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不想出门是怎么回事(为啥回家都不想出门了)回家后不想出门是怎么回事(为啥回家都不想出门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回家后不想出门是怎么回事(为啥回家都不想出门了)

回家后不想出门是怎么回事(为啥回家都不想出门了)

马上要复工了,我们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公号文章中梳理了六个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前段时间一直宅在家里,“宅肥”了,很自卑怎么办?

感谢你待在家,为防控疫情做出贡献。

第一、相信“宅肥”是最近大家共同的经历。请告诉自己长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情。

第二、尝试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并寻找恰当方法适度宣泄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第三、和好友倾诉困扰,寻求共鸣和支持。请记住,积极沟通和交流很重要。

第四、将自身的能力、特长一一列出,全面了解和评价自己,寻找闪光点的同时,强化自信。并积极和自己对话,“虽然长胖了,但我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肯定自身的价值。

第五、合理安排生活,开展适当运动。当你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时,你的行动力是打破“自卑”的最强工具。相信在体重逐渐恢复的同时,你一定会发掘出自己更多的魅力。

复工后每天会议不断,以前能应付的工作,现在觉得特别累,不知道什么原因?

第一、模式转换困难。很多沉浸在“悠长假期”模式的人心理和身体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节奏紧张的工作。

第二、抵触情绪作祟。高强度的工作难免使人产生抵触情绪和心理,并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第三、有“负性自动想法”。上级真的恨不得要我们24小时工作吗?是真实情况,还是仅仅自己的一个主观感受?

第四、恶性循环。白天工作做不完,压力大,焦虑情绪明显,影响睡眠,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精力下降,继续影响工作效率,导致恶性循环。

受疫情影响,我很担心自己会失业,焦虑得茶饭不思,该如何缓解这种情绪?

能提前考虑到失业风险,说明有危机意识。工作的变动也是一种常态。失业,是一种危机,让你离开了“舒适区”,但可激发你的进取心和潜能,把握“危险”后面的“机会”。

你可能会担心得失眠,焦虑得茶饭不思。可是担心没用!想想你能把控的事吧,做你能做的、有用的事,譬如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岗位胜任力,使公司裁员时不舍得裁你,所谓“有用才有位”;也可以抓紧学习其他技能,万一被裁员了,去尝试新的工作;或者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去就业市场寻找适合的工作,而不是等到失业以后再行动。

复工后,我发现和以前经常聊天的同事变得有距离感,该如何自我调适?

这是复工后很多人会有的感觉。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我们和同事有了身体和情感上的距离,“久别重逢”还真会有点不自在。

每个人的行为、情感和人际交往方式在一段时间内会形成惯性。近期,我们亲密接触的是家人,对同事只是微信交流,甚至可能暂时没有任何联系。现在见了面要一下子“亲热”起来,的确会不习惯。

同事通常是工作场景的一部分。和同事的“距离感”可能与复工后对工作的“生疏感”有关。更何况,复工后,我们还处于对疫情防控中。大家需要带口罩,避免身体接触,这也会造成“距离感”。

接受这种感觉,给自己一段时间重新走近工作和同事。从擦身而过的一个微笑、一个热情的招呼开始,让情感升温,“距离感”自然会逐渐消融

孩子在家学习,总是拖拖拉拉,我着急得不行,他却无动于衷,怎么催都没用,感觉要崩溃了,我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是孩子拖拉还是家长太急。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先分析原因:是习惯还是新近出现的?是没兴趣还是周围诱惑太多?然后进行引导,比如早完成作业可以获得奖励。

如果是家长的问题,一是,可以选择让其他人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效果会更好些。二是,自行调整,觉察自己急躁时用数脉搏、做深呼吸、脑子里叫“停”等方式提醒自己,让情绪平静下来,然后观察其他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事后反思总结,看什么样的做法是最理性、合理的

孩子上中学,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我有点担心,没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怎么办?

第一、培养孩子规律作息。制定时间表,适时检查孩子作业。

第二、眼不见为净。换个角度想,其实这些真实的场面每天都在学校里上演,只是你没看见罢了。孩子们一样在健康茁壮的成长,该学的知识也都没落下。

第三、学会放手。不要总是紧紧地抓住孩子,有时松一点,会发现,原来孩子们完全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既然复工,就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吧。

本文来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回家后不想出门是怎么回事(为啥回家都不想出门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