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线和耳后痒是怎么回事(耳朵旁的发际线痒)发际线和耳后痒是怎么回事(耳朵旁的发际线痒)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发际线和耳后痒是怎么回事(耳朵旁的发际线痒)

发际线和耳后痒是怎么回事(耳朵旁的发际线痒)

若说当下年轻人一代最为显著的六大特征,可以两句话概括——菊花枸杞保温杯,头屑脱发地中海。

前段时间菊花枸杞保温杯一下子冲上热搜,未过多久,年轻人植发的话题也在小范围内火了一把。

很多正值大好时光的年轻人洗完澡一照镜子,那可真是非常心酸,不禁要摸着胸膛痛心疾首地问上一句,"我怎么就秃了?"

年轻人发际线不断后移乃至给锃亮的额头留下宽敞的空地,最终形成地中海现象,其实在如今早已不是新鲜事,甚至很多人在早期就会有这样的征兆出现。就像以前歌唱发如雪,现在无奈屑如雪,头皮痒,地中海。

总是头皮痒,头皮屑多,脱发断发,你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如今有过相关就医经验的人多少都有些了解,头皮屑太多,很有可能是脂溢性皮炎造成的、但在以前,脂溢性皮炎和头皮屑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发病机制,直到目前才被学者们公认为二者是同一系列疾病,只是严重程度不同,一般的头皮屑现象被称为轻型脂溢性皮炎。

那么为什么头皮上会出现脂溢性皮炎呢?

这里我们要理清一个现象,那就是脂溢性皮炎并不只发病于头皮,根据它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发现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而头皮恰恰是皮脂腺丰富之处。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非炎症性仅仅表现为头皮轻重不等的头皮屑,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0%。炎症性脂溢性皮炎则表现为典型红斑和油腻皮屑,且伴有轻度瘙痒。

在这里我们要留意,人体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不止是头部,还有面部,胸部,下肢等。炎症性脂溢性皮炎在这些部位一样会发病。

面部的炎症性脂溢性皮炎常发作于眉弓、眼睑缘、鼻唇沟及胡须区域,常拓展至发际边缘及耳后,表现为红斑和油腻性脂痂。

胸部发病常为簇集性,刚开始是小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融合成斑片,也可见弧形皮损,外观类似花瓣,也称花瓣样脂溢性皮炎。

当下针对脂溢性皮炎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旧还无完全统一的看法,但当下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双方综合的复杂性机制,常与马色拉菌、皮脂腺分泌增多、免疫反应、表皮屏障破坏和体外因素有关。

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的种类是有多种多样的,其中学者针对马拉色菌和脂溢性皮炎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限制马拉色菌和球形马拉色菌是引起脂溢性皮炎的优势细菌。

马拉色菌本质上是一种亲脂性厚壁孢子菌,缺乏糖基水解酶,无法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来满足自身生长要求。

之后试验发现,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性马拉色菌能够编码分泌多种脂酶,直接能够通过分解皮脂腺产生的皮脂而在人体皮肤上繁殖。同时,马拉色菌还能够引起角质细胞异常分化、角质层异常、角化不全等现象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其代谢产物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从而延长炎症反应。

皮脂腺分泌增多

通过前文介绍我们可以得知,脂溢性皮炎主要活跃于皮脂腺集中的地带,而且经过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的好发年龄与皮脂腺分泌的活跃年龄想吻合,因此学者们极为重视脂溢性皮炎和皮脂腺分泌之间的关系。

随后人们通过研究证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最初为三酰甘油和脂类,这些物质被马拉色菌进一步分解,进一步增长菌体生长和炎症反应。

免疫因素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和免疫因素极可能有很大关联,有学者指出,在带有HIV病毒的感染者当中,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在30%到80%左右,最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有关。

表皮屏障破坏

角质层是防止微生物、毒性物质、氧化剂和紫外线等致病因子入侵的一道屏障。现如今经过研究证实,脂溢性皮炎患者均存在角质层屏障功能的不同程度的破坏。

脂溢性皮炎的患者的角质层屏障的破坏会使得患者对局部刺激发生高敏感性。有头皮屑的个体更容易对局部使用的油酸产生反应,出现更多的头皮屑。而屏障的破坏使得头皮屑患者更易受到微生物和毒素的影响,更进一步破坏屏障。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谈及的原因外,脂溢性皮炎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比如说患有神经系统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脂溢性皮炎;精神压力大的会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严重的锌缺乏如肠病性肢端皮炎可引起脂溢性皮炎样皮损。

针对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外敷的药膏如他克莫司乳膏,硫磺膏等,内服的维生素B6,,B2等都被证实有一定疗效,但如果想要彻底治愈,还需要切实的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切忌不可自己胡乱用药哦。

#清风计划##健康真相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发际线和耳后痒是怎么回事(耳朵旁的发际线痒)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