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越行为是什么原因外越行为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外越行为是什么原因

外越行为是什么原因()

《朱子语类》中记载了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和其弟子的学生潘柄的一段对话:“问:‘敬何以用工?’曰:‘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潘柄问朱熹如何在“敬”上下功夫。朱熹回答说:在内,要做到不妄思,也就是不要有荒谬的、不合理的、非分的想法;在外,要做到不妄动,也就是不能有荒谬的、不合理的、非分的行动。

从现实来看,少数党员干部内有妄思,守不住内心,破不了“心中贼”,没有管住侥幸之心,贪与占的欲望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野蛮生长,言行举止“越界”“偏轨”,拒腐防变防线失守;没有管住攀比之心,在攀比落差中心理失衡,无视纪法红线……诸如此类内有妄思的苗头,如不及时剪除思想上的杂草,打消荒谬不合理的想法,终将外有妄动难自拔,肆意妄为,逐步走向腐败深渊。

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坚持修身正己,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权力观,切实管住妄思之念,各种歪风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进而侵蚀肌体心灵,为官从政之路必然偏离航向、迷失方向。唯有牢牢守住内心的那份静气,守住廉洁底线,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方能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确保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不为私情所扰,为官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明代理学家薛瑄把廉洁分为三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意思是,明白事理,就不会任意获取礼物,这是上乘境界;珍惜名誉,就不会随意获取钱物,次之;害怕法律制裁,就不敢轻易获取财物,则是下乘。“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的三种境界,警示了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以廉洁文化润心固本,做到见理明而不妄取,自觉堵住妄思的“口子”,让“外无妄动”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行为自觉。

涵养“外无妄动”的行动自觉,关键在于筑牢“内无妄思”之基。党员干部要勤掸“思想尘”,自觉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官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做一个品格高尚、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心无杂念,恪守为官正道,弘扬廉洁正气;常破“心中贼”,任何时候都保持慎独、慎微、慎初的定力,保持自律、自警、自省的思想自觉,树牢规矩意识,强化自我约束,做到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自觉做到“外无妄动”,贵在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常怀律己之心。党员干部要敬畏纪法,认清可取与不可取、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边界,始终以纪法为尺画方圆,按规矩办事不妄动,不越雷池半步。要敬畏权力,坚持规范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不滥用手中权力,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有序运行,以敬畏之心止住妄动之行,做一个两袖清风、一生清廉的人民公仆。

编辑:何森

【来源:广西纪检网_要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外越行为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