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眨眼睛耸鼻子是怎么回事(儿童眨眼耸鼻子怎么回事)成人眨眼睛耸鼻子是怎么回事(儿童眨眼耸鼻子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成人眨眼睛耸鼻子是怎么回事(儿童眨眼耸鼻子怎么回事)

成人眨眼睛耸鼻子是怎么回事(儿童眨眼耸鼻子怎么回事)

6岁男孩展展(化名)近半年来喜欢眨眼睛、撅嘴巴,家人以为他是淘气。但这个“小动作”却没完没了,还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日前,展展被确诊为抽动症。儿童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控制不住做“鬼脸”,要考虑抽动症的因素。

“淘气”小学生竟是患上抽动症

去年年底,妈妈发现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展展总是喜欢眨眼睛,她以为是孩子淘气,故意做“鬼脸”来吸引家人的注意力,便没有太在意,后来看展展的这个“小动作”没完没了,就经常提醒他。

没想到,妈妈提醒了展展后,他不仅没有减少眨眼的次数,还逐渐出现了耸肩、撅嘴,喉间发出“咳咳”的清喉音。老师也跟家长反映,展展在课堂上也忍不住“挤眉弄眼”,被其他同学关注和讨论。

上周,妈妈把展展带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儿童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利娟在给孩子做了脑电图、神经影像、心理测验等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告知家长,展展眨眼撅嘴耸肩等这些小动作,是由儿童抽动症引起的。

“每年,我们都会接诊不少看起来是‘调皮捣蛋’的孩子。”陈利娟介绍,他们常常做鬼脸、眨眼睛、清嗓子,家长多次警告改掉这些“坏习惯”也无济于事。陈利娟表示,这些爱“挤眉弄眼”的小孩可能不是故意调皮,而是得了一种易被误诊、名叫“抽动症”的疾病。

儿童抽动症在临床上的“学名”叫抽动障碍,它一般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以身体的肌肉群出现不自主的、重复的、无目的快速收缩以及发声抽动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陈利娟介绍,虽然此病更多发于儿童身上,但是也有成年人由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以及情感受伤等原因而出现抽动症的病例。

“抽动症的表现有很多种。”陈利娟介绍,运动性抽动常见的表现有眨眼睛、耸鼻子、歪嘴巴、噘嘴、张口、摇头、点头、转头、耸肩等,甚至肢体或躯干的扭动等;通常易被家属认为是淘气搞怪做鬼脸;发声性抽动表现为鼻腔或口腔内发出声音,如吸鼻声、清嗓子、咳嗽声、咕噜声、鸟叫声等,甚至出现类似“脏话”样发声,经常被当作咽炎、鼻炎、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误诊。但抽动障碍病因尚未明确,考虑可能与遗传、心理、环境及神经递质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


儿童抽动症发病率不断上升

在我国,抽动症的发病率为5%左右,其中2岁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抽动症。“据统计,近年来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由于发病的症状都是小动作,一般家长都以为是孩子调皮捣蛋而没有重视,而孩子却遭受着身心双重伤害备受煎熬着。”儿童神经内科主任尤仲敏介绍,该科每月接诊抽动障碍患儿就有数百人。

儿童抽动症虽然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危害还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抽动障碍儿童会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 、愤怒发作等。所以,孩子一旦确诊此病,建议及早积极治疗。

经过评估,展展属于短暂性抽动障碍,中度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建议予以药物及教育干预,心理行为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目前,抽动症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药物治疗因副作用大,导致患者依从性差。针对儿童患者,临床可以采用物理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明确,副作用较少。考虑到大多数抽动症患儿为学龄期儿童,该院儿童神经内科开设了惠民夜间门诊,治疗时间延长至晚上20:00,方便患儿持续治疗。

“此外,治疗中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尤仲敏表示,家长要保持放松的情绪,不要总是想着提醒、纠正甚至责罚孩子,提倡陪伴,引导及鼓励,多与同龄孩子相处交流,多进行户外锻炼,可以放松、稳定情绪,从而减轻抽动,减少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吃辛辣食物等不良刺激也是治疗的必要辅助。

通讯员:温红蕾 黄洁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成人眨眼睛耸鼻子是怎么回事(儿童眨眼耸鼻子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