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医院治疗强迫症(哪个医院治疗强迫症)那家医院治疗强迫症(哪个医院治疗强迫症)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那家医院治疗强迫症(哪个医院治疗强迫症)

那家医院治疗强迫症(哪个医院治疗强迫症)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康宁医院发布公告称,拟发行A股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康宁医院是一家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已于2015年11月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是国内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上市公司,如今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康宁医院2015年港股上市时的招股书中称,根据市场研究顾问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报告,中国现时有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按14亿总人口计算,我国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口比例为13%,即每8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不过,康宁医院解释称,中国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与情绪、焦虑、滥用药物及精神紊乱有关。

在2017年12月提交给中国证监会的招股书中,康宁医院没有引用上述报告的数据,而是称“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到540万例。”

“1.8亿精神疾病患者”论曾让康宁医院站上风口浪尖。康宁医院从2016年开始谋求回A上市,至今仍未见曙光,不知公司有无陷入某种焦虑?

1 营收高度依赖医保

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康宁医院的营业收入来源包括自有医院运营收入、其他医疗相关业务收入及房地产业务收入。其中自有医院运营收入主要包括各家医院提供的门诊和住院服务收入,具体来看主要是治疗、一般医药服务和药品销售;其他医疗相关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管理咨询业务收入、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收入和信息技术业务收入。

康宁医院的自有医院运营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高,2021年上半年,康宁医院自有医院运营实现收入5.76亿元,占收入比重92.55%;其他医疗相关业务实现收入0.27亿元,占收入比重4.34%。

作为定点医院,康宁医院的收入结构中对医保依赖较为严重。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共医疗保险的结算金额占其当年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比重分别为56.6%、58.2%和61.4%,呈上升趋势。

平安证券的研报认为,我国老龄化加剧带来医保支出大幅增长,控费仍为医药政策的主旋律。

事实上,医保控费已经使得康宁医院的业绩承压。2019年归康宁医院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降低28.9%,主要原因是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导致自有医院住院平均每床日收入减少。

不过,如果仅看营收数字,康宁医院是在稳步增长的。

2016年至2020年康宁医院营业收入由4.15亿元增长至10.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5%。2021年上半年,康宁医院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17.9%。

2 创始人曾说“上市是为了还精神病人尊严”

康宁医院创始人管伟立曾表示,“康宁要在A股上市,初衷是为了还精神病人以尊严,为精神病人去掉疯子的污名。”

不过,公司层面称,康宁医院的主要业务位于中国境内,A股上市将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对优秀医务人才的吸引,推动业务发展;同时,公司将拥有两个融资平台,可以通过股权、债券等多种灵活的融资渠道帮助公司快速发展。如果康宁医院成为A+H上市公司,将成为沪港通标的,境内投资者将可以通过沪港通机制投资公司H股股票,有利于缓解H股股票流通性不足的问题。

港股的康宁医院,似乎确实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困境。2016年以来,康宁医院每日成交额多在百万、十万港元级别。9月15日,康宁医院的日成交额仅29万港元。算得上不折不扣的“冷门股”。

康宁医院的实际控制人为管伟立和王莲月夫妇。20多年前,从卫校毕业后的二人被分配到市精神病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创业之初,管伟立从市郊农户家中租了数百平米房屋正式开始其“精神科医院”的试水。其配偶王莲月曾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表示,“那时候精神病人住院都还得开后门的,这块市场需求很大”。

在那个年代,医生常常没有太多耐心,精神科医院的患者也往往与“疯子”、“铁床栅栏”挂钩。得益于以往工作期间的丰富经验及“精神病患者也应该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打破以往“铁床栅栏”偏见的理念,不到半年时间,管伟立的20张床位的诊所就住满了。

2010年,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利好背景下,社会资本开始大量关注医疗卫生服务板块。据悉,彼时曾经有超100家基金拜访过管伟立。

最终,2013年康宁医院引进广州德福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鼎晖维鑫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及北京鼎晖维森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三家机构的注资并进行扩张领地,并于2014年10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15年康宁医院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3 中国到底有多少精神病?

回到康宁医院的“灵魂拷问”,中国到底有多少精神病呢?

2015年,《柳叶刀》周刊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虽然患者如此之多,但中国平均每8.3万人才有一名精神疾病医生——这个比例大约是美国的1/20。

这或许是康宁医院2015年赴港招股书中“中国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的数据来源。

当时,《柳叶刀》所称的“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小状况。

早在2009年6月13日,《柳叶刀》就发表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对我国4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

2016年,《人民日报》亦称“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长徐一峰审阅的“百度医典”对于“精神疾病”的定义: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该定义认为,“我国极为常见,且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我国精神疾病总负担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各地精神疾病诊疗状况不一,东部地区诊疗资源优于西部地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1.53%至27.52%,且有增高趋势,不同地区差异明显。”

如果查询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历年“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据,可以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逐年攀升。

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到540万例。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达581万。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99.4万人。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这些发病率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大概是1%左右,抑郁症焦虑症这些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现在大约是6%左右。”

2018年,康宁医院冲击A股失败,其实与其出圈的“1.8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无关,在2017年12月提交给中国证监会的招股书中,康宁医院称“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到540万例。”

“精神疾病”的范围显然远远大于“严重精神障碍”。

广义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实际上是“沉默的大多数”。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中国大陆的抑郁症就诊率是8.7%,就诊患者药物治疗率是51.5%。

根据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细化提出行动目标,包括到2022年和2030年,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3名和4.5名;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和80%等。

2018年1月,第十七届发审委未通过康宁医院的首发申请。

为何未能过会?从发审委的询问来看,康宁医院在同业竞争、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关联方与关联交易、工业物业改为医疗用途、房地产投资等方面存在疑问。

具体来看,康宁医院通过管理输出方式向多家精神专科医院、以精神康复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和精神科科室提供管理服务。对此,发审委发问:为何所管理医院未列入合并范围?向其提供资金、收取管理服务费用是否属于分红的行为,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涉及科室承包、租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现在来看,2018年康宁医院因为“1.8亿人患精神疾病”的论调备受争议,或许有些冤枉。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状况,确实难言乐观。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那家医院治疗强迫症(哪个医院治疗强迫症)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