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全身发抖是怎么回事(考试时全身发抖)考试全身发抖是怎么回事(考试时全身发抖)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考试全身发抖是怎么回事(考试时全身发抖)

考试全身发抖是怎么回事(考试时全身发抖)


记得那是我20年前,大学生活的第一场考试,科目是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实际上我的高数课平时还是学的不错的。但谁知道,考试那天在考场上就出现了题目中的那一幕。

我记得,当时是快要放2000年元旦假期,西北天气还是比较冷的,尽管教室里也有暖气,但面对室外寒冷的气温,室内只剩一丝丝暖意了。

"叮铃铃 ……"考试的铃声响了,教室里顿时平静了下来。"吱呀"一声,高数毛老爷子伴随"沙沙"的脚步声推开教室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薄薄的一层试卷(我们的高数老师姓毛,50多岁,人很好,和蔼可亲,同学们喜欢称他"毛老爷子")。

题好少?

毛老爷子习惯的站在讲桌前,眼光环视一遍教室,说到:今天我们微积分考试,也是唯一的考试,考过后,这门课就算结束了。你们都是历经数不清的考试来到大学的,考场纪律就不用我多说了,下面发试卷,认真答卷。就这样,开始了我大学的第一场考试。也成了我最难忘的一次考试。

卷子传递到我这里,打开一看,真的是题好少,只有5道题,再一看,全是微积分方程求解。我信心满满的摁下碳素笔的笔尖,开始阅读第一题。读完之后,不知从何下笔。先放放,看下一题吧,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直到第五题看完……

面对卷子,脑子就如卷面一样,一片空白,瞬间就短路了,就像干枯的荒野,毫无头绪,不知从哪里下笔,不知从哪里开始,要挂了!!!好紧张,我感觉我的冷汗都出来了,怎么办?不是我学的挺好吗!

闭起眼睛,安静安静再说吧。耳朵里传来周围答卷的声音,更加令我惶恐。睁开眼睛往周围扫了一眼,目及所见同学们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也在苦思冥想之状。记得就这样,过去了将近40多分钟。


越想越慌,思路也就越混乱,手心直冒冷汗,头上的冷汗快要落下来了。墙上的时钟在"嘀哒、嘀哒"在做响,周围的同学"刷刷"地答卷声响个不停,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走向考试结束,题目仍然毫无进展,脑子依然空白一片,我手中的笔随着着急越转越快,被转得不时摔在桌子上,不小心又掉在地上。正在我低头捡笔时,只见从后面飞过来一个纸团,就落在离我眼前半尺的地方。我的心"砰、砰"地乱跳,好像一张嘴就要跳出来,手也不停地颤抖。我不由自主地向毛老爷子望去,恰巧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好像在欣赏什么美景。


这时,顾不了那么多了,趁捡笔的机会,顺手将纸团捡了起来。在起身的时候,仿佛看到有一双愤怒的眼光直射到我,我顺着眼光一看,原来是坐在我右前方、隔个通道的"烟贩子"正怒目射向我。我明白了,这个纸团是它的"亲友团"给他的。他平时就不怎么学习,晚上在宿舍里窜来窜去,到处搜罗香烟,搜到了不但自己抽,还分享给其他吸烟的同学,故此得名"烟贩子"。

先看看在说吧,打开纸团,只一眼,仿佛就打开了我思绪的大门,不知如何下笔的哪五道题,瞬间求解的方法全部涌现在脑海中了。哈哈,感谢纸团、感谢烟贩子。

这是我一次难忘的考试。当然,"作案证据"纸团后面我不但给了"烟贩子",作为利息,还顺带又增加了一个纸团给他。结果,我高数89分,他反而91分。老天不公啊!

再后来,我专门查了一下脑袋短路、空白的解释:

心理学这种现象叫"穿针心理"。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瞄准目标,线却越是难以进入那小小的针眼。也就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目的颤抖",俗称"穿针心理"。


生理学的原因是"思维短路"。

人在思维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和氧气,如果由于过度劳累,营养和氧气之一供给不及时,或者因为感情和情绪原因刺激,就会造成正在思维的神经细胞不能正常发射生理电脉冲,导致人们心理上思维缺项,这种情况称为"思维短路"。


我估计当时我的情况是属于"目的颤抖"。

今天,为了完成头条公开课的作业,我把它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特别是要准备中考和高考的学生,注意休息,养精蓄锐,平常心应对考试,不要让"目的颤抖"和"思维短路"让考试失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考试全身发抖是怎么回事(考试时全身发抖)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