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干多饮多尿是怎么回事(口干,多饮多尿)口不干多饮多尿是怎么回事(口干,多饮多尿)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口不干多饮多尿是怎么回事(口干,多饮多尿)

口不干多饮多尿是怎么回事(口干,多饮多尿)

一想到厕所就想排尿,憋都憋不住,排尿时还伴着灼热、刺痛,没一会又想再去,总觉得没有排干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不是感冒,而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时的尴尬与痛苦,实在让人“有口难言”。今天我们就请王茂强医生来为尿路感染的患者支支招,怎么快速告别它~

急性尿路感染多因湿热下注

治疗尿路感染,中医的疗效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急性尿路感染,往往六七付中药就能解决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发烫等这些问题。

4天前我老家的一个患者打电话找我开中药吃,说最近15天出现小便淋漓涩痛,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频繁地上厕所,每次尿急的时候必须要上厕所,解裤子的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尿裤子,而且每次只能排出来一点点,最为严重的是每次排小便都要忍受尿道剧烈的疼痛伴灼热感。这种情况已经持续15天了,且越来越加重。

去了医院,西医给他做了B超说是前列腺增生,也做了尿检,白细胞、红细胞均增高,最近十几天一直是吃西药及输液治疗,但是连续治疗半个月也没见好转,这才想起了中医,于是就给我打电话想吃点中药试试。

我问患者口干口渴口苦便干有吗?患者说大便正常,口干渴但是不想喝水。问他最近有没有受过碰撞或外伤,患者说没有。又问小便里面是否有血?小便是什么颜色的?回答有时黄色,有时混浊,无血。问午后夜间是否发烧?患者说自己没感觉,他老婆说他发烧。

无盗汗及五心烦热,无畏寒怕冷及恶心呕吐,无小腹胀痛,饮食睡觉正常。

让其微信发来舌头照片:舌质红,舌苔腻,因电话看病,未能拿脉。

我考虑是湿热下注膀胱,影响膀胱气化。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湿热之邪自高而下,无孔不入,流入膀胱尿道,影响膀胱气化,遂致尿液难以排出,形成尿潴留,尿液刺激膀胱所以总想排尿;又因湿热下注灼伤尿道所以排尿时尿道涩痛难忍,其实就是尿道发炎了——尿道肌肉发炎了,小便一通过自然就痛,一痛就会引起尿道收缩,所以排不出来。

又因为废水代谢不走,组织细胞缺水,所以他口干口渴但是又不想喝,其实把废水一利下来,新的水能供应细胞自然就不渴了;再加点清热解毒的中药消消炎,尿道没炎症就不痛了,因为水液代谢不利,所以舌苔腻,通过化验单看有出血和炎症感染,这都是因为热毒灼伤膀胱血络所致。

给患者开了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里头的经方"猪苓汤",但总是不太自信,觉得药味太少了,所以我就把经方猪苓汤和时方八正散合起来用,因为大便不干,所以去了大黄。加金银花是消炎的,加白茅根是凉血止血的且止渴和利小便。把茯苓改成土茯苓是因为土茯苓在利小便的同时还擅长消尿道炎症,阿胶也是用来止血的且防止利小便太猛伤阴。

开了三剂药,患者吃完一剂后症状消失一大半,小便比较多;吃完2剂后小便完全正常了,没有任何不适,且能一次性把尿全部尿完,尿道涩痛消失口干口渴等均消失。

所以我的感受是中医真的是很快啊,尤其是治疗急性病,老百姓都以为中医是慢郎中,其实治疗很多急性病,比如急性感冒高烧、咳嗽、胃痛、扭伤等,中医也是很有优势啊。

慢性尿路感染多气阴两虚夹杂湿热

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盂肾炎等均属中医劳淋范畴。其特点是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多因过度劳累而诱发,有的因性生活频繁而发作,也有因感冒发作。

近年来各种抗生素被广泛应用,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往往见效于一时,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极高。部分患者已经完全产生耐药性,各种药物均无效。此类患者,其反复发作之本质则是由于脾肾亏损,气阴两虚所致。

如果不扶助人体自身正气,而一味去杀菌消炎,则会进一步损害病人正气,使其体质更虚,发作更为频繁。

我记得当年在读研究生时,我的一个博士朋友就是主修肾病专业,他当时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用他导师自创的药方治疗反复尿路感染,有效率能达到97.6%,治愈率能达到80%以上。

当时我经常和他一起在病房收集病人,发现一大部分慢性尿路感染病人80%以上都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夹杂湿热"这一体质,比如病人尿路感染发作时往往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道发烫、小便颜色变红变深、小腹坠胀作痛,常常因为过度劳累而诱发,尿常规往往显示白细胞、红细胞、菌落、尿蛋白、大肠杆菌均异常。

这是明显湿热下注表现,治疗一定要用滑石、车前子、土茯苓等清利湿热;但病人往往还伴随有一派气虚表现,比如疲惫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困倦、面色萎黄、小腹坠胀,又伴有肾阴虚表现如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烫、失眠心烦、腰酸耳鸣目涩、低烧等,治疗既要用黄芪、党参、山药补气,又要用知母、山萸肉、麦冬养阴。

加之患者往往炎症也比较重,尿中菌落长期无法转阴,治疗又要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芙蓉叶等消炎杀菌,只有这样标本同治,扶正与祛邪并施,才能达到治愈。近年来,我吸取前辈经验,结合自己临床所悟,亦治愈了大量反复尿路感染病患,现举例如下:

医案举例

臧某,女,56岁。

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常常因过度劳累或受风受凉诱发,发作时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下肢轻度水肿,腰痛,尿道灼热感,严重时尿血。

化验尿蛋白(+),白细胞(+++),透明管型(+),尿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生长,菌落均>105/ml,对各种抗生素均耐药。

除尿路感染症状外,患者还伴随气短乏力,疲惫困倦,冷热交替,口苦恶心,腰膝酸软无力,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热,舌苔少。

证属:气阴两虚,湿热下注

治疗:益气养阴,去除湿热

处方:车前子、滑石、生蒲黄、白茅根、党参、生黄芪、山药、麦冬、川牛膝、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柴胡、黄芩

用药一周,尿频、尿急、尿痛、尿发热均消失,其它不适症状减轻,复查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全部转阴,后连续治疗2个月,再以补中益气丸和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三个月,体质大胜从前,之后随访2年未见再复发,临床治愈。

乳糜尿多脾肾两虚湿热夹瘀

乳糜尿属于中医所讲的膏淋范畴,其典型表现是小便颜色白而浑浊,似牛奶、米汤,尿道口常有粘稠分泌物堵塞,常常因劳累或饮食不当而诱发。

急性发作时往往伴随有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发烫等;慢性复发者尿尿时可无异常感觉,仅小便颜色白浊,病人往往伴随神疲乏力、面色黄、大便不成型、胃口不佳等脾虚表现,又有腰酸腰痛、尿频、性功能弱等肾虚表现。

患者小便出现白色浑浊状主要是由于人体精微物质不能储藏于脏腑,下注尿中所致。

中医讲"脾主升清";"肾主蒸腾气化,升清降浊",我们吃到胃里的食物会被脾胃消化,其中一部分比较有营养的物质中医称之为"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从食物中游离出来后主要靠脾的升清作用往上升,如果脾气虚损,则无法升清,那么精微物质就会下流到尿液中和尿液混合起来,故而小便颜色会变白。

同理,肾在下面发挥其第二道升清降浊作用,如果肾虚了,这些流到下面的精微物质就无法被肾脏升上去,也会下流到尿液中形成白色浑浊的小便,肾不能降浊,一些尿酸,尿蛋白等也会下降到尿液中。

所以脾肾亏损是乳糜尿发病的根本,如果医家治疗不顾及脾肾亏损这个根本,不明白这个道理,则治疗自然是无效的。但临床上很多医家也看到了脾肾亏损这个根本,治疗也知道要补益脾肾,但为何却是久治无效?

其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久病夹淤,治疗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淤药物方可取得佳效。

医案举例

2017年,一男性病人拿着一摞厚厚的处方单来我门诊上,希望我能治疗一下他的顽固性乳糜尿。

他说每次一劳累或情绪激动或吃辣熬夜后均可诱发,发作时尿液呈现乳白色,伴随尿频尿急尿痛,每天疲惫乏力,困倦嗜睡,还伴随明显早泄。

我看前医处方是以"萆薢分清饮"加减,用药有益智仁、桑螵蛸、萆薢、石菖蒲、山药、熟地黄、山萸肉、生黄芪、生白术、党参、车前子、土茯苓、苦参、滑石等,也是从清利湿热,补脾益肾入手治疗,选方用药均无误,为何无效?

就是因为缺少活血化瘀药物,我在前面医家用药基础上加了川牛膝、乳香、王不留行、当归四味药,患者一周后复诊说喝了三天小便颜色就清澈了,排尿也无异常,后以此方加减调理2个月,彻底治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口不干多饮多尿是怎么回事(口干,多饮多尿)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