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正常运动的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不能运动)不能正常运动的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不能运动)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不能正常运动的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不能运动)

不能正常运动的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不能运动)

3年前,张老伯因为常感到活动后气促,走到2楼就气喘吁吁。夜间睡觉时,还会经常因呼吸困难而憋醒,被迫从床上坐起,才能透过气来。在家人的陪伴下,张老伯去医院就诊,检查后,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心脏扩大,心脏射血分数(EF值)为35%。医生告诉张老伯他确诊了心力衰竭,需要长期服药。

之后,张老伯只要出现了胸闷憋气、口唇青紫、大汗淋漓、下肢水肿等明显的心理衰竭症状,就会立刻赶往医院进行诊治。那么,心力衰竭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这么可怕吗?认识“心力衰竭”后,平时又该如何预防“心力衰竭”呢?

一、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停止跳动了吗?

心脏与人体内的肝脏、肾脏等其他多数脏器都有所不同,心脏无时不刻都在在跳动,而每一次舒张和收缩的过程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心跳”。“心脏不跳, 人就死了”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常识。

人们常常用“水泵”来比喻心脏的功能,不得不说十分贴切,因为射出血液和接受血液就是心脏的两个主要功能。而心脏的机械活动就是让机体体内的血液进行全身循环的唯一动力。

心脏通过收缩把来自肺循环富有氧气的血液加压之后,会快速地射向全身动脉系统,作为维持人体各个器官正常活动的能源。与此同时,心脏接纳机体各个器官新陈代谢后缺氧的血液就会回到心脏。

但如果有多种原因引起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时,它就不能射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同时也不能接受正常的回流到心脏的血液。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发生了心力衰竭

发生心力衰竭就意味着心脏无法泵送充足的血液来满足机体所需。临床上确诊心力衰竭,需要通过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及血液检查等多重手段结合,而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心脏射血分数(EF)。

医学上常用心脏射血分数(EF),即心脏每次射血量占心脏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正常的EF为50%至70%,EF为41%至49%被视为处于临界较低范围,EF为40%或更低则可能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这种心力衰竭过去被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因为心肌无法有效收缩而发生。它可能是因为心脏病发作而引起,但是也有许多其他的原因,包括未加以治疗的严重瓣膜疾病或病毒感染

然而,约一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射血分数属于正常值内。这样的情况以前被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现在则是指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这样的患者,他们心脏尚处于正常收缩,但是心室僵硬无力,所以无法正常舒张和再充盈。这类心力衰竭更常见于老年人,特别是女性,以及心房颤动或高血压患者。

当然,除了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外,临床上还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也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因为心力衰竭的部位不同,所以身体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区别,具体有哪些症状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身体出现这几种症状要自查,可能是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往往表现为活动后气急、咳嗽和夜间端坐呼吸等肺淤血的表现。这是由于心脏不能接受来自肺和全身脏器回流到心脏的血液,从而导致这些器官出现淤血的表现。右心衰竭,往往表现为食欲差、腹水和肝脏肿大等体循环淤血。

通常,多数的心力衰竭患者首先表现为左心衰竭,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出现右心衰竭,此时称为全心衰竭。尽管心力衰竭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也许有所差异,但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也都存在共性症状。

由于心脏“无力”,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机体会自动把有限的血液首先供应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而相应减少对骨骼肌、皮肤和肾脏等稍显“不重要”的组织和器官。所以患者会呈现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如皮肤苍白、乏力消瘦和少尿等症状。而这些表现,你可以通过“FACES”快速自查。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快速发现可能的心力衰竭症状,避免耽误治疗时机。美国心力衰竭协会开发了一款简称为“FACES”的便捷工具。

F=疲劳。当心脏泵送富氧血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时,疲劳感就会出现。

A=活动限制。心力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疲惫或呼吸急促,常常无法正常进行运动。

C=充血。肺部瘀血可导致咳嗽,哮喘和呼吸困难。

E=脚踝肿胀或者双下肢水肿。当心脏无力将利用过的血液从下肢送回心脏,体液就可能在腹部、大腿、腿部和小腿蓄积,而过多的体液甚至会让体重快速增加。

S=呼吸急促。肺瘀血使得其呼吸困难。

医生表示尽管早期心力衰竭可以通过“FACES”进行判断,但是,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时出现的症状并非那么典型,常常会表现出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的症状。

因为当人步入老年以后,全身各系统的脏器逐渐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再加上多种疾病并存,各种疾病相互干扰,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所以,老年患者的心力衰竭极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因为有些心力衰竭患者肺里会有哮鸣音,这个状态与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极其相似,而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肺部疾病,因此,当心力衰竭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

在临床上,对于60岁以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先考虑到心脏病。但是,许多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生的询问会觉得莫名其妙。事实上,医生是需要结合冠心病等相关病史和哮喘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程度及缓解方式来判断病症的。

另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还会出现腹胀、腹泻等貌似胃肠炎的症状,以及貌似老年性精神病或脑病的情绪或精神异常。这些症状很可能因为在老年患者身上是小症状,容易被忽略。

医生强调,除了“FACES”中提及的症状外,如果了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率、呼吸频率增快等症状,应到当地医院就诊。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不要让急性心力衰竭突然而至,对于心力衰竭这样的疾病有没有办法预防呢?医生这样回答。

三、心力衰竭如何有效预防?

医生强调,心力衰竭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它是几乎所有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时的表现。医学研究发现,EF<35%的患者,年死亡率为20%左右,即平均生存期小于5年的概率为50%。重度心力衰竭就相当于心脏的癌症,且其生存期比癌症还要短。所以,心力衰竭的预防不能轻视。

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随着药物及血运重建技术的发展,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初期得到救治,但是由于梗死的心肌不能再生,正常心肌数量减少,心脏舒缩功能下降,以至于不少患者会在后期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所以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发作,一定要控制好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定期体检,延缓病情的发展。临床上,建议高危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缓解并避免心肌损伤后的加重。而且,还要控制好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防心肌发生进一步缺血坏死,遏制左心室进一步扩大。

控制病因是一方面,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好习惯,才能走好心力衰竭的防治之路。预防感冒是第一步,流感季节或者季节交替时期要注意保暖。出门应注意加衣、戴口罩,减少前往拥挤场所,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诱发病情发展。

日常生活中适量运动是第二步,避免过度和相对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第三步就是控制日常饮食的含盐量,饮食要做到清淡少盐。因为根据研究发现,钠盐具有吸水的功能,当患者在日常食物食盐含量较高,会影响患者体内水的含量,导致血液浓度增加,心脏泵血难度加大,使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当然,在控制盐量摄入的同时还要注意,每天都要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体内正常的渗透压和血容量。

此外,最后一步就是,一定要保持每天足够的休息。睡眠可以有效地减少我们体内的有氧代谢,有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减缓心率,防止心力衰竭的加重或复发。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只要在床上休息几天就可以控制心力衰竭。

温馨提示

心力衰竭不容小觑,病症危害严重,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基于现状,与其在出现心力衰竭后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进行治疗,增加经济负担与痛苦,不如在早期就加强预防措施,以避免心力衰竭出现。因此,心力衰竭应以防为主,做好防治结合,积极配合医生,心力衰竭可以很好地控制。

参考文献

1.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力衰竭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的系列创新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2

2.吴学思.再谈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1

3.姚红.心力衰竭的预防和诊治进展[J].中国保健,2009

4.孟秀珍.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及具体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不能正常运动的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不能运动)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