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疾病引起肝衰竭(免疫性肝衰竭)免疫疾病引起肝衰竭(免疫性肝衰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免疫疾病引起肝衰竭(免疫性肝衰竭)

免疫疾病引起肝衰竭(免疫性肝衰竭)

您将了解以下内容:

乙肝病毒相关的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体液免疫在HBV相关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主要作用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以前称为暴发性肝炎,是一种罕见但十分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肝衰竭会导致肝细胞的大量死亡,继而导致多器官衰竭,且患者之前可能并未患有肝脏疾病。乙肝病毒(HBV)是引起全球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然而,病理样本难获取、临床病程进展迅速、缺少动物模型都使该疾病研究受到阻碍。

那么,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致死率极高的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到底是什么?了解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种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的理论是,肝脏细胞的损伤和病毒的清除都是通过具有抗病毒的T细胞来介导的。另外,从病毒角度看,乙肝病毒precore和core两个基因的启动子突变也与急性肝衰竭有关,这种突变往往会影响e抗原的表达。尽管同样的突变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中也很常见。表明急性肝衰竭的发生是病毒和宿主间一个复杂的作用过程。

为了揭示与乙肝病毒相关的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科学家们将目光对准了发生该种疾病的患者,用患者带有的HBV病毒学指标和普通的急性肝炎做对比。该研究于2018年发表在权威科学杂志《PNAS》上。

研究人员对发生了急性肝衰竭病人肝脏中的HBV和宿主的一些基因进行了全面的遗传和功能鉴定,并与普通的急性乙型肝炎做比较。与急性乙型肝炎相反,在急性肝衰竭的肝脏中检测到高度突变的HBV核心抗原(HBcAg),这些突变在体外实验中表现为HBcAg表达量增加,但与HBV复制水平无关。除此之外,发生急性肝衰竭的病人肝脏组织的一些基因表明了一些B细胞疾病。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B细胞疾病会产生大量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同时伴有补体的沉积。

还是不懂对吧?我们用图来说话:


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的结果做出了一个可能的HBV相关的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非T细胞依赖的B细胞产生很多IgM和IgG抗体,这些抗体具有极高的亲和度。大量具有高亲和性的抗体产生后,会靶向肝细胞表面的HBcAg。这就会导致肝细胞表面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激活补体,造成大面积的肝组织坏死。

该研究为体液免疫在HBV相关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主要作用提供依据。了解了HBV相关急性肝衰竭为我们寻找该病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提出可能,比如通过降低降低抗-hbc体液免疫的效果来治疗急性肝衰竭。该机制的发现还可能帮助科学家们尽快找到早期HBV相关急性肝衰竭的早期诊断标志物。让我们拭目以待进一步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免疫疾病引起肝衰竭(免疫性肝衰竭)
分享到: 更多 ( 0)