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溶骨治疗药(抗溶骨治疗药物)抗溶骨治疗药(抗溶骨治疗药物)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抗溶骨治疗药(抗溶骨治疗药物)

抗溶骨治疗药(抗溶骨治疗药物)

三、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是改善或缓解症状,预防或处理SRE,改善生存质量和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对一般状态良好的寡转移可考虑局部根治性治疗。若患者多发骨转移、无症状、经MDT骨科专家评估转移骨机械稳定,则以全身治疗为主,主动监测骨转移情况。若MDT骨科专家评估存在病理性骨折风险,即使无症状也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对有症状的多发骨转移患者,在全身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对多发骨转移合并内脏转移者,以全身治疗为主,必要时加用局部治疗减轻症状。局部治疗方式的选择应以无创或微创为主,以尽量不中断全身治疗为原则。

(2)系统性药物治疗

1)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肾癌骨转移一线治疗可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如卡博替尼、舒尼替尼和培唑帕尼。

2)免疫治疗:Ⅰ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heckMate 025和CheckMate 214)显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可延长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3)双麟酸盐和地诺单抗治疗:有研究表明,唑来麟酸可降低SRE的发生率和延SRE的发生时间。

不良反应主要有肾功能损害和下颌骨坏死(发生率为1%)。唑来麟酸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时,下颌骨坏死发生率增加至4%~6%。用药期间应避免牙龈炎症和有创牙科操作,肌酐清除率<30 ml/min者禁用。

与唑来麟酸比较,地诺单抗肾脏不良反应低,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可能造成肾损伤的治疗方案。严重不良反应有低钙血症和下颌骨坏死,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口腔,且应避免有创牙科操作。

4)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原发病灶的切除和转移瘤的治疗。对于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预后评分模型评分为中危(1-2个危险因素)、体能状况较好和转移瘤负荷低的年轻患者,可考虑行减癌性肾切除。转移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消融等,主要目的为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预防病理性骨折而改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延长生存时间。

局部治疗前应根据转移部位和症状,充分评估骨骼稳定性、脊髓压迫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和对手术的耐受性,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单纯放疗、手术或两者联合。对骨骼稳定性差或脊髓压迫严重、手术减压后功能可望恢复者,如评估患者手术耐受良好,应先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愈合后再加用放疗,其他情况应首选无创的立体定向放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抗溶骨治疗药(抗溶骨治疗药物)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