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水干了是怎么回事(湖水突然干了)大湖水干了是怎么回事(湖水突然干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大湖水干了是怎么回事(湖水突然干了)

大湖水干了是怎么回事(湖水突然干了)

#谣零零计划#

历史上中华大地上曾经有无数的大湖或者沼泽,比如面积曾经超过两万平方千米的罗布泊,千里云梦泽,八百里洞庭湖等等。今天或者干涸了,或者面积大大缩小。

这些湖泊的缩小乃至干涸,我们往往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归结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导致湖泊环境的恶化,但问题的根本原因真是环保主义者的结论吗?

我们回到一万五千年前,地球处于末次冰期,也是地球最近的一次冰期。当时地球的温度低于今天2-10度,越是高纬度地区越比今天气温低,陆地的三分之一被冰川覆盖,也就意味着5000万平方千米是冰川,其平均厚度高达3000米,是今天南极冰川厚度的1.5倍,海平面比今天低了整整140米,东海的大部,黄海与渤海的全部都是沿海平原。

距今1.15万年起末次冰期开始结束,地球进入持续升温阶段,到距今4100年前温度达到最高,冰川持续融化,所谓的大禹治水正是西部冰川大量融化,导致东部平原一片泽国。

在华北平原这些容易排水的地区,大量的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在西部的内流区和大量地势低洼的地区,则形成了众多的湖泊。

白洋淀、东平湖、圃田泽、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云梦泽、罗布泊、艾丁湖、哈密盆地、居延海、野猪泽、吉兰泰等等湖泊和沼泽都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

这些湖泊并不是当地降水自然形成的产物,而是4000年前冰川大融化时突然大量积水的结果。

内流区虽然在高海拔地区残存了一些冰川,但后来冰川融水远远不能维持大融化时期形成的湖泊。

以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为例,当地蒸发量每年高达2500毫米,如果要维持这么庞大的湖泊存在,至少需要每年500亿立方米的河水持续注入,实际上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地表径流资源丝毫不浪费的注入罗布泊,也不够罗布泊蒸发量的一半。也就是说罗布泊无论有无人类干预,走向缩小乃至干涸是必然趋势。

包括艾丁湖、哈密盆地、吉兰泰、居延海和野猪泽都是类似的情况,就是目前水资源一点也不浪费,人类活动全部停止,也不能维持古代庞大的湖泊面积。说白了冰川大融化时期形成的干旱地区的内流湖泊,蒸发缩小是必然趋势。

而外流区湖泊面积的缩小乃至消失,也是必然现象。

第一个原因是冰川大融化时期水来的太猛,在排水不利的地区形成了大沼泽和大湖泊,这种庞大的内陆水域的存在本身就不是常态。

大禹治水本身就是将这些冰川融水尽量疏入大海,后世也持续治理黄河,避免其到处泛滥,这是对土地有益的改造,避免了大量沼泽的自然干涸,即便如此事实上华北平原还是有盐碱地的存在。

有一个反面教材就是南美的大查科平原,位于拉普拉塔河上游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热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是雨季排水不畅形成大片湖泊和沼泽,旱季这些湖泊沼泽逐渐干涸又形成大片沙砾和盐碱地,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热带亚热带平原就这样成了大面积的不毛之地。

第二个原因外流区是当时的低洼地区,只要持续的有径流的出入,这些水中就必然会有含沙量,这些泥沙也必然会在低洼地区的湖泊沼泽中堆积,导致湖泊的面积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最典型的就是曾经庞大的云梦泽,事实上并没有过多的人类干预,还是在长江中上游河流泥沙的淤积下形成了江汉平原。

而今天洞庭湖面积的日益缩小,其实也是必然现象,洞庭湖有湖南乃至贵州的众多河流注入,这些河流必然带来泥沙,在洞庭湖中流速骤减,必然沉积在湖底,导致湖泊蓄水能力减弱,面积也逐渐缩小。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看,洞庭湖和鄱阳湖这种湖泊,缩小乃至最终消失形成平原是自然正常的演变规律,除非人类逆自然规律而为强行改变,但这种行为必然是得不偿失的。

人类往往过高估计自身对地球的影响了,动不动有些学者说由于碳排放增加导致地球在升温,还有学者说碳排放影响太阳辐射地球在降温,或者有人说核战争会导致地球的毁灭。

这都是无稽之谈,或者包藏祸心,说你有病的原因是想卖给你大力丸吃。实际上地球沧海桑田或者气温高低的变化多了,与人类并没有太大关系,用不着过高估计自己的影响。

认真的了解地球,利用地球,实行地球的变化才是正道,妄想彻底改造地球至少不是人类文明目前阶段能干的事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大湖水干了是怎么回事(湖水突然干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