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咽弓边上长滤泡是怎么回事(腭咽弓会长滤泡吗)腭咽弓边上长滤泡是怎么回事(腭咽弓会长滤泡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腭咽弓边上长滤泡是怎么回事(腭咽弓会长滤泡吗)

腭咽弓边上长滤泡是怎么回事(腭咽弓会长滤泡吗)

凝血功能障碍是围麻醉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无论是出血还是血栓形成,都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如何对围麻醉期的凝血功能变化进行正确评价,直接关系到麻醉手术安全甚至患者生命。



本期,我们分享两例典型病例给大家:

病例1:

患儿女性,6岁。因反复咽痛发热伴睡眠打鼾3年余,加重1年收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双侧扁桃体三度大,黏膜慢性充血,口咽气道稍狭窄。门诊行纤维鼻咽镜及鼻咽侧位X线片均提示腺样体肥大,入院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

入院后行血常规、血凝四项及微生物学、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等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遂于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双侧扁桃体,止血后于间接喉镜下刮除腺样体,手术操作规范,切除腺体彻底,未损伤圆枕及深层椎前筋膜,检查创面时出现创面大面积渗血(手术开始半小时左右),本来不出血的扁桃体创面亦出现弥漫渗血,常规单极、双极电凝止血无效。

急行凝血功能检查并马上配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2.48秒;凝血酶时间> 240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180秒;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0.42 ;血浆纤维蛋白原950mg/L。

进一步查血浆凝血因子:血浆因子II活性0.46;因子V活性0.31;因子VII活性0.36;因子VIII活性< 0.20;因子IX活性0.89 ;因子XI活性0.16,提示凝血功能明显异常。

尝试常规缝扎止血及压迫止血(包括纱球压迫及膨胀海绵、水囊压迫)均无效,遂用止血纱布覆盖扁桃体窝及鼻咽部创面,做大小适当之凡士林纱球填塞扁桃体窝,缝合腭咽弓和腭舌弓;做条形凡士林纱布卷分层叠入鼻咽部压紧,缝合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黏膜固定、压紧鼻咽部纱布卷,双侧鼻腔填塞纱条,同时输注同型红细胞600ml,血浆490ml,血小板300ml,并输注入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II、VII、IX、X)300U静脉滴注。

经过系列抢救措施出血停止,共出血约800ml(引流瓶内和纱布带血总量)。术后带管回病房,同时行冬眠疗法,夜间间隔以羟丁酸钠及冬眠合剂维持冬眠状况,防止患儿躁动引起再次出血。

术后12小时、48小时、72小时复查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7小时在全麻下行鼻咽部填塞物取出术,未继发出血,然后经综合治疗(抗炎、止血、支持疗法等)4天后出院。术后病理结果为:(双侧)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呼吸上皮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伴淋巴滤泡形成。出院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出院后未再复查。

病例2:

患者,女性,23岁,因停经8个月余,全身皮肤瘙痒1个月伴胎动减少1周入院。入院诊断:孕3产0孕36周头位待产,胆汁淤积症(ICP),中度贫血。

出院诊断:孕3产1孕36周剖宫产一女婴,胆汁淤积症,晚期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中度贫血。

入院后行对症治疗,行剖宫产手术,术前查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93X 10^9/L,白细胞6.1X10^9/L;凝血功能检查:PT12.9秒,APTT 32.2秒,TT 12.4秒,INR 1.08。血TBA 22微mol/L,肝功能正常。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200ml,术后恢复正常,体温正常,阴道恶露少许。术后第7天,患者伤口针眼处少许渗血,挤压伤口有暗红色血液流出,行腹部伤口加压沙袋,急查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75X10^9/L,白细胞5.2X 10^9/L;凝血功能检查PT 17.5秒,APTT不凝,TT 17.9秒,INR 1.49。第8天腹部伤口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液,无血凝块,静脉输液后针眼处青瘀,超声示腹壁下切口可见42mmX 14mm的低回声区。

给予输新鲜血液和血浆治疗,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部伤口二次清创缝合,见皮肤、皮下脂肪层内无血凝块,细小毛细血管渗血,筋膜层完整,给予常规清创后再次缝合,手术完毕针眼处仍出血,行腹部加压沙袋,共输悬浮红细胞4U,输新鲜血浆400ml,冷沉淀血浆100ml,腹部切口出血好转。

术后第12天,因下床活动后阴道大量出血,无血凝块,立即外阴消毒后掏出阴道暗红色血液500ml,并且活动性出血不凝,查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112X10^9/L,白细胞6.3X10^9/L;凝血功能检查示PT 29.9秒,APTT不凝,TT17.8秒,INR 2.61。

会诊意见:

①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②不排除少许胎物组织残留感染致凝血因子消耗;

③不排除潜在性少许羊水栓塞的可能。

建议输悬浮红细胞4U,输新鲜血浆800ml,考虑到手术过程会消耗更多的凝血因子,经讨论立即到放射科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此后3天连续输注新鲜血浆200ml/d,冷沉淀血浆100ml,术后阴道出血减少,复查凝血功能PT 13.5秒,APTT 37.9秒,TT 11.2秒,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106X10^9/L,白细胞8.4X10^9/L;患者共住院27天,住院期间共输注悬浮红细胞8U,新鲜血浆1800ml,冷沉淀血浆400ml,痊愈出院。



那么,针对围麻醉期突发凝血功能障碍,我们有哪些思考?

围麻醉期凝血障碍是导致术后死亡率增加的相关因素,但在复杂原因影响下的术中凝血障碍,如何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都显得有些棘手,通过常规实验室检测抽血项目繁多,等待时间较长,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传统实验室检测项目如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套、凝血因子含量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亚复合物(TAT)、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等,只能检测凝血过程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时效性、总体性不足的问题。

而血栓弹力图(TEG)是根据凝血过程中血凝块的黏弹性变化所描绘出的图像,综合反映了全血的凝血及纤溶能力,逐渐成为近年来临床凝血功能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先利用TEG做出总体评估,判断可能原因,虽特异性稍差,但总体凝血功能评价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过去很长时间,TEG都只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及肝移植手术的监测。最近在各类手术中均有使用,并受到一定好评。

有研究表明,以血栓弹力图为理论基础的术中输血管理可明显降低输血量的需求,特别是大量出血的患者,TEG对指导抢救有一定优势,同时其还可用于输血后效果评估、指导术中输液和止血药的应用。但当术中肝素影响与凝血因子缺乏同时出现,导致相关指标敏感性增加,可能会导致得出结论错误。

TEG和传统监测项目的相关性在很多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两者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评估结果比较一致,但传统监测与TEG血液分析总体的一致性仍较差,所以在评估实际的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方面,建议结合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腭咽弓边上长滤泡是怎么回事(腭咽弓会长滤泡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