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孩子爱哭闹是怎么回事(两岁半宝宝爱哭闹怎么回事)两岁半孩子爱哭闹是怎么回事(两岁半宝宝爱哭闹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两岁半孩子爱哭闹是怎么回事(两岁半宝宝爱哭闹怎么回事)

两岁半孩子爱哭闹是怎么回事(两岁半宝宝爱哭闹怎么回事)

我家夏夏宝自21月之后,很明显地进入了叛逆期,典型特征就是时不时上演撒泼哭闹以及开始有反抗意识。上一秒还是笑起来让你觉得全世界花都开了的小天使,下一秒就会莫名其妙发脾气大哭大闹、躺地打滚、撒泼哭闹。反抗意识就是不论跟她说什么,人家下意识就说出一串儿的“不要不要不要”并伴随着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的脑袋,比如你跟她说“宝宝,吃个苹果”,回答必定是“不要不要不要”,但几秒钟之后啃的可香,又比如你问“宝宝今天有没有想妈妈”,回答也是“不要不要不要”。。。

夏夏突然出现的这些问题一度让我很是焦虑,作为新手妈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害怕自己一些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遇到问题我的习惯性动作就是搜集资料进行学习,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书籍《可怕的两岁》正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可谓是及时雨,作者罗斯蒙德针对进入叛逆期的2岁宝宝提出了一些育儿理念,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详细介绍了这本书,这里想谈一谈实战经验,即如何用它解决了夏夏宝的撒泼哭闹,以及对于这本书我的一些看法。

1

我是这样搞定撒泼哭闹的夏夏宝

我记得很清楚,夏夏宝第一次撒泼哭闹发生在一次晚饭前夕,大概的起因是玩玩具拒绝吃饭,一家人不理她上桌吃饭了,她一个人玩玩具时莫名其妙开始发脾气、哭闹,奶奶上马劝哄,哭的更凶,发展到躺地、打挺、扔东西、手胡乱打人、听不进去任何话。。。第一次哭闹持续了快一个小时,家庭成员轮番上阵,都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作为新手妈妈的我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是又气又急又心疼,第一次的battle以夏夏宝全面胜利而告终。

步骤一:第一次。我意识到这绝不可能是夏夏的第一次撒泼哭闹,一切只能是开始,我得提前想个办法,下次再出现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步骤二:制定策略。想好办法后我告诉了家里所有成员,若下次再出现类似问题,我来处理,所有人不要阻拦我。

步骤三:判断原因。果然很快第二次的类似情况出现了,这次发生在晚饭饭桌餐椅上。发脾气哭闹后我立马上前询问“夏夏扔掉了叉子,妈妈给你换一个勺子吃饭吧”,回答自然是“不要不要”➕大哭,接着问“夏夏是不是肚肚吃饱了,那妈妈抱你下来餐椅吧”,回答是“不要不要”➕更猛烈地哭,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她不是因为什么需求哭,纯粹的就是发脾气哭闹。

步骤四:给出选择。于是,我说“夏夏是不是就是想哭一哭,那妈妈带你去卧室哭一会吧。大家都在吃饭你这样很吵”,她愣了一下没理会接着哭,手乱挥脚乱蹬,我要抱她下餐椅同时说“妈妈带你去卧室”,她意识到我要带走她,哭闹反应更激烈,不愿意离开她的表演舞台,我给了她一个机会,说“夏夏不想走的话,我们不哭了接着吃饭吧”,回应自然摇头➕激烈的哭闹。

步骤五:坚定执行。我立即执行我说的话,起身抱她下餐椅到房间去。这期间她拼命喊奶奶(因为奶奶是最护她的),拽奶奶的衣服不愿意下,见奶奶这次不帮她了,开始拍打我,扭来扭去,但这些不管用,我坚定的把她抱到卧室放到床上,我对她说“夏夏就在床上哭一会吧,等你不哭了再出去吃饭”,然后我关上门出去了,怕她因为房间黑而害怕把灯打开了。

步骤六:观察反应1.0。见跟自己想要的结果不一样,夏夏以更激烈的动作来回应我:哭得更凶,把床上的玩偶扔地上,跳下床用玩具使劲砸门,奶奶在这个点心理快扛不住了,冲动得要进房间去查看,害怕夏夏伤到自己,被我坚定地制止了。

步骤七:观察反应2.0。虽然感觉时间很慢,事实上我第一次离开房间只有不到半分钟,再次打开门进房间,询问“夏夏哭好了没有,哭好了的话我们出去吧”,回应是她仍旧激烈的哭闹,满床的打滚。然后我再次关门出去。

步骤八:进入尾声。这一次,我出去的时间加长了一点,大概快1分钟,再推门进去。她已经哭得脸快紫了,见我进来使劲弄出更多的鼻涕,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的说“鼻…………鼻……”因为平日里只要她指着鼻子说“鼻鼻”时,家里人必然都会回应她给她拿纸巾擦鼻涕。

这个时候我知道她已经开始松动了,发脾气的劲儿已经过去了,此时她想转移我的注意力,只想得到我的关注和回应。

于是我给她擦鼻涕、擦眼泪,轻轻的抱起她,她爬我肩膀上不停的抖动,还是在大声哭,我轻轻的安抚了一会。她的动作不再激烈,只是一时停不下来哭泣仍在抽泣,我语气软一些轻柔柔地安慰她一会。告诉她妈妈爱宝宝,妈妈陪着宝宝。

她边抽泣边断断续续地说“尿……尿……”,又说“杯……杯……水”,这些都是平日里我们会无条件回应她的地方,其实她并不是想喝水想尿尿。当然,这个时候我都一一回应她了“好的妈妈给你拿杯杯,带你找小马桶”,又顺势说“宝宝是不是肚肚饿了呀,我们去吃饭饭吧”,她立马说“饭……饭……”

于是我带她走出房间。

她坐在餐椅上,用勺子吃着饭,眼睛还是红红的隐约有眼泪,但冲着大家笑得像朵花一样,就好像前几分钟哭的肝肠寸断的不是她一样。

步骤九:过后总结。这次晚饭结束后,我抱着夏夏,认真跟她说“夏夏那会心里难受一直在哭,妈妈都听不清你说的话啦。以后夏夏再想哭的话,我们就去房间里哭,等哭好啦不难受了,我们再出来。好不好?”她抬眼看了我下,然后说“好”,我说“夏夏真棒,爸爸妈妈一直都在你身边陪着你,妈妈爱你”,然后亲亲她。

这是第二次哭闹时我才用的办法,几天后的第三次又出现了类似状况,这次我依然执行了这一套步骤,做了一点点改进,我留在了房间陪她,不过不搭理她让她一个人发泄情绪哭闹。第三次时她只在房间哭了一小会就结束了,说自己要出去。第四次时,当我准备带她到房间哭时,她摇头表示自己不要去房间,我趁机说“夏夏不哭了就不用去房间了”,于是她控制了一下就停止哭闹了。

这里再总结一下需要注意的点:1、全家人必须统一思想,制定好策略后不能有成员拖后腿;2、执行者要坚定,看着孩子哭得那么惨,任谁看了都很不忍心;3、并不一定非得是房间,只是要给孩子一个单独的情绪发泄场所,而且要远离他的表演舞台。

2

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01 我很认同罗斯蒙德对于亲子关系的划分,用一个表格对这个关系的演变做一个说明。

阶段

孩子的年龄

父母的角色

教养目标

服务季

0-2岁

仆人

培养无忧无虑的孩子

权威季

3-13

权威

培养自治的孩子

指导季

13-18

指导者

培养自律的孩子

相信大家对于2岁以内的宝宝,父母就是个仆人没有什么异议。在我的产假期间,我自嘲是24小时全职保姆,全心全意地服侍夏夏宝。而对于3岁到青春期(12、13岁)的孩子来说,现在的很多教育机构和专家都鼓吹要尊重孩子、要和孩子做朋友、要以平等的视角和孩子对话等诸如此类的言论,我认为这是有一定的偏差的。3-13岁对应的就是小学生和学前儿童,这阶段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去给他建立边界、规则、习惯的时期,如果父母在孩子心中威严不够,又如何能帮孩子形成好的习惯,一味的强调和孩子做朋友,长久以往只会父不似父、子不似子。我并不是说父母要做个高度集权的暴君,只是说玩耍的时候你是孩子贴心的朋友,但到关键性问题是你得是个权威者——即这时候你说的算

认同了这个亲子关系的划分之后,就可以为我们竖一个解决问题的前进方向,我们所有的解决措施都是基于这个方向。所以为了做个权威者,你必须要坚守原则,要赏罚分明,要从一而终不能朝令夕改。

02 我比较认同书中介绍的前瞻性关键步骤。具体来说:提前预见可能孩子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把措施提前告知孩子→出现问题后坚定地执行你的措施。上述实战案例——搞定夏夏宝的撒泼哭闹,正是基于这个步骤来的,经历过几个回合,孩子已经形成了因果关系认知,就不会轻易的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03 另外一点,关于罗斯蒙德的育儿理念,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存在争议的,尤其是关于他的如厕训练等部分。还有书中不少部分的做法缺乏一些理论支持,还有好几处给出的说法是似乎把祖母辈、父辈的育儿经验作为参考,这里我并不是说老辈的育儿经验不对,只是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的食物类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工作类型等等,所以说每个时期诞生出每个时期特有的育儿环境。打个比方说,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牙齿健康关注度远远高于我们的父辈小时候,这固然是因为整体社会卫生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是因为食物的改变导致现在孩子出现龋齿概率大大提高从而让父母们不得不关注孩子牙齿卫生。

04 我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手册,里面有很多育儿具体情境,作者针对每个情境给出自己的建议,非常方便父母们对号入座。可以翻看我的上一篇文章,有关于本书精华内容的介绍。有精力的家长可以买来随手翻翻,取其精华,开拓思路。我想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极大地缓解父母尤其是妈妈的焦虑情绪,而这一点,尤为重要。

关于如何搞定叛逆期的宝宝,不知道各位妈妈还有哪些高招,欢迎在评论区评论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两岁半孩子爱哭闹是怎么回事(两岁半宝宝爱哭闹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