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醒就找奶奶是怎么回事(宝宝突然找奶奶睡)宝宝睡醒就找奶奶是怎么回事(宝宝突然找奶奶睡)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宝宝睡醒就找奶奶是怎么回事(宝宝突然找奶奶睡)

宝宝睡醒就找奶奶是怎么回事(宝宝突然找奶奶睡)

一年一度又重阳,今天(10月14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是唤起我们孝敬父母、敬爱老人的日子。

含饴弄孙,是中国老人的普遍生活状态,有80%以上的退休老人都在参与第三代的养育。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有近80%是由祖辈带孙辈,但是有90%的父辈与祖辈教养意见不一致,并且在自理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出现矛盾的频率最高。

隔代教养过程中,有老人享受了天伦之乐,也有老人家庭矛盾争端不断。

而做了15年外公、77岁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原主任乐善耀,却成为了一个隔代教养的研究者,他出了三本书、举办讲座无数,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答疑解惑。

重阳节之际,第一教育小编采访了乐老师,他分享了自己的“外公心法”。

15年前,乐老师的小外孙呱呱落地,他的独生女儿向乐老师老两口发出了呼唤,乐老师和老伴从一个小家庭走进了女儿的大家庭。乐老师给这15年来的外公经历总结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帮手,第二阶段开始松手,第三阶段彻底放手。”

第一阶段是小外孙出生到幼儿园阶段,乐老师和老伴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当帮手,为女儿、女婿解决后顾之忧。

第二阶段是小外孙小学阶段,乐老师老俩口慢慢学会松手,让女儿女婿逐步在实践当中学会怎样做爸妈,怎样独立生活。

第三阶段是小外孙进入初中,乐老师和老伴彻底放手,关掉了“老饭店”,女儿逐渐学会烧菜做饭,一家三口开始独立生活。

要问乐老师当祖辈这15年来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两点:

1、成为了小外孙最受欢迎的玩伴,让小外孙在玩耍中快乐成长,保护了孩子的童心和天性;

2、没有把女儿当大宝,小外孙当二宝,让女儿逐渐学会独立,慢慢将自己小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

作为一位家庭教育的老专家,乐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隔代教养中易出现的六大问题:祖辈爸妈化、把宝贝当宠物、角色定位不清、教育观念不对、教育责任越位、给孩子当“防空洞”。

问题一:爷爷爸爸、奶奶妈妈?NO!

乐老师碰到这样一个家庭:

这个家庭里的宝贝刚进幼儿园,完全托管给奶奶,除去白天靠老人照管三餐日常外,晚上也是跟奶奶睡在一起,孩子的爸爸妈妈仅是偶尔来奶奶家探望。

一个星期天,孩子妈妈决定把孩子带回家,奶奶很高兴,想着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不成想,当晚半夜12点,奶奶家的电话铃响起,孩子妈妈半夜求援,因为孩子醒来找不到奶奶不肯睡觉、大哭大闹。奶奶只能半夜乘坐出租车赶往儿子儿媳家“救火”。

这就是祖辈教养中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孩子的父母不到位,祖辈越位成了“爷爷爸爸”“奶奶妈妈”。孩子跟祖辈之间的祖孙关系,已经成为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亲子关系的一种障碍。

亲子教育是其他人所不可能代替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要以亲子教育为主,隔代养育为辅。孩子爸妈为主角、以祖辈为配角的这样教育模式,才是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乐老师外孙很小的时候,乐老师就跟她的女儿划清了一条责任担当的分界线,也是生活空间的分界线,更是时间节点的分界线。

比如:每天早上女儿女婿上班以后,在下班之前这个时间段,小外孙的吃喝拉撒的主要都由乐老师和老伴负责;

晚上7:00以后,女儿女婿回到家,一直到第二天他们上班之前,主要的照管责任由孩子爸爸妈妈承担;

双休日,无特殊情况,小外孙的生活也全权由孩子父母负责。

问题二:把宝贝当“宠物”!NO!

乐老师经常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课,他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的小朋友中午在幼儿园都可以自己吃饭,但晚上回到家中以后,有50%以上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喂饭,理由包括:吃得慢、吃得少、挑食等。

“我们这一代老人年轻时经济条件差,都吃过苦,对第三代的宠爱多少有些补偿心理。”乐老师感慨道,“隔代宠”是老人感情朴素的表达,是发自老人内心的,有时甚至是不自觉的。但这种“宠”却带给第三代很多不良影响。

以吃饭为例,很多老人只关心孩子“吃什么”“吃多少”,却并不重视“怎么吃”,而实际上吃饭是孩子手眼协调的锻炼,吃饭好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

孩子不是“宠物”,不能当“宠物”来养。老人在带孙辈的过程中,除了“养”以外,也要承担一部分“育”的责任。

问题三:主人、客人、仆人?NO!

一位奶奶曾经这样跟乐老师诉苦:“我在儿子家,到底算是主人、客人、还是仆人?”

这位奶奶在她儿子家做了10年祖辈,忙忙碌碌、起早贪黑,承担了全部家务,但也在这种辛劳中丧失了自我。

她说,“我不是主人,因为在儿子家,我说话不算数,儿子和儿媳做主,甚至包括孩子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菜都是儿媳说了算;我也不是客人,客人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家里什么事都要我来,我不干活这个活就没人干。我也不是仆人,我是没有工资的,我是个志愿者。”

乐老师认为祖辈与儿女的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的定位,不错位、不越位。在儿女家,成为孩子的祖辈,在这个舞台上面,老人不能当主角,更应该当配角。

是主人、客人还是仆人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老人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和角色。第三代不应是唯一的生活内容,老人如果身体允许,就做儿女的帮手;如果力不从心,老人也有权利回归自己的生活。

问题四:当好车夫、保姆?NO!

自行车、电瓶车、小汽车接送各种培训班,在机构门口等待陪读,送饭、送水,“双减”之前的每个双休日,等在各大培训机构门口的老人们可谓一大景观!

做车夫、保姆、书童,是很多带孙辈的老人的必备职能。

但在乐老师看来,真正的家庭教育不等于知识教育,家庭教育的职能也不是送到补习班就能解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生活教育,包含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而这正是祖辈可以发挥的空间。

教孩子洗菜、烧饭,带着孩子洗衣服,带着孩子在阳台上开辟一个小菜园等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孩子的劳动教育上多出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问题五:责任无限公司?NO!

乐老师的一户邻居曾发生这样一件事:

爷爷和儿媳因为要不要让孩子上奥数班而争吵起来。

爷爷说:“我这小孙子很聪明,将来一定大有作为,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让他去学奥数,将来大有培养前途。我有钱,钱我来出。”

儿媳说:“这么小读什么奥数,我认为我这个孩子手指特别长,应该在钢琴上面好好培养的。”

乐老师认为,祖辈不要过度干预子女的生活,生育子女并不是开一家“责任无限公司”,尤其是在孙辈的教育问题上,谁生的孩子谁负责,不能越权,要维护儿女在教育上的权威。

而在教育理念的冲突上,老一辈人也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孩子的爸爸妈妈多多沟通,相互学习,与儿女之间形成教育合力。

问题六:做孙辈的“防空洞”?NO!

乐老师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乐老师的小外孙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饭吃到一半就会离开座位,去玩他心爱的玩具,而且多次发生。

乐老师的女儿给孩子他定了一条规矩:“如果今后再发生饭没吃完就离开座位,去玩玩具的话,回来之后,就不予许再吃饭了。”几天后的一次晚饭,小宝贝又再次吃到一半就离开座位走了。结果,全家人都没理睬他,孩子大概玩了15分钟回来后,桌子上的饭菜全被收光了。孩子央求着要吃饭,孩子的妈妈说,饭已经没有了,如果要吃的话,只有等明天早饭。孩子马上眼泪就掉下来了,他把目光首先投到外公外婆身上,乐老师坚决跟女儿站在一个立场上。

当天晚上,孩子饿着肚子上床睡觉,天不亮就醒来,等待吃早饭,深深地记住了错误付出的代价。

“隔代亲”,祖辈通常都宠爱孙辈,但必须守住教育底线,讲原则,不能充当小宝贝在家庭里的“防空洞”。老人的“防空洞”如果被孩子找到了,孩子就会有空隙可钻,犯了错误,也能逃避惩罚,不光无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影响整个家庭关系。

最后,乐老师送给每个祖辈六个字:开心、开明、开窍。

开心是愿每个祖辈都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在享受天伦之乐与承担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心理上的平衡点,有快乐、有烦恼,也有辛劳和付出,要能够自得其乐。

开明是要成为开明的老人,和自己儿女之间应该有必要的界限,哪些是祖辈应该管的,哪些是祖辈可以不管或者少管,要明确。特别是在教育上,如果要发表意见的话,绝对不要站在儿女的对立面,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时间和儿女进行沟通。

开窍是希望所有的老年人都能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到自我改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宝宝睡醒就找奶奶是怎么回事(宝宝突然找奶奶睡)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