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白色泡沫不消失是怎么回事(尿液中有白色泡沫,不消失)尿液有白色泡沫不消失是怎么回事(尿液中有白色泡沫,不消失)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尿液有白色泡沫不消失是怎么回事(尿液中有白色泡沫,不消失)

尿液有白色泡沫不消失是怎么回事(尿液中有白色泡沫,不消失)

“前几天,有个老伙计因为尿中有泡沫进了医院,现在还没出来呢!”

“咋回事,就这点小问题,几天了还没有出医院?”

“不咋清楚,不过,看他几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去,怕是老头状态不太好喽!”

“尿中有泡沫,这么严重的吗?我之前也发现过一两次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去医院,它自己消失了。”

两位大爷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泡沫尿,不过为什么尿液中会出现泡沫呢?尿中有泡沫形成,其实是尿液中的蛋白质过多导致的。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一般每天排除的蛋白质含量少于150 mg

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 mg(儿童也是这个标准,不过因儿童年龄、体质量跨度大, 且24小时尿留取困难,建议对婴幼儿采用尿蛋白/肌酐(mg/mg)<0.2 或者 1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4 mg/(m2·h))标准即可诊断蛋白尿。

为什么有的人尿中有泡沫,身体健康丝毫不受影响,而有的人却被整的一个家庭鸡飞狗跳呢?其实是造成泡沫尿的原因不同。不受泡沫尿影响的人群,多属于生理性泡沫尿的范畴。

哪种生理状态下,会出现泡沫尿?

何为生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一般除了蛋白尿不会出现其他的症状。生理性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常<0.5 g/24 h,多见青少年

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下,均有可能出现泡沫尿。这种称之为功能性蛋白尿,一般都是暂时的、轻度的蛋白尿。这些生理状态下,为什么容易出现泡沫尿?造成的短暂的循环改变可能是主要原因。

剧烈运动真的很容易出现一些蛋白尿,就拿马拉松运动为例,马拉松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过大多数人在跑完一场马拉松之后,在1-3周之内都存在泡沫尿,甚至有的人持续时间超过3周。

但是,并不是所有剧烈运动的人都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的泡沫尿,一般都会在24 h内消失。健康人在剧烈运动过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持续的时间与运动强度相关

这种生理状态下,尿液中的蛋白质以分子质量小的白蛋白为主,但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分子质量 较大的球蛋白也会相对增加。

换季期间,或者天气变化大的时候,发热的人会很多。大家也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发热的侵扰。发热不仅会使人变得困倦、呼吸费力、头昏脑胀,还会影响到尿液。

一般在急性发热的早期出现,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轻或消失。不过尿液中的蛋白质并不以白蛋白居多,而主要是球蛋白在增加,尤以α2球蛋白为多。这是由于在发热时,血中α2球蛋白增加,并从通透性增强的肾小球滤出所致。

有部分人只是改变体位,也会引发尿中蛋白含量的增多,医学上称体位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可能与直立时左肾静脉受压(即胡桃夹现象),或直立时肾的位置下移,使肾静脉扭曲而至肾脏处于淤血状态以及淋巴、血流受阻有关。这种生理性蛋白尿在青少年中多见,尤其是体型瘦长者

不论是剧烈运动造成的蛋白尿,还是体位性蛋白尿,以上所提到的均属于生理性蛋白尿的范畴。虽然尿中有泡沫,但是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不过,有些人出现泡沫尿时,需要及时解除病因,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谨记!这些情况会造成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的产生,主要是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的结果。常为持续性的蛋白尿,且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一般还伴有红细胞尿、白细胞尿及相应临床表现。

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一共有三大部分,分别是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造成肾前性蛋白尿的病变多为多发性骨髓瘤、骨骼肌严重损失、急性溶血等,使某些体液蛋白(如本-周蛋白、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产生过多,经肾小球滤出超出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所致

肾小球或者肾小管发生病变,造成的蛋白尿称为肾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和剧烈运动导致的生理性蛋白尿有共同点,即尿液中的蛋白都是以白蛋白为主。

肾小球病变一般会引起滤过孔径或电荷屏障破坏,滤过屏障受损会造成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的血浆蛋白被滤出。其中 70%~80%是白蛋白大量进入Bowman囊,超过近端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也就造成了蛋白尿的发生。

倘若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重吸收功能减退,引发蛋白尿,即肾小管性蛋白尿。此种蛋白尿尿液中以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酶等增多为主。另外,重度肾小管炎症时,炎症等因素会导致组织性蛋白排出增多,称为组织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是肾小管代谢和肾组织破坏分解产生的蛋白。某些致病因素,不仅会导致肾小球受损,也会影响肾小管的功能,使得尿中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蛋白同时增多,甚至可见大分子免疫球蛋白

肾后性蛋白尿,主要见于泌尿道炎症、结石、肿瘤、损伤出血等,一般不伴有肾脏本身损害。常常造成尿中混有多量血、脓、黏液等成分,影响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出现尿蛋白定性阳性。

上述提到的多发性骨髓瘤、骨骼肌严重损失、急性溶血、肾小球或者肾小管发生病变以及泌尿道炎症、结石、肿瘤、损伤出血等,都有造成病理性蛋白尿的能力。再加上先前提到的生理性蛋白尿,种类如此之多,遇到泡沫尿时,我们怎样判断属于哪一种蛋白尿呢?

出现泡沫尿,该怎样诊断类型呢?

遇到泡沫尿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区分是不是真性蛋白尿。凡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阳性,再排除假阳性(服用青霉素、使用磺类造影剂、尿液过度浓缩等)的情况,即为真性蛋白尿。

第二步,要进一步明确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多少。这个数据,通常通过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来获得。24h尿蛋白定量检查亦称为24h尿蛋白排泄率,是通过收集24h的全部尿液,来测定其中的蛋白 质水平,进而计算出24h内的蛋白总量。

不过,要想数据准确性高,要注意避免以下因素的影响。尿液采集中男性的前列腺液、精液与女性的经血、阴道分泌物等混入尿液;检查前服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等;为促进尿液排泄会增加饮水量;增加或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对于不能有效留取24小时尿液的人,应该怎样测量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呢?像婴幼儿可采用尿蛋白/肌酐的比值结果来看,当比值超过0.2时,即可视为升高

第三步,明确病变的位置。常采取尿蛋白电泳法,以尿液蛋白质成分中含量最多的白蛋白为界,可将尿蛋白分为大、中、小分子,其中以大、中分子蛋白为主者见于肾小球疾病, 小分子蛋白为主者(>50%)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

最后一步,就是要明确蛋白尿产生的病因。结合临床伴随症状(皮疹、关节肿痛、发热、腹痛、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外表现)、前躯感染史、家族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肾脏活检或相关基因突变分析,进行病因诊断。

比如,蛋白尿伴血尿,多提示肾小球疾病如多种肾小球肾炎,罕见情况下也可见于泌尿系统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

写在最后

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多发性骨髓瘤、骨骼肌严重损失、急性溶血、肾小球或者肾小管发生病变以及泌尿道炎症、结石、肿瘤、损伤出血等,都是造成蛋白尿的“凶手”。

判真假、计算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明确病变部位、找清病因,是我们遇到泡沫尿时,要明确的第一个要点,一定不要忘了哦!

参考文献

【1】杨露祺,陈文娟,赵亚萍,袁细,杨芳慧. 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9):2899-2901.

【2】张宏文,姚勇. 蛋白尿的诊断思路[J]. 临床儿科杂志,2020,38(06):401-405.

【3】罗钢,姜红. 生理性蛋白尿与病理性蛋白尿的界定[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1):812-81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尿液有白色泡沫不消失是怎么回事(尿液中有白色泡沫,不消失)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