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论文)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论文)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论文)

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论文)

小儿腹泻病是常见多发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对小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5岁以下,尤 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一为10、 11、12月,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1 病因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类。感染性腹泻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 道外感染,前者在大城市以病毒性感染的发病率最高,在农村则以大肠杆 菌感染占首位;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常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一些传染病的症状之一,亦称为症状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引 起,少数由于对牛奶或某种食物过敏 或不耐受,亦可由于气候突然变化或情绪不佳等不良刺激所致。

2 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以腹泻为主,病因不同,症状轻重不等。轻者多因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腹泻 5~10 次/d,大便含水分不太多,呈黄色或黄绿 色、稀水状或蛋花汤样,有酸臭,可混有少量黏液及奶瓣。重者多为肠道内 感染所致,腹泻频繁,大便10次/d以 上,多者可达数十次,大便量也较多, 常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黄绿色、混有黏液,亦可有脓血便。可伴有呕吐、腹 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全身中毒症状轻 者可不明显,重者表现高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进而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主要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 低钙和低镁血症等的症状。

3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按照腹泻的病期和症状的 轻重,进行分期、分型,并判断有无脱水及脱水的程度与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喂养不当、肠道内外感染等。能找到病原的, 尽量明确病原。

4 治疗 中国腹泻病诊疗方案提出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继续进食,合理用药。所采取的综合治疗 包括:调整和限制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合理用药,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预防和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等。

4.1 饮食疗法 以往强调限制饮食, 或干脆禁食,近来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小儿处于饥饿状态,会 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分泌液分泌 过多而加重腹泻。世界卫生组织 (WHO)小儿腹泻治疗方案中首先强 调继续喂养,认为腹泻病儿继续喂养,病情恢复得快。因此,对小儿腹泻 患儿一般只需调整和限制饮食:如对轻型腹泻,停食不易消化和脂肪类食 物即可;对重型腹泻,母乳喂养者适 当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释牛乳或脱脂乳等,随着病情 好转,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4.2 抗菌药物 病毒性腹泻不需用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性腹泻,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肠炎多为 自限性疾病,尤其是轻症者,仅用支 持疗法常可于短期内痊愈;侵袭性细 菌所致肠炎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多黏菌素E对各种大肠杆菌肠炎或耶尔 森菌肠炎等均有效,剂量为10~15万 U/(kg·d),分3~4次口服。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均有效,剂量为50~100mg/(kg· d),分2~3次静脉滴注。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肠炎,可选用新青霉素或万古霉素等。对真菌性肠炎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应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4.3 微生态疗法 是利用人体肠道 正常菌群成分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 活的微生物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植 和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这类药物 有:妈咪爱、整肠生、培菲康、丽珠肠乐、乳酸菌素等。这些制剂一定要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没有活菌的制剂是无效的。

4.4 肠黏膜保护剂 小儿腹泻的发病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有密切关系,因此,维护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 功能是治疗腹泻的方法之一。双八面体蒙脱石粉(思密达)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对感染性和非感 染性腹泻均有良好治疗效果,而且对 引起腹泻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具有 固定清除作用,同时,能帮助受损的黏 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再生。由于该药不 进入血液循环,无任何毒性作用,且味 道香甜,儿童易于接受。剂量:1岁以 下,1袋/d;1~2岁,1~2袋/d;2岁以上,2~3袋/d,均分3次服用。将药物倒入 20~50mL温水中搅匀后服用。于两餐之间空 腹时服用。

4.5 补锌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急性腹泻病发作期间,锌的补给治疗能减少腹泻病的持续时间和降低疾 病的严重程度,疗程为10~14d的补锌能够降低病后2~3个月内腹泻的再次发生,剂量为20 mg/d,<6个月 的婴儿10 mg/d。

4.6 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和捏脊疗法用于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均有一定 疗效,可酌情选用。

4.7 液体疗法

4.7.1 轻度至中度脱水 轻度至中 度脱水的患儿应给予口服补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 (ORS)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 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腹 泻、脱水,治疗对象一般限于轻或中 度脱水患者。即使是有呕吐症状的 患儿也可以进行口服补液,可以用 汤匙控制量(1或2匙/1~2 min,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逐渐加量),这种缓慢的 补液方式能很明显地缓解脱水,对 90%以上的患儿有效。对于一些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是由于呕吐或其他原因不能喝水的患儿,可以通过鼻饲管将口服补液导入。

4.7.2 重度脱水 中度以上脱水或 吐泻重或腹胀者需要静脉补液,尤其出现休克或接近休克的重度脱水患儿。一些患儿还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 定的症状,包括嗜睡、明显的微血管回 流缓慢和伴有严重体位性低血压的心 动过速等,都需要及时而大量的静脉补液,以尽快恢复血容量。

4.8 对症治疗

4.8.1 合理使用抗腹泻药物 对腹泻患儿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应着重于病因治疗和液体疗法。如治疗后 一般状态好转、中毒症状消失而腹 泻仍频,可试用鞣酸蛋白、氢氧化铝 等收敛吸附剂,但对感染性腹泻及 腹泻早期不用此项疗法。

4.8.2 呕吐 多为酸中毒和全身中 毒症状之一,随着脱水酸水毒纠正, 病情的好转,呕吐逐渐停止。必要时,可口服吗丁啉,氯丙嗪或灭吐灵 肌内注射,亦可针刺内关。

4.8.3 腹胀 常见原因是缺钾,亦可由于细菌分解糖产生气体或中毒性肠麻痹所引起。针对病因治疗,要注意及时补充钾盐;针刺足三里、天枢、气海或艾灸神阙;或用西甲硅油、肛管排气,或上述数种方法合用。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小儿腹泻的治疗及护理论文)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