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阴间的歌曲是怎么回事(听起来比较阴间的歌)喜欢听阴间的歌曲是怎么回事(听起来比较阴间的歌)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喜欢听阴间的歌曲是怎么回事(听起来比较阴间的歌)

喜欢听阴间的歌曲是怎么回事(听起来比较阴间的歌)

配乐成了《隐秘的角落》弹幕中的热门话题,被许多网友戏称为“阴间音乐”。图为该剧剧照。 (资料图/图)

阳光明媚,山景壮丽。

毫无征兆地,张东升猛然将岳父母推下悬崖,他们当场送命。前一秒,他还是孝顺模样,陪他们爬山,为他们拍照,耐心帮他们整理着装。

背景音乐同步响起,那是一记记节奏强劲、敲击铸铁似的工业声响,夹杂着喊魂似的失真人声,加剧了观众的焦虑感,使这种诡异可怖的气氛变得更浓烈。这首曲子偏偏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乐名——《坠入爱河》。

这是热播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开场的一幕。剧中,像《坠入爱河》这样阴郁、充满戏剧张力的配乐无处不在,它们大多没有歌词,依靠人声、打击节奏和旋律本身营造出剧情所需要的阴森氛围。

在另一个场景中,秦昊饰演的谋杀者张东升把自己关在浴室,对着镜子,露出跟平时温文尔雅的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面——秃头、眼里透着寒意、不动声色地戴上假发。独立音乐人丁可反复使用怪异的人声作配乐,他希望通过音乐,使人物个性多一个呈现角度,借此映射张东升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丁可操刀了《隐秘的角落》所有的背景音乐创作,制作了50多首原创音乐,最后被选用的配乐有35首,如此大体量、大胆地使用先锋配乐,在一部只有十二集的国产网剧中十分罕见。这原本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小城里的故事,加上这样的配乐,普通的市井场景变得不再寻常,观众仿佛游荡在异度空间,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由于配乐与人物、环境水乳交融,一时间,配乐成了《隐秘的角落》弹幕中的热门话题,许多网友甚至将之戏称为“阴间音乐”,由此派生出“阴间音乐”“阳间音乐”等一系列网络流行语。

传统的国产电视剧通常会做一两首原创主题曲,贯穿全剧。网剧《隐秘的角落》里多次出现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其中的代表。 (资料图/图)

配乐“出圈”,在国产电视剧中并不多见。通常情况下,国产电视剧会有一两首原创主题曲,依靠这两首主题曲和现成的流行歌贯穿全剧。《隐秘的角落》打破了这个传统。不仅如此,它每集结束后还有专属片尾曲,为剧情服务。这12支片尾曲,跟配乐一样,几乎都来自独立音乐人的原创,有电音、金属音乐,走的都是暗黑、小众路线,就连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白船》,经过重新编曲后,也弥漫着诡异的味道,跟剧情很贴合。

《隐秘的角落》配乐“出圈”,是否意味着国产原创音乐迎来了“小阳春”,或者,它只是一次偶然?

12集网剧《隐秘的角落》共有12支不同的片尾曲,它们几乎都来自独立音乐人的原创,走的都是暗黑、小众路线。图为该剧剧照。 (资料图/图)

不追求让“大家都喜欢”

接到导演辛爽的邀约时,丁可已移居巴黎生活三年。辛爽玩摇滚乐出身,以前是乐队的吉他手,《隐秘的角落》是他首次担任导演的网剧。他看过丁可以前为犯罪电影《踏血寻梅》和《暴雪将至》制作的配乐,觉得是自己想要的感觉。他告诉丁可,自己希望做一点跟传统国产剧不一样的东西,做成美剧那样,更讲究一点的作品。

看完剧本,丁可很快答应下来。辛爽很开放,他没有给丁可限定条条框框,他们讨论最多的,是方向和情绪,“具体用什么手段去实现他想要的情绪、力度,由我来掌控。”丁可说。

《隐秘的角落》初剪完成,丁可的配乐创作才开始,前前后后持续了半年。没有人规定他需要在哪里加上配乐,他全靠翻看剧中出现的画面,决定要不要在这个地方“加把火”。剧中有一场戏在水产厂,镜头拉开,露出被泡在缸里的尸体,丁可觉得这个场景“很生猛”,音乐在这里可以制造更多张力,于是创作了一首混合着重金属、人声和诡异旋律的配乐,起名为《放进去腌制几天》。

丁可的配乐都是这样,歌名与配乐本身形成强烈反差。他的解释是:“你按照剧情,大白话去讲就没有意思了。我希望这个音乐给它多一个生命,给它一个更生动的意义。”

《隐秘的角落》给配乐的创作空间和尺度之大,在丁可的创作生涯中也是少见的。他记得,剧中有一幕,是男孩朱朝阳同父异母的妹妹不慎从学校窗台跌落,丁可的配乐用了全剧开场张东升推岳父母下山时的音乐素材,只不过进行了重新编曲,同样营造了可怖诡异的氛围,又似乎有一种暗示作用,将两个不相干的场景连接在一起。丁可原本以为导演会否定掉,因为也许会引起观众的不适,但最后这段配乐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丁可是80后,他的音乐轨迹与许多“北漂”音乐人相似。他出生在广西柳州,初三开始组乐团玩摇滚,大学读了半年不上了,退学来到北京,跟朋友组了一段时间乐队。为了维持生计,他什么工作都做过。后来乐队做不下去了,当初一起做乐队的朋友都散了。他留在原地,用了近五年时间,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音乐风格。后来有媒体总结,他的音乐“融汇了梦幻流行、极简古典主义和后摇元素,擅用钢琴、弦乐与电子音效营造黑白电影般的艺术氛围”。丁可说,这样的风格和他的性格有关,“我小时候性格比较内向,喜欢想象,所以我创作音乐时会在脑子里不断想象,画面感比较强”。

2011年,丁可在摩登天空发表了自己的首张专辑《island》,他不停参加音乐节,在一些live house演出,也办过巡演,渐渐受到业界关注。陆续有电影找上门来,请他担任配乐工作,丁可转而成了一名电影配乐师。2015年,他为郭富城、春夏主演的电影《踏血寻梅》创作的电影原声和插曲,获得了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音乐和最佳电影歌曲提名。

与丁可合作过的导演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独立音乐爱好者,他们找到丁可,都希望能找到不一样的东西,因此任他自由发挥。辛爽如此,《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也是如此。丁可记得,他和翁子光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的一家餐厅,翁子光听了他的第一张专辑就来找他了。他给丁可听了一堆为《踏血寻梅》选的参考音乐,丁可觉得很惊喜,那些都是国产电影中很少用到的小众音乐,他们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在首张专辑里,丁可的音乐是柔和清淡的,最后为《踏血寻梅》的配乐风格,则沉重黑暗。

入行以来,丁可不时会听到一些观众的肯定,但这些声音始终微弱——比起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独立音乐的受众是极小的一拨。但丁可对此没有什么挣扎,“如果我要做一个妥协,去做‘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但我不知道做什么大家都喜欢,也不能确定我做的大家喜不喜欢,所以我只能做我喜欢的,我享受的是创作过程的愉悦感。”他说。

丁可目前在巴黎读音乐学院,接触的很多人,都曾经从事其他职业,有导演、舞者、演员,这些人都是为了真的热爱来做音乐,而不是想着它能给自己带来财富或者更高的社会地位,用丁可的话说,大家“都挺反精英主义的”。

为《隐秘的角落》配乐之前,丁可为《踏血寻梅》做过配乐,两部作品的导演都是独立音乐爱好者。图为《踏血寻梅》剧照。 (资料图/图)

做点黑暗的歌缓解压力

90后电音制作人Anti-general接到《隐秘的角落》邀约,剧方希望他授权两首原创电音歌曲《DESCENT》(下降)和《人间地狱》,作为其中两集的片尾曲。他很意外:这是两首风格压抑黑暗的电音歌曲,怎么会有国产剧看中呢?以前有网剧盗用过他的音乐片段,但这样的授权申请,他是第一次收到。

《隐秘的角落》热播,Anti-general和他的音乐也随之上了热搜,成为“阴间音乐”的代表被大众讨论。《隐秘的角落》十二集,每集一支片尾曲,Anti-general的歌占了其中两首。好奇之下,Anti-general看了这部剧,感觉“超出预期,从选曲到配乐都非常新,很少有人配乐会这么玩”,他说。

更直接的反馈,来自网易云音乐上的涨粉。Anti-general第一次迎来粉丝数的暴涨,是在2018年参加中国首档电音制作人竞演秀《即刻电音》之后,他的粉丝数从6万涨到12万;后来他与“顶流”艺人张艺兴合作,创作了中国风浓郁的《莲》,又迎来了一波涨粉;在《隐秘的角落》播出后,他的粉丝数比与张艺兴合作时期还涨得多,达到17.2万人。

“Anti-general”是他上大学时给自己取的艺名,中文意思是“反主流”。“因为我当时几乎被考研、出国留学逼疯了。很多人觉得最好的一套生活方式就是考大学,然后留学、去国外定居,虽然他们在这么做,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自己就很迷茫:这么做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没有真的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我的答案是没有,所以在音乐上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就希望自己可以有个反主流的人生。”Anti-general说。《人间地狱》也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他为考研、出国拼命的时候,压力很大,负面情绪也多,就做黑暗一点的歌调节一下。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Anti-general也是听着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的歌长大的,“很主流的一批音乐”,直到他迷上一款名为DJMax的音乐游戏,转而开始对纯音乐产生兴趣。这款游戏他从初中玩到高三,里面的音乐一直没怎么更新,听来听去都是那些歌,他就开始琢磨做这种类型的音乐。在一个小众音乐网站上,Anti-general发现了来自西欧的黑暗电音制作人Game face,“这个人感觉是从地狱走了一圈,然后回到人间来做音乐的。他的音乐主要是基于人声的采样,很诡异,所采用的旋律也不是常规音乐会有的旋律,很古怪,但又很扎耳朵。”这对Anti-general做黑暗风格的电子音乐,影响很深。

Anti-general走上职业电子音乐人道路,也与Game face有关。2016年,他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毕业,申请的国外留学offer一个也没拿到,这时,他后来的经纪人找到他,说把Game face请到中国来做巡演了,邀请他担任嘉宾——在此之前,依靠大学期间业余做电音,Anti-general在上海的电音圈已经小有名气。

听说能与Game face同台,Anti-general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他们一起在全国五个城市巡演,巡演完成后,Anti-general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找他做演出、担任DJ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Anti-general把做电子音乐从业余爱好,变成了全职工作。

2016年入圈时,独立音乐市场很小,当时像Anti-general这样玩电子音乐的人,在上海也不超过20个,大家彼此都认识。但是他观察到,从2012年到2016年,在音乐节上、在酒吧里,喜欢听电子音乐的听众有很明显的上涨势头。他判断,按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电子音乐会在主流音乐之外,赢得一定的发展空间。

为了做自己热爱的电子音乐,他回到家乡成都,把生活成本压缩到最低。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不用担心房租问题;再买一些好的音响设备,硬件投入控制在一万以内。那个时候还没有版税这种概念,Anti-general的所有收入来源,全靠演出。当时他一个月演出一次,挣两千块。“在成都两千块钱一个月,不考虑房租的话,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经济独立。”他说。

2018年参演电音竞演综艺《即刻电音》时,Anti-general结识了嘉宾张艺兴。当时他们是同一个队的嘉宾,按照赛制要求,每一个队员都要与张艺兴合作一首歌,Anti-general为此制作了《莲》的小样。后来赛制变了,要多人合作,这首歌的小样就没有用上,但是张艺兴本人特别喜欢这首歌。节目结束后,张艺兴再次找到Anti-general合作,把小样一步步完善,最后将《莲》做成了他专辑的主打歌。

有人认为“流量”艺人与独立音乐人是“不可能的组合”,Anti-general对此持开放态度,“前提是你要尊重我的作品。”他记得,之前也有一些明星找他合作编曲,但他做出来后,对方东改西改,他就索性不做了。这次合作,张艺兴对《莲》这首歌唯一的改动是,把歌曲第一个高潮部分的时长缩短了一半——张艺兴觉得如果纯音乐太多了,他的粉丝会有点接受不了——此外完全保留了Anti-general原来的编曲。

“他敢这么让我做,确实是比较特别的。”Anti-general说,“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让找你合作的人,在你作品里去挖掘可以实现商业化的部分,而不是你去满足某个商业化产品的任何需求。”正如《人间地狱》这首歌做出来后,他完全没有想过它会有任何商业化的用处,最后是导演辛爽觉得,这首歌适合放在《隐秘的角落》里,就此实现了商业化。

Anti-general的底气来自他把自己的起点放得很低,一个月能挣两千块的时候,他已经视为经济独立了。“不容易被金钱诱惑。”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经纪人评价我‘赚钱的欲望不强烈’。有时一个项目找来,说能赚很多钱,但是如果我不喜欢,我就不做。”

丁可为《隐秘的角落》配乐时,选择哪些段落全凭他的兴趣。剧中发生在水产厂的凶杀是重头戏,丁可做了一段经典配乐。图为该剧剧照。 (资料图/图)

“出圈”之后

《隐秘的角落》配乐“出圈”,独立音乐人的春天来了吗?Anti-general和丁可都持否定意见。

远在巴黎的丁可感受不到自己的走红,他每天的生活和创作还像以前一样。他也不太在意自己能不能红这件事。“吸引我的是创作,是创作时候的惊艳和惊喜感。”丁可说。

Anti-general认为,这次自己的音乐“出圈”有一定偶然因素,碰巧遇到一个新导演,有一个平台愿意让他去做一次大胆的尝试,才碰撞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这些偶然难以复制。“所谓的‘阴间音乐’因为这个剧红了,但是你很难再找到一个适合用‘阴间音乐’做配乐的题材。‘阴间音乐’没法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供他们消费,只是在一些特定情境下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日常生活中,他们还是更愿意听流行歌。”他说。

但《隐秘的角落》的确给大众和行业带来了一次提醒。以往的国产影视剧中,大家对配乐都不够重视。《隐秘的角落》配乐出圈让大家知道,好的配乐能带给影视剧作品新的加成。“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给独立音乐人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因为有时候你单靠演出养活不了自己,未来可能做配乐也是一个路子,能保证自己在风格独立的情况下去赚钱。”Anti-General说。

“无论市场怎么样,一定要坚持做自己。”他强调,“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独立音乐人,不像明星,他们如果放手去做独立音乐,可能会丢失市场。我们的粉丝群体比他们的少很多,应该更有胆量去玩一些疯狂的东西。”

《隐秘的角落》算是一次独立音乐与主流市场的握手,参加综艺节目《即刻电音》同样如此。Anti-General始终提醒自己,在与主流市场“握手”的时候,不能去迎合,应该给听众听不一样的东西。他记得自己在参加《即刻电音》时,一群独立音乐人玩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音乐。

“这种做法,可以保证你在节目中的独特性,容易被人记住。”Anti-General说,“可能大众之前并不知道你这种音乐的存在,它才变得小众。说不定大众听完之后,会有更多人喜欢它、接受它。”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喜欢听阴间的歌曲是怎么回事(听起来比较阴间的歌)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