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依据不同作者的各种意见,大致将这些原则归纳如下:

(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人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细胞构筑和工作强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但脑的功能特点和以脑功能为基础的认知策略与能力,却是在一定生存环境(教育)中,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人的认知特征又制约着情绪和行为,为此,人要获得健康的心理,只能本着三种因素并重的原则行事。

(二)人与环境的协调原则

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能否取得动态协调平衡的过程。特别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协调。由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打破这种平衡的条件和境遇,因而,学会应对和协调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人对环境的适应、协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顺应,而更主要的是积极意义上的能动的改造,使之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身心统一的原则

由于心理健康和生理的紧密相关,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这将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四)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原则

生活于群体之中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亦依赖于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需要创建良好的群体心理卫生氛围,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样,个体心理健康亦对如何产生着影响。

(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心理健康的发展既依赖于相应的知识,更取决于把理论付之实践的行动。这里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是归宿,离开了理论,行动就缺乏方向和方法;可没有行动,再好的理论也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反过来,生活实践又将鉴别认知与行为的正确与否,能不能“吃一堑,长一智”,认识和总结经验教训,又是知与行能否达到平衡的关键。另外,在知与行的过程中必然伴有情绪和情感,它既是知与行的动力,但若调节不好,又是阻力,甚至是破坏力量。为此,将上述知、情、行调适平衡,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



二、增进心理健康的三个基本途径

美国《人类行为百科全书》指出:“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活动,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内容。生理方面是指从受孕期到老年的各阶段的人体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和预防损伤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事项。心理方面是指自幼到老各发展阶段的心理需要获得满足和情绪困扰减低到最低限度。社会方面是指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各方面功能的强化。”

依上述,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大致有三:

(一)生理方面的主要途径

1、实施优生政策,避免先天性有害生理影响,保证良好分娩过程。

2、儿童期营养的保证,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

3、提供免疫和其他医疗措施,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4、加强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

5、合理的休息和娱乐,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



(二)心理方面的途径

1、在婴幼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鼓励的养育氛围。

2、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发展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活动能力。

3、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训练。

4、对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

6、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

7、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哲学。

(三)社会方面的途径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方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远比前两者要难以控制。因为社会方面的工作必须依社会组织及其制度而定。社会方面的心理卫生工作包括减少社会压力,提供每一公民健全生活环境的各项措施,如足够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嗜酒、烟瘾及药物依赖的控制;性病的防止;建立社区组织方案,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社区心理卫生网络等等。

以上三方面途径构成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是大众本身有正确的认识并努力实行;其次,有关计划应通过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心理卫生组织机构来付之实施,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有关服务机构广为宣传和强化;第三,在社会发展计划中,尤其要对社会面的预防工作负责,在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配合下,实行综合治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