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术中心率低是怎么回事(全麻手术中心率突然降低)全麻手术中心率低是怎么回事(全麻手术中心率突然降低)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全麻手术中心率低是怎么回事(全麻手术中心率突然降低)

全麻手术中心率低是怎么回事(全麻手术中心率突然降低)


袁红斌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麻醉科主任

重要观点

1. 熟悉麻醉质控调整,加强麻醉质控管理。

2. 主治医生及以上必须牢记麻醉质控指标,不断更新麻醉进展,熟悉麻醉指南与专家共识,减少麻醉质控数据的差异性,确保麻醉质控的顺利开展。

3. 麻醉质控的顺利开展与持续改进,必然会带来围术期医疗模式的转变, 同时使麻醉医生走出手术室,向围术期医生转型,成长为围术期医疗的管理者。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解读

2020年,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制定《麻醉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2020年修订试行版),该版本是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细化,由原来的17项质控指标增加到40项质控指标,从生命体征类指标(10项)、麻醉科结构管理指标(15项)、麻醉过程管理指标(6项)、麻醉科并发症指标(9项)四个方面来控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

一、生命体征类指标

指标1: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

指标2: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

指标3:非计划二次气道插管率

指标4:术中体温监测率

指标5: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

指标6: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入室低体温发生率

指标7:术中主动保温率

指标8:麻醉科术后镇痛率

指标9:术后镇痛随访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

指标10:椎管内分娩镇痛应用率

二、麻醉科结构管理指标

指标1: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医师数量比

指标2:麻醉科与手术科室主治及以上医师数量比

指标3:麻醉科医护比

指标4:麻醉科人均年麻醉例次

指标5:手术室外麻醉占比

指标6:日间手术麻醉占比

指标7:麻醉科门诊工作开展情况

指标8:PACU工作开展情况

指标9: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工作开展情况

指标10: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指标11:急诊手术麻醉占比

指标12:各类麻醉方式占比

指标13:麻醉科电子病例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

指标14:麻醉科药品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

指标15:麻醉科院内感染控制体系建设情况

三、麻醉过程管理指标

指标1: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指标2: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

指标3:入室后手术麻醉取消率

指标4: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指标5:非计划转入ICU率

指标6: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四、麻醉科并发症指标

指标1: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病死率

指标2: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麻醉直接相关病死率

指标3: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

指标4:区域阻滞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指标5: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指标6: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指标7: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指标8: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

指标9:术中牙齿损伤发生率

加强术前评估与优化

由于开设术前麻醉门诊的医疗机构较少,术前评估和优化一直是麻醉科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建议三甲医院开设术前麻醉门诊,从而加强术前评估和优化,确保患者术前状况最佳化,从而优化医疗流程和促进患者康复。

ASA身体状况分级(评估标准一致化)

术前状况最佳化

推广指南指导医疗

推广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临床应用

(1)同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尽量趋于一致。

(2)保证麻醉质量,减少人为的并发症。

(3)有助于麻醉质控大数据的收集与利用。

(4)有助于麻醉质控的持续改进。

麻醉质控的持续改进

从麻醉医生到围术期医生

麻醉医生是天然的围术期医生,因为麻醉医生精通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和PACU管理、重症治疗和疼痛治疗,麻醉医生具备围术期医疗所需的全部知识、技术和经验。但我们真的胜任围术期管理者的角色吗?外科医生凭什么相信你?每天在手术室内完成几例外科手术的麻醉是远远不够的。

麻醉医生需要重视麻醉质控工作,特别是麻醉质控的流程和管理,因为加强麻醉质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对流程的优化和管理的问题。

如何优化流程,持续改进麻醉质控?

要做好麻醉质控工作,需要遵循Lean Six Sigma原则,加强围术期麻醉质控,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质量控制。


围术期医学论坛(zhwsyxlt)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全麻手术中心率低是怎么回事(全麻手术中心率突然降低)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