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黄芪后舌头麻是怎么回事(黄芪吃了舌头麻)吃黄芪后舌头麻是怎么回事(黄芪吃了舌头麻)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吃黄芪后舌头麻是怎么回事(黄芪吃了舌头麻)

吃黄芪后舌头麻是怎么回事(黄芪吃了舌头麻)

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一些人总有气虚体乏之感;此外啊,还有一些人上了年纪,总觉得力不从心,老有疲惫之感,寻思着得自己大概是气虚,得补气,

那一说补气,首先想到的就是黄芪,于是乎跑到药店买了些黄芪,可吃了一段时间后,“气虚”的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还有了加重。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大放厥词,“中医亡于中药!”

真的吗?

当然不是,所谓的“气虚”症状加重并非药材质量不佳,而是药材不对症。

我们说,真的气虚气陷者吃点黄芪,自然会有不错的效果,因为黄芪有着补气提气之用;

然而,若是气滞气郁之人吃了黄芪,非但没有疗效,还会使病情加重。

并非远志危言耸听,大家试想一下,气滞气郁者,体内气机不畅,本就拥堵在那里,就像是下班高峰时交通枢纽一般,这个时候缺的还是车流量吗?当然不是,缺的是指挥交通的交警。

一样的道理,这个时候若是贸贸然拿一点黄芪来补气,并非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所以啊,气滞气郁者当用陈皮、香附等理气药来梳理体内不畅的气机。

反之亦然,气虚者用一点陈皮、香附等理气药也并无补气之用。

陈皮

香附

好了,回归我们的主题,所以说,黄芪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为何气滞气郁此类实证会有气虚虚证的症状呢?

中医称之为“大实有羸(lei)状”。

大致意思就是实证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反而会出现非常虚弱的症状,诸如:气虚乏力、呼吸不畅、手足痿软、气息微弱,精神不振,虚寒怕冷等。

这叫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之意。在中医里非常常见,诸如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因此啊,若是气滞气郁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虚症的假象,这种情况下是万万不能补的,因为这不是真虚是假虚。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真虚假虚症状这么相似,我们又怎么辨得明?

的确,不论是真虚还是假虚,都会有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语声低微等症状,

然而啊,假虚之人的脉象确实沉实有力的,主要是因为气郁气滞者,气机郁结于内而易生热,无法透散;此外啊,再去看舌象,假虚之人的舌质也较红,舌苔偏黄腻,因为有内热啊!

再回头看真虚之人,脉象偏虚,甚至很难摸到,舌质呢,也偏淡嫩,因为气血相随,气虚则血亏啊!

那么,到底有哪些人适合用黄芪来调理呢?黄芪有哪些功效呢?我们不妨简单地捋一遍:

健脾止泻

黄芪味甘性温,主入脾经,长于补中益气,

中医认为啊,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有失运化,我们吃下去的水谷就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往往容易吃下去的是什么,拉出来的就是什么,“完谷不化”的成语由此而来。

因此,黄芪多用于脾气虚短所致的食少便溏之症。

此外啊,有些人腹泻日久,则症见脱肛,内脏下垂,黄芪健脾之余,功兼升举清阳,

黄芪

配伍上柴胡、升麻等升阳举陷之药,效果更佳。

柴胡

升麻

固表止汗

我们身边总有几个人跑几步就喘,动不动就满头大汗,这个时候,我们会脱口而出地吐槽道,“你好虚哦。”

那虚从何来?

中医认为啊,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弱,则固表之卫气不足,汗自而出。

黄芪入肺经,善补肺气,益卫气而固表止汗。

《医学启源》:"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

黄芪

常与防风、白术同用,即玉屏风散。

防风

白术

利水消肿

黄芪功善补气利水而消肿,为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

黄芪

临床上多与防己同用,诸如防己黄芪汤。

防己

托疮生肌

有的人身上疮疡内陷,脓成许久而不溃,或是溃久不敛,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考虑一下黄芪吧!

黄芪甘温升补,既善将内陷之疮疡透发出来,以托毒排脓;又长于将久溃不敛的伤口收敛而生肌,为历代医家视为疮痈之圣药。

《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本草备要》:"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黄芪

益气养血

黄芪补气之功效,相信是众所周知的,

黄芪

然而,益气可以生血,是故,黄芪多与当归同用,气血双补,也就是我们常用的当归补血汤。

黄芪

补气摄血

有些人大便出血,还有些女性朋友有着崩漏的烦恼,

众人皆知气能生血,然,鲜有人知,气能摄血,是故,气虚,则难以摄血,

黄芪善补气虚诸证,

黄芪

多与人参、龙眼肉同用,即归脾丸。

人参

龙眼肉

行血通痹

一些老年人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尤其是到了冬天,这类症状尤为显著。

中医认为啊,气虚则难以推动血液,是故,气虚血滞而症见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更有甚者半身不遂。

黄芪功善补气而行血,

黄芪

酌加羌活、防风等祛风湿药;

羌活

或是与红花、地龙等活血通络药同用,疗效更佳。

红花

地龙

生津止渴

一些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发现自己吃的中药里,医生都会加一味黄芪,不由得心生疑问,黄芪不是补气的吗?还能降糖吗?

须知,益气可以生津,是故,黄芪功善生津止渴,

要知道,在古时候,古人并无血糖的概念,而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症。

黄芪

然而,单味黄芪药单而力薄,常常会佐以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药同用。

麦冬

天花粉

黄芪虽好,但用时仍需辩证,气滞气郁,或内有实热者需慎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吃黄芪后舌头麻是怎么回事(黄芪吃了舌头麻)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