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正常化(日常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正常化(日常经济活动)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经济活动正常化(日常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正常化(日常经济活动)

近期,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简报:跨越复苏——迈向绿色包容性增长之路》(下称《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随着低基数效应逐渐消减,经济回归趋势增速,预计2022年增速将放慢至5.4%。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Sebastian Eckardt)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进行了对话,对《报告》及中国经济复苏路径进行了讨论。

今年中国经济将强劲增长 增长将转向国内市场

对于短期经济复苏前景,艾卡思表示,中国经济的复苏仍在轨道上,但一些失衡因素依然存在。在2020年低基数的基础上,2021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强劲增长,增长动力将出现转向,从公共投资和国外市场转向私人消费投资和国内市场。

从需求来看,中国国内消费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消费增长逐步改善,但仍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投资则受到疫情影响,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从供给来看,工业生产仍高于趋势水平,服务业继续改善,但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艾卡思提出,中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上涨的不同路径有关。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一个较低的基数开始上涨,刺激了一些工业价格的大幅上涨,从而导致了PPI的上涨。而CPI的涨幅则小得多,主要是由于私人消费复苏缓慢,同时猪肉价格出现通缩。目前尚未看到基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再通胀。《报告》预计,中国2021年CPI同比增长1.5%,2022年将增长2.2%。

在中国宏观政策方面,包括2021年政府工作计划在内的政策文件建议根据经济复苏的步伐逐步退出政策,设定了保守的增长目标(6%),财政政策提出降低财政赤字,部分取消税收减免和延期;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放松,保持稳定的流动性状况,逐渐缩紧特别贷款计划。

姚洋认为,世行关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较为保守。中国GDP一季度同比增长18.3%的,二季度应该会超过10%的增长率,下半年预计会实现5.5%-6%的增长,全年度增长率可能会达到9.5%。

姚洋对于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更为乐观。他表示,中国有很多长期以来的挑战,但中国经济还在不断增长。有利因素是,中国在三大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首先是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不相上下;其次是太阳能领域,中国的太阳能装机量占全世界的1/3,可以说覆盖了全世界大部分市场;还有电动车领域,中国电动车销量占全世界的30%-40%,中国能以较低成本生产同质量的电动车产品,未来中国将会出口电动车到全世界。

长期需关注债务风险结构性改革依然重要

艾卡思表示,经济的长期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因素,快速老龄化,赡养率急剧上升;资本积累因素,公共投资边际回报低、债务高、资本配置不当;还有生产率因素,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乏力。这些长期因素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政策,更加需要关注对这些因素的管理。

艾卡思着重提出了债务风险。经过去年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中有所回落。去年的流动性注入和监管宽容阻止了坏账的大幅上升。但问题在于,一旦宽松措施和金融支持被收回,违约和不良贷款可能会上升。全系统的缓冲本应足以吸收冲击,但局部的脆弱性,尤其是地区性银行的脆弱性,可能在宽松政策退出后会加剧。

这些经济趋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艾卡思表示,中国要逐步实现基于数据的政策正常化,并将重点转向消除风险。与此同时,结构性改革依然重要。

短期看,要确保复苏的宏观政策。中国越来越多采用基于数据的政策,保证政策制定的客观性。宏观政策正在逐步正常化,货币政策方面已经慢慢取消了一些宽容性政策和特定流动性支持,中央政府也更多利用财政政策来对冲经济下行的风险。

长期来看,为实现中期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国要更加关注更多的累进税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支出;更广泛地使用碳定价,扩大绿色投资;同时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市场效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经济活动正常化(日常经济活动)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