解读:在某某情况下的月经量多,某某汤主之,而这个某某情况下自然就被子女徒弟们给藏起来了


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坏处?这导致了一个问题的产生,就是病人说自己有什么症状,医生就治什么症状,所以现在有些医生认为病人告诉自己月经量多,那就按照月经量多来治。后世医者为了打破这种垄断性,才开始开创了辨证论治的思维体系与法门。


基本上,在行医过程中,靠问诊的多数医生,在开始的一个时间段内,都会存在这样一个逻辑:月经量多,主要是有热,要用某某汤加减。(这种逻辑是后世医书灌输的,而非思考得来)在这种逻辑引导下,只需要病人说出月经量多,那就想到有热,想到某某汤。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高血压一定有血压升高的表现,但是血压升高的表现就一定是高血压么?(教材只能写前半句,后半句无法当做教材来写。因为一切皆有可能,那就学不会了。)


因此如何去分析,询问并探查到这个某某情况就需要很多方面的功夫。


接着说月经量多。



当病人告诉者,她的月经量多之后,应该怎么去分析这个问题?

病人是如何去量化这个月经量多的?通过病人的量化方法,结合自身专业技术,判断这个月经量多是怎么一回事?寻找到具体原因后,给出恰当的指导建议。


病人是如何量化月经的?在教科书中,对月经量化的方法是有一个指标的,现代中医询问病人月经量多是询问上一次用了多少卫生巾,这一次用了多少卫生巾,通过差价来判断是否量多了。但是谁没事会去记上次用了多少卫生巾,这次用了多少卫生巾?。而在古代,那时候没有卫生巾,人家是如何判断月经量多的?这个其实就是读古书的方法,也是学诊断的方法。


从这个角度上讲,你就会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时代,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何说古方不能治新病,这就是为何很多时候明明跟书上的症状一样,为啥就没效果的原因。


接着往下说。


月经量多的量化标准,通过卫生巾使用的多少的差值来量化,实际上也是从病人对比的角度来进行的,而不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进行。也就是说,人生病都通过对比来完成的,这种对比的方法,叫做阴阳消长。如以前未曾头痛,现在有了头痛,就是病了,头疼没有了,就是病愈了。


实际上,我们现在接触到的逻辑,都是这样一种逻辑。这种逻辑从理论上是正确的,从实践上这种逻辑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那这个月经量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古人是怎么看待这个月经量多及其量化标准的?


其实就是看人,女性从14岁到28岁,身体是发育阶段,气血充足,此时的月经量一次比一次多都可以当做正常现象,当然还得询问是否有伴随症状。


从28岁42岁,身体相对平稳,这个时候月经量相对稳定,或有一定的下滑,这个时候月经量多就得仔细观察、询问、分析,可能是病,可能不是病。


42到49岁这个阶段,正常的规律是月经量一次比一次减少,如果此时月经量多,反而是病,甚至引起其它疾病。


如果49岁到56岁甚至以后月经量多,也需要好好询问,有些人是遗传,而不能当做病来治。


因此,大家看明白了没?问诊其实要结合的是人体本身生老病死的变化规律,而后世的医书基本就只剩下讲病了。


#大家健康超能团# #中医来了# @大家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四十二岁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四十多岁月经量多正常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