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屈光镜c正常值(左眼屈光球镜c多少正常)左眼屈光镜c正常值(左眼屈光球镜c多少正常)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左眼屈光镜c正常值(左眼屈光球镜c多少正常)

左眼屈光镜c正常值(左眼屈光球镜c多少正常)

第三讲 摄像小白这几点是必须知道的(下)


记者采访区


接着上一篇我们继续讨论。

三、 拍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器设备检查结束,就进入了拍摄的环节。拍摄素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最后成片的质量,许多人说现在网上买视频很方便,拍多拍少无所谓,后期素材不够编导会自己去想办法,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且不说后期买的内容和主题到底有多大的契合度,至少买视频也是有经济成本的吧。现场能完成的拍摄最好还是一次性拍完,这样最终完成的作品在环境、色调、光线上都比较协调统一。


曝光要正确


不同色温的效果


对于初学者,拍摄的素材抛开构图这些主观的因素,有两个客观的指标是比较关键的,一是曝光,二是色还原。很多高端数字机可以灰度模式拍摄,后期再请专业人员调色,但是大多数的机器包括单反都只能在素材的基础上微调,所以前期拍摄时这两个指标要把握准。很多有经验的摄像师,可以根据摄像机自带显示屏的呈现来判断曝光和白平衡是否准确,这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必须要把你的显示屏设定在你熟悉的参数下,摄像机,单反相机都是如此。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机器不是你个人专用的话,其他人就有可能改变这些参数,会把屏幕调的很明亮,你认为曝光是好的,回去才发现画质灰暗,所以这个举手之劳的工作要做在前面。接下来说说色还原和曝光的一些简要的知识。


不同色温下的效果


1. 色彩还原准确

色彩还原简单讲就是通过白平衡、黑平衡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白平衡变换场景或者灯光时,都需调整以确保色彩还原准确,黑平衡一般不要动,换镜头以后需要调整一下,平时没事就别动它了。关于白平衡的原理没有必要了解太多,但是几个常用到的白平衡数据还是要知道的。



a. 色温(K)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色温高的光源,色彩偏蓝,如中午日光、日光灯等;色温低的光源,色彩偏红,如白炽灯等。


摄像机调白


b. 白平衡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也可以这样理解,经过调节,使摄像机在各场景下拍摄白色物体而产生的RGB信号幅度相等。每换一个场景,都要调整一次白平衡;同一场景随光条件变化也要进行白平衡调整。

下面讲简单的讲一下白平衡和白平衡怎么调


广播级摄像机滤镜片


便携式摄像机滤镜片档位


C白平衡调整方法

(1)光学调整(粗调)。根据不同的光条件,使用不同的色温片。广播级的一般摄像机都有这几挡色温片:3200K,适用于室内白炽灯、日出/日落等场合;5600K,适用于室内日光灯、户外阴天、薄云等场合;5600K+1/16ND,适用于户外强阳光、湖滨、雪景等场合。这个可以参照现场环境和上面的几个指数来判断设定在那一档。这个也不是固定的,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随便放在任何一档调白平衡,只要屏幕上出现OK就可以了,拍出来的画面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色差,这仅限于突发情况。


广播级摄像机调白开关


便携式摄像机调白按键


(2)电子调整(精调)。拍一个白色物体,白墙,白纸都可以,个人感觉平时用的面巾纸调出来色调更舒服一些,所有以前出去拍摄会随身带一包面巾纸备用,调“自动白平衡”(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存储A、B两档)。当寻像器显示“OK”时,白平衡调整完毕。如果转变环境或者重新布光,白平衡也要重新调一下。

(3)全自动白平衡。下子很多便携式摄像机都有自动白平衡功能,ATW开关置于ON,“自动跟踪白平衡”功能启动。该功能随时根据最亮处进行白平衡调节,使不断变换场景的白平衡基本正确。这种方式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缺点是不够精确。


曝光对画面的影响


2 下面讲正确曝光的问题

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电视素材,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过曝光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摄像师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呢?下面介绍两种较实用的方法。



寻像器


a. 用寻像器

具体做法是:(1)先校准,广播级摄像机用机内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的对比度、亮度、屈光镜和峰值等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一些便携式的专业机型,可以调整显示屏的亮度,调整到自己熟悉的亮度和对比度,前期可以拍一些画面放到显示器上看一下,和摄像机屏幕对比一下,做到心里有数。(2)实际拍摄中,观察寻像器图像,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操纵光圈、中灰滤镜和增益等,使画面曝光正确。


斑马纹提示


b. 斑马纹提示

一般摄像机都有这个功能。操作“斑纹”(ZEBRA)开关,使寻像器图像中出现“斑纹”提示,视为正确曝光的标志。Sony、JVC摄像机:信号在70~80%时(即0.49~0.56V)出现“斑纹”,为最佳曝光区域。

我自己的经验是,先用自动光圈测下光,然后换成手动,再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半档光圈,稍微过曝一点,画面会干净一些,大家不妨试一下。正确曝光手段很多,各有其适用范围,这个可以根据拍摄需要灵活应用。

C.操作光圈有三种方法。

(1)手动光圈。一般拍摄提倡多用手动光圈,大多数专业的摄像师都不会选择自动光圈。因为现场的环境,灯光都会发生改变,手动控制能更好的保证画面亮度的统一和准确。

调整光圈之前,先调整ND FILTER,选择合适的滤镜,OFF到1/4、1/16、1/64,MOS传感器的进光量逐渐减少,也就是越来越暗,光线强可以选择1/64,光线暗可以选择OFF,然后再根据环境手动控制光圈,获得相对准确的曝光。有些初学者把光圈全放开还是感觉照度不够,现场光线也不是很弱,检查下来才发现滤镜档位选择不对,这些细节都要注意。

(2)自动光圈。一般抢拍时才用,用菜单可加、减0.5~1档自动光圈曝光量。自动光圈用起来方便,但曝光不够精确。有时候固定拍摄光线变化不大,新手对控制光圈把握不住时,也哭用自动光圈,拍出来的画面光线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四 一些经验之谈


斯坦尼康


三脚架


稳定器


三轴手持稳定器


1. 一定要多用三脚架!!!

除非要求特殊效果,还有突发新闻采访,比方说新闻记者需要抢第一现场的画面,带三脚架机动性不好,这些突发情况除外。若是时间允许的话,作为摄像能用脚架应尽可能上架子拍摄。包括许多专业媒体的摄像记者,拍片子带个机器、话筒,甩两个大膀子就出门了,这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摄像为了展示自己的肩膀有多稳, 非常喜欢机器上肩。但你要知道肩膀再稳永远不可能比脚架稳。上肩的镜头不可能有绝对的“不抖”,只要你有心脏,只要它还在跳的话你的机器必定在抖。有时候会通过憋气来缓解身体的抖动,累不说一定效果好,得不偿失。

我们知道,通过后期的编辑特技是可以让原本不抖的画面实现抖动效果的,但如果导演要稳定的画面,已经抖动的镜头是不可能变回不抖的,除非是静帧!那很多拍摄的画面就要舍弃,这些镜头就相当于是废镜头,拍的这些“废镜头”还不如不拍。所以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要对自己外自信了。如果实在是没有三脚架,尽量选择一个可以支撑身体的物体,比如墙壁,树干等等,把两个手臂夹紧和肩膀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撑,尽量减少身体的晃动。如果是单反相机,选择一些稳定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2. 多拍固定镜头。

许多初学者喜欢拍摄推、拉、摇、移这些运动镜头,可以理解,但不提倡。可以参考一些纪录片,推拉的这类镜头比例很小,绝大多数是固定镜头。因为推拉镜头不符合人类眼睛的视觉习惯,人的眼睛看事物,是没有拉远拉近功能的。初学时候多拍一些固定镜头,通过调动拍摄对象实现镜头的内部运动,提高这一类的能力才是正确的。



3. 构图要严谨,主体突出。

标新立异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要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摄影、摄像和美术一样,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所以也要遵循最基本的美学法则。画面尽可能的突出主体,摒弃不需要的部分。拍摄画面至少要整平竖直,然后再通过画面的空间配置、光线的运用、拍摄角度的选择,以及调动影调、色彩、线形等造型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构图形式。这些以后还会讲到。



4. 时刻保持准备录制的状态。

新华社的摄影记者有个传统的良好习惯,每拍完一个新闻后,总要在相机里留下几张未拍的底片备用,以备归随时生突发事件。摄像记者也应该如此。在每次采访结束后,机器内的内存卡应尽可能地留有几分钟的空白备用。而且最好机器不要关电源,把电源开关放在省电模式上是耗不了多少电的。这有个好处就是,采访对象往往在正式采访结束后,闲聊时会说出一些精彩的话来。要是关了机,等到再把摄像机打开,这中间损失的时间就什么也拍不到了。

外置录制指示灯(就是机器前面按录制时会亮起一个红灯)尽可能在拍摄时关掉。首先,在拍摄玻璃背后的景物时,可以避免摄像红灯反射在玻璃上,使画面自然、干净、。其次,这也是暗访时的需要。在采访对象不愿接受电视采访,只愿介绍情况的时候,完全用得上。即使被迫罩上了镜头盖,也可以录下声音供后期使用。


不同的景别


5. 拍摄镜头时候一定要成组拍摄。

举个例子,拍一个杯子,很多新手可能就是孤零零的拍一个杯子的镜头,那么后期编辑的时候就关于杯子的解说只能用一次。如果成组拍摄的话就会大不一样。一个杯子可以大景,中景,近景,各个特写都拍一遍,这样就可以用四次,还可以通过变焦,机器运动实现镜头内部和外部的运动,又可以用若干次,为什么拍同样的东西,最后编出的效果差异很大,这取决于前期的拍摄的有效镜头数量。所以,尽可能的变换角度,景别,运动轨迹去多拍一些差异化镜头。


运动镜头的组成


6. 镜头拍摄要工整。

这里的工整不是说画面构图的工整,这个以后会谈到。工整是指画面要有起幅和落幅。起幅和落幅不要低于4秒钟,哪怕中间的运动镜头不用,起幅和落幅还是可以作为固定画面使用。所以,起幅和落幅的构图要特别注意。


光线对影像影响非常大


7. 拍摄尽量选择光比小的环境,光比反差大,光圈不好控制,一早一晚上拍摄比较合适的时间。有条件的话尽量使用辅助光源。




8. 电视制作需要团队合作,所以要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多和导演、灯光这些岗位沟通,理解彼此的意图是很有必要的。

 暂且先说这么多,有些注意点在以后会结合其他的内容展开讲,多拍多看优秀的作品,回看总结自己的素材,相信会进步很快的。这一讲就暂时讲这些,下一讲讨论一下几种常用的构图法则和多景别拍摄和后期编辑的关系,下期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左眼屈光镜c正常值(左眼屈光球镜c多少正常)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