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心叶变黄是怎么回事(莴笋叶子变黄是怎么回事)莴笋心叶变黄是怎么回事(莴笋叶子变黄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莴笋心叶变黄是怎么回事(莴笋叶子变黄是怎么回事)

莴笋心叶变黄是怎么回事(莴笋叶子变黄是怎么回事)

莴笋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对高温胁迫反应敏感且强烈,超过30℃极易出现早抽薹的现象。所谓莴笋抽薹,是指随着花芽的分化,莴笋的节间会在环境的刺激下开始迅速伸长,植株变高,实际上是花茎的伸长,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下面与大家聊聊今年秋莴笋种植早抽薹的原因及预防莴笋早抽薹的措施,仅供参考。

早抽薹的莴笋

一、今年秋莴笋早抽薹的原因

今年江西地区一些菜农种植秋莴笋时,遇到定植不到一个月便出现抽薹现象,据菜农说,他在国庆节定植后13号20号喷施了多效唑及防病虫的药,是什么原因引起莴笋早抽薹?

早抽薹的莴笋

影响秋季莴笋早抽薹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苗期长期高温和长日照,定植后气温也一直居高不下,日夜温差又小,如果水肥管理又不当,养分消耗多,极容易造成早抽薹。从地里拍的莴笋看,为了除草和保湿,还盖了黑膜,温度更高,温差更小,尽管打了多效唑,还是没办法改变今年特殊的恶劣天气(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应对措施:建议可以施足稀薄人粪尿或有机液肥,撕破蔸下黑膜,自然浇水,也许会改善一些;最好的办法是马上再育一批苗或直播早熟品种,可以保证春节前后能大量上市。

二、如何提前预防莴笋早抽薹?

莴笋出现早抽薹,往往会影响莴笋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秋莴笋时要如何进行预防早抽薹?

早抽薹的莴笋

1、根据季节选用品种、适期播种

秋季有的地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宜选用耐热、不易抽薹的中晚熟品种,若选用早熟品种,可能在高温、长日照的影响而早抽薹。秋播莴笋一般从种到收历经3个月左右,播种要看当地气候环境、品种特性,播种量不宜过大,露地栽培在播后30-35天,幼苗4-6片真叶时定植。

2、做好水肥管理

首先是苗期管理,苗床的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一些复合肥;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合理安排浇水,一般见干见湿最为有利于莴笋幼苗生长。若是在高温烈日下育苗,要进行遮阳,降低苗床温度,有利于培育壮苗。

第二是定植后,田块要施足基肥,栽后要及时施缓苗肥浇水,根据生长情况再追施2-3次肥,一般在团棵、茎部开始膨大时追,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施氮、钾肥,但不能过多偏施氮肥,引起植株生长旺盛,容易出现早抽薹现象,在生长中后期可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内酯,增加功能叶,促进光合产物形成。

近些年秋冬季雨水整体偏少,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嫩茎生长细弱,容易蹿高,要灵活浇水,莴笋莲座期以畦面见干见湿为宜,适当控水,进入莴笋茎部肥大时期要保持畦面湿润,有利于嫩茎膨大,茎部肥大后期要控水,避免茎裂和减轻软腐病、菌核病的发生。

3、用好生长调节剂

莴笋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容易出现早抽薹,因此除加强水肥管理外,还要注意使用生长调节剂。可定植缓苗后用多效唑溶液喷施一次,控制节间伸长,或在莲座期至膨大期这段时期喷施丁酰肼(比久)或矮壮素(350毫克/升)2-3次,能推迟莴笋抽薹。

三、莴笋如何正确施用多效唑?

对多效唑在莴笋上的使用,有的说只能点施到菜心,有的认为能喷施。多效唑是一种能抑制植株徒长、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莴笋茎形成的生长调节剂,在莴笋上合理应用是能够获得控高、增产效果,但施用过多会抑制生长,施用过晚其控高、促增产的效果不大。

莴笋应如何正确施用多效唑?一是在莴笋在5-6叶使用,多效唑的使用浓度控制在30毫克/升以内,7天后后莴笋心叶发黄则可第二次使用,若心叶发绿则不宜使用;二是在莲座期-茎部肥大时喷施多效唑施用控制在100毫克/升,可促进莴笋矮化,获得高产。三是在莴笋长至30-40厘米高时用于点菜心,多效唑的使用浓度为50克加水5公斤,可预防疯长。

特别提醒,喷施多效唑可能没有丁酰肼或矮壮素安全,主要是浓度难控制,建议先小面积喷施,确定不会影响莴笋的生长,即不会出现停止生长的情况,再大面积使用。

本文由云众地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莴笋心叶变黄是怎么回事(莴笋叶子变黄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