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总是爱闻人是怎么回事(小孩就喜欢闻人怎么回事)小孩总是爱闻人是怎么回事(小孩就喜欢闻人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小孩总是爱闻人是怎么回事(小孩就喜欢闻人怎么回事)

小孩总是爱闻人是怎么回事(小孩就喜欢闻人怎么回事)

生活在山东的人,小时候调皮,一定听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再皮,马虎(马虎子)就来把你抓去!”

每当这个时候,往往再哭闹的小孩也会收了声而且屡试不爽,这“马虎子”的名字竟能让小儿止啼,真能和三国时期的张辽比上那么一比了。

其实,“马虎子”并不是只有山东才说,在其他地方也有,河北称为“麻猴子”,川渝一带叫“麻老虎”山西、浙江、江苏叫“麻胡子”。


那时候小,并不知道这“马虎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只知道这东西很恐怖就对了,直到成年之后,很多人渐渐忘却了这件事情,只是偶尔想起来微微一笑,就过去了。

这“马虎子”其实也属于民间文化和民间故事的一种,对于它究竟是什么,有说是人,有说是动物,还有说是异兽的,反正说法不一,下面来逐一解释。

一、麻叔谋

此人是民间传说人物,乃是隋炀帝手下开河都护,负责督造大运河,这个人心狠手辣,因为吃小孩而臭名昭著。

麻叔谋剧照


《开河记》记载:麻叔谋受隋炀帝命令监督大运河开挖,不料他到了扬州之后就病倒了,隋炀帝心里着急,就派太医巢元方去医治。

巢元方诊治一番之后,说道:风入腠理,病在胸臆,须用嫩羊肥者蒸熟,糁药食之,则瘥。

于是,麻叔谋开始找来羊羔和药而食,没想到这一吃就上了瘾,百姓们纷纷献上肥羊以换取报酬。

那时候,宁陵下马村有个人叫陶郎儿,这个人手段阴狠,因为开挖运河与他家的祖坟很近,所以他杀了一个小孩砍去四肢,蒸熟了送给了麻叔谋。


谁料想,这麻叔谋竟觉得味道鲜美,最后这件事情传开,竟导致了偷孩子成风,最后隋炀帝知道之后大怒,将麻叔谋以及陶郎儿等主犯全部处死!

当时的小孩一听父母说“麻祜子”来了,立马吓得闭口不语,这“麻祜子”就是指的麻叔谋,祜,是麻叔谋的名。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对于“马虎子”也有过关于麻叔谋的论述,原文如下: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

鲁迅


《非麻胡》载: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

另外,颜师古的《隋遗录》也有记载:“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濬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

二、匈奴大将麻秋


还有人说,“马虎子”指的是匈奴大将麻秋。

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此为故事。”

麻秋是羯族人,在后赵任过征东将军、凉州刺史,作战勇猛。

三、狼


在山东,有很多老人把“马虎子”认做是狼,曾听老一辈的人说过,“马虎子”的舌头一舔人,人的皮就得褪一层。

狼的舌头就是如此,干燥,粗糙,像是砂纸一样,虽然没有猫科动物舌头上那样的倒刺,但是人的脸也经受不住它舔。

在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磨难曲》中记载:马虎好似狼。看见蹄儿是几个,道是一根尾巴长在屁股上。 在近代著作《俚语证古·兽》中更是直接点明:狼谓之马虎,麻虎为虎之双声音转……獌,狼属。虎谓其如虎食人也。

狼这种动物,总是充斥着所有人的童年,什么大灰狼、狼外婆等等,每一个都是反派的形象,所以狼这种动物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

这就不排除家长们用狼来吓唬孩子,这种说法在山东流传的比较广泛,基本上一提起“马虎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狼。

四、上古异兽“马腹”

最后一种说法,最具有玄幻色彩,说是“马虎子”来源于《山海经》。


《山海经·卷五·中山经》记载: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这种声音像婴儿一样的吃人猛兽,书中说叫“马腹”。所以有可能因为方言的缘故,导致“马腹”变成了“马虎”。

再者说,书中所说的“蔓渠之山”应该指的是现在的河南省卢氏县以东,当初山东人有不少是从河南迁移过来的,带来了这个民间传说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以上的四种说法,都对“马虎子”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可是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却一直没有定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小孩总是爱闻人是怎么回事(小孩就喜欢闻人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