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汤苦苦的正常吗(艾草汤很苦)艾草汤苦苦的正常吗(艾草汤很苦)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艾草汤苦苦的正常吗(艾草汤很苦)

艾草汤苦苦的正常吗(艾草汤很苦)

#健康一夏#


一、典籍摘要

1、 《名医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2、《本草备要》:“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治吐衄崩带(治带要药),腹痛冷痢,霍乱转筋(皆理气血、逐寒湿之效),杀蛇治癣(醋煎,外科有用干艾作汤,投白矾二三钱,洗疮,然后敷药者。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佐阳,而艾性又能杀虫也)。以之灸(音九)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3、《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4、《本草乘雅半偈》:“主灸百病。作煎,止吐血下利,下部慝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

5、《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6、《本草从新》:“宣理气血、燥逐寒热。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治吐衄崩带,腹痛冷痢,血痢,霍乱转筋,杀蛔治癣。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7、《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8、《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9、《本草经集注》:“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 䘌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

10、《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11、《本草新编》:“祛寒气而逐湿痹,安疼痛而暖关元。胎漏可止,胎动可安,月经可调,子宫可孕,且炙经穴,可愈百病,无如世人舍近而求远,舍贱求贵,为可叹耳。”

12、《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13、《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14、《本草易读》:“温中暖宫,调经安胎,理气止血,逐寒除湿。治吐衄崩带血痢,疗腹痛霍乱筋转。用以火灸,通治百病。”

15、《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16、《滇南本草》:“治安胎、止吐血、红崩下血、赤白带、下元虚冷。”

17、《雷公炮制药性解》:“主灸百病,温中理气,开郁调经,安胎种子,止崩漏,除久痢,辟鬼邪,定霍乱,生捣汁,理吐衄血。”

18、《药笼小品》:“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19、《千金翼方》:“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 疮,妇人漏血,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20、《冯氏锦囊秘录》:“艾叶,祛寒湿温中,除腹痛,保孕杀虫,疗 疮作炷炙百病,熨脐腹冷疼,辟诸疫鬼气。”

21、《医学入门》:“艾叶苦温最热中,霍乱腹心痛有功,杀虫调血和肝气,崩漏安胎暖子宫,生汁止痢并吐衄,实主壮阳明目瞳。”

22、《长沙药解》:“味苦、辛,气温,入足厥阴肝经。燥湿除寒,温经止血。”

23、《饮片新参》:“祛瘀散寒止痛,温行冲任,治久崩带经淋。”

24、《药性歌括四百味》:“艾叶温平,除湿散寒。漏血安胎,心痛即愈。”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挥发油:桉油精、香叶烯、α及β-蒎烯芳樟醇、樟脑、异龙脑、柠檬烯等。另含三萜类、黄酮类等成分。

2、本品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能兴奋子宫平滑肌,有镇痛作用;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多种致病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临床:用于咯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妊娠漏红等病症。用于经行腹痛等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艾草汤苦苦的正常吗(艾草汤很苦)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