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出冷汗发黄是怎么回事(脚底发黄出冷汗)脚出冷汗发黄是怎么回事(脚底发黄出冷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脚出冷汗发黄是怎么回事(脚底发黄出冷汗)

脚出冷汗发黄是怎么回事(脚底发黄出冷汗)

我常常跟人讲,研习中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

你要通过长期的积累,练就一双洞悉世间百态的眼睛。

如果你的眼睛里,没有充足的阅历,就不可能看透人间的病与苦。这种积累,不仅就疾病而言,还包括变幻莫测的人生。

来吧,我给你说一个简单的医案故事。你看完,就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5岁,医案记载姓黄。

什么毛病呢?脚爱出汗,而且从膝盖往下,都不热乎,发凉。

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一年了。

后来,她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医家。

刻诊,见患者面色萎黄,身体倦怠,头部阵阵眩晕,舌淡,苔薄黄,脉象濡缓。

一开始,医家并没有把它当作难题,认为这仅仅是寒湿侵袭下肢所致。下肢发凉,说明有寒意。总是湿漉漉的,说明有湿。外界寒湿,困阻患者下肢,导致这个局面。这似乎不难理解吧。

但是,投用散寒除湿的方药以后,患者毫无改善。

这怎么回事?没办法,还是换招吧。

换什么招?医家想,会不会是体内湿邪下注,阳气困阻,导致自汗和肢体发凉呢?

想到这里,医家果断用上了肾着汤。

啥是肾着汤啊?就是《金匮要略》里头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基本组成,就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其中白术苦温燥湿,茯苓健脾利湿,干姜温阳散寒除湿。

这回总该可以了吧?结果,还是无效。

两次试手,都寸效未取。这让医家多少有些下不来台。患者,也有一点心灰意冷了。

医家决定,最后努力一次。

他发现,患者虽然脉象濡缓,下肢发凉,脚汗不已,而且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淡,看上去一派虚疲、湿蕴的状态。但是,仔细瞅,患者舌苔却有些黄。

舌苔黄,代表有热。而濡脉,又可能主湿。那会不会是湿热之邪在作乱呢?

于是,医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患者可能属于肾阳不足,同时兼有湿热。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必须一边清湿热,一边温补肾阳。这个思路,是之前从未尝试过的。如今在山穷水尽之处,不妨尝试一下。

于是,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苍术,牛膝,当归,熟地,党参,茯苓,鹿胶,黄柏,川芎,肉桂。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三剂以后,患者足部出汗的现象大大缓解,下肢开始有些温热。原方不变,再用三剂,患者诸症悉平。

缠绵了一年多的顽疾,终于得到解决。

这张医案故事,记载于1982年的《浙江中医杂志》。迄今,已经整整40年了。

你别看这故事有些老,但是它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我给你再从头说一说。

你看,这个患者,下肢凉、爱出汗,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脉缓,这完全可以辨证为肾阳不足,对不对?阳气不足,温煦失常,所以肢凉。阳气不能固护肌表玄府,所以爱出汗。气血不足,所以面色萎黄。阳气不能养神,所以神疲乏力。

但同时,此人舌苔发黄。发黄,意味着有热。再加上脉濡,可主湿证,故而可以判断,患者有湿热在体内。

湿热之邪,有趋下的特性。它往下走,就来到下肢。湿热蕴于内,迫津化汗而出。

与此同时,患者阳卫之气不足,不能固表,所以汗液就肆无忌惮地流出来。

你看,这就是事情的原委。

但现在的问题是,阳气不足,又怎么能和湿热内蕴,同时存在呢?

这个说起来,也不难理解。肾阳不足,一身水液代谢就失常。水液在身体里困积,形成痰湿。痰湿郁久,就会化热。这就是湿热的由来。

可以说,肾阳不足,是树根。湿热之邪的出现,不过是这棵大树上,意外结出的一个果实。

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要补肾阳,化湿热。

来,看看医家当时用的配伍吧——

苍术,牛膝,当归,熟地,党参,茯苓,鹿胶,黄柏,川芎,肉桂。

这里头,苍术、黄柏、牛膝,是三妙散的化裁。苍术和黄柏搭配,燥湿清热,是解决湿热问题的常用药对。加一个牛膝,导湿热下行外出,同时补肝肾、强筋骨。

其它的,就是要温补肾阳了。肉桂和鹿胶,补命门之火,大补肾阳。熟地,补肾阴肾精,于阴中求阳。党参和茯苓,健脾,增进气血生化。当归和川芎,用于养血、活血。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基本上遵循补肾阳和清湿热并行的思路。

关于汗脚,前几天好像刚和大家谈过一次。当时介绍的调治思路,我记得是健脾益气,调和营卫。

中医就是这样,患者不同,症候不同,认识的方法和治疗的思路,当然也不同。像上文医案里患者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多见。

我希望有此类问题的读者朋友,能好好地借鉴和参考。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既有肾阳不足,肢体失于温煦、手脚爱出汗的现象,也有苔黄、脉濡等湿热内蕴的倾向。这两者同时出现,可以说,并不矛盾。

总之,正如我前面所说,研习中医,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和一颗真心,来体会每一证,每一型,每一人。不断地涉猎,不断地积累,这才能于修行中,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脚出冷汗发黄是怎么回事(脚底发黄出冷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