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治疗法(五禽戏治疗)五禽治疗法(五禽戏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五禽治疗法(五禽戏治疗)

五禽治疗法(五禽戏治疗)

热血侠义,舍身恩义。


在热播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司马懿作为魏国重臣,智慧谋略出众,统一三国,将之遮蔽于其光辉之下。


细观《军师联盟》,剧中的司马懿注重保养康健,终日与其妻子父兄练习华佗五禽戏。维保自身,坚持不懈。



生逢汉末乱世、命运不自主的时代,司马懿享年71岁,早生于曹氏一代晚末于曹氏三代。称霸天下、统一国家,如此看来与寿命关系甚大。而如此长寿,确实与华佗五禽戏关系甚大。



薪火相传,传播传承,历经沧桑百年,俯看今朝,华佗五禽戏依然绽放光彩。


何为“五禽戏”?


华佗在“二禽戏”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众所周知,五禽戏是传统、养生的一套运动操,其动作乃效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然而有一点却鲜为人知,即这五戏对于身体的锻炼侧重有异


2011年,华佗五禽戏凭借其渊源历史、优美形态、简单易学的特点,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黄伟老师参加cctv3《幸福账单录制》

华佗五禽戏功效及优势


“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指特殊运动方式,本功法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通过伸展筋骨,调节呼吸,滋润脏腑,疏经通脉,加快血流速度,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每一禽侧重运动和锻炼部位均不相同,不同运动对应不同脏腑及其经脉,不同招式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五禽配合练习,以多角度、全方位运动仿生功法,全方面增强五脏六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黄伟老师参加cctv3《幸福账单录制》


功法要诀云“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习练时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练习时要注意心静神凝,保证操作安全。调整呼吸,将动作与呼吸统一结合,形成缓慢均匀柔和的腹式呼吸法,加大腹肌收缩力度的同时对内脏器官也有好处。认真感受每套动作对相应脏腑带来的舒适感,以及躯体经脉疏通伸展后的舒畅感。



▲虎戏


虎戏缓解腰背痛。虎戏运动部位侧重腰、肾,练肾主骨,主要模仿虎的威猛,从而促进机体发育。经常练习能使人强身健骨、精力旺盛。通过不同角度运动腰、肾,牵拉、按摩、伸展、疏通、固肾壮骨,发动肾间之气。可以增强人体肝胆的疏泄功能,防治肾气不固、肾阳亏虚等,如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等。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也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鹿戏


鹿戏练筋通肝。鹿戏运动部位侧重躯体两侧胁肋,主要模仿效鹿嬉戏欢跳,可活动全身经络关节。经常练习能增强体力,益肾固腰。通过对两胁不同角度的伸展牵拉,伸展疏通肝、胆经脉,将气蓄于丹田,使气盈溢而散。可以固脑益肾,平肝舒胆,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防治腰脊劳损、肝炎、心脑血管疾病,如乳腺增生、慢性肝胆疾病、月经不调、两胁胀痛、痛经、性功能障碍以及慢性眼部疾病等。



▲猿戏


猿戏练脑健心。猿戏运动部位侧重心、胸,仿效猿的上蹿下跳、左顾右盼等动作,意守劳宫穴。通过不同角度伸展牵拉心胸,外练肢体的灵活,内抑情志的动荡。经常练习能使头脑灵活,增强记忆力,防治心血不畅、心神失养,可以悦心情、畅心志,如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盗汗、四肢发冷、冠心病、中风、痴呆等症状。



▲熊戏


熊戏练肌肉主脾胃。熊戏运动部位侧重腹部胃肠,主要模仿熊的沉稳晃体等动作,用肩领脊动全身,肘、腕、髋、膝、踝等各部位全动,即牵一发动全身。通过不同角度晃运按摩腹部胃肠,强脾治肝,促进消化,有利睡眠,强健四肢筋骨肌肉,增长力气,灵活关节。经常练习能够防治脾虚、胃肠功能紊乱,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慢性肠炎、便秘、脱肛、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鸟戏


鸟戏练皮毛主肺。鸟戏运动部位侧重胸、肺,仿效其展翅飞翔的动作,意守“气海穴”,通过不同角度扩胸张肺、缩胸收肺,可以调达气血,增大肺活量以及肺功能。经常练习可以伸展疏通肺、大肠经脉,调和呼吸,滋阴润肺,清热解表,开胸理气。防治鼻塞、流涕、胸闷气短,肺结核,盗汗,关节炎,心胸刺痛,支气管哮喘、疲劳综合症、体弱风寒等。



“五禽戏” 慢圆均静,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五禽各有侧重,从上肢、下肢到身体躯干部分均有锻炼到,部位明确且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能舒展人体的肌肉和关节,而且能有效提高人体各器官功能,加快血液流速,提高心肌力量,改善心肌供氧量。



总而言之,从东汉末“五禽戏”出现到演变至今,其训练者数不胜数,它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衰,与它在医疗保健方面的重要功效不无关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五禽治疗法(五禽戏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